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淺談湖北水患

淺談湖北水患

在三峽大壩修成之前,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湖北飽受洪水泛濫的侵擾。在荊江段,經過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三峽的長江傾瀉而下,湖北海拔極低,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在江漢平原。日復一日的泥沙堆積,導致河床上升,逐漸形成地上河。市民必須不停加高沿岸河堤,以防汛期河流泛濫。

淺談湖北水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收效甚微—長江依然不受控地迅猛之勢破堤而入。從三峽東端到鄂東丘陵之間的平原荊州市武漢市受災最為嚴重。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反覆泛濫的河流攜帶的河沙淤平了荊江兩岸的土地,形成了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所以,在長達三千年的歷史中,荊江的泛濫一直不定期地懸掛在江漢平原人民的頭頂,成為一顆「定時炸彈」。那麼,我們再看看同時期也飽受水患的成都平原和蘇南地區是怎麼處理的呢?先說四川成都,李冰父子修築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淺談湖北水患

大致就是把旱澇兩重天的川西橫斷山脈和成都平原用水流分洪裝置形成扇形沖積平原,使成都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再說江南地區:蘇南到上海一段由於地處長江入海口,在這裡入海時水面驟然變寬,水流減緩,沉積的泥沙是最多的。泥沙脫離水的衝擊力,沉澱在入海口。日復一日的沉澱最終會形成類似於崇明島、啟動的沖積島。但沖積島對河流兩岸的居民有著嚴重的安全隱患。長江一旦汛期入海口被這些島阻擋,那麼便會在河道泛濫。怎麼辦呢?我們看看聰明的吳越人怎麼做的:廣泛修挖河道,分擔長江水量,使得整體水面下降,一次性漲水不會有致命傷害;同時多修河道入海,增加入海口的數量,讓江流有更多的渠道排望低洼的東海。這樣一來,江南果然立竿見影,不再飽受洪水泛濫的威脅。至於湖北為什麼行不通,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古代的江漢並不是人口密集區,不如川盆和江南人口稠密(詳見唐朝人口分布圖),國家沒有真正重視這裡。2.不滿足入海口的條件,缺乏一個海洋接受最終的水流輸入。3.地處中游,要想治理東西兩方地區必定受到殃及,得不償失(河南安徽同理)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對湖北水患的看法。

淺談湖北水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廣角 的精彩文章:

湛江為何沒有發展起來?
全國城市地均GDP分布圖

TAG:地理廣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