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元年八月庚申(196年10月7日),曹操頗費周折,總算如願以償地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預定目標。他將漢獻帝迎到許都後,還未開始實施他的戰略,便出現了很多麻煩。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凱哥行進的必要前提,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漢獻帝到了許都之後,就有很多名士懷抱不同的目的,紛至杳來。其中雖然有真心實意報效曹操的,但更多的還是搗蛋分子,尤其是孔融和禰衡最為典型。他們完全是意氣用事,極盡所能地侮辱曹操的人格,他們的到來,實際上使得本來用一個聲音說話的曹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同時,曹營內部也因漢獻帝的到來,也逐漸分化出一批傾向漢獻帝的人物,荀彧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他自從做了漢天子的尚書令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主要是如何確保、重振漢室大業,在政治立場上與曹操同床異夢。而在此之前,曹營內部的總體態勢還是團結一致的。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也就是說,被奉迎到許都的漢獻帝,對於曹操來講,非但不是一種政治資本,反而是一種沉重的經濟、軍事和心理負擔。曹操從此不但要為皇上及其龐大的官僚機構,長期無條件提供物資保障,還不得不撥出足夠的兵力加以保護。更讓曹操擔憂的是,漢獻帝自命不凡,暗中聯絡董承、吳蘭、王子服等人,密謀發動政變,這就是後來著名的「衣帶詔」事件。因此曹操在籌劃對外用兵的時候,還必須時刻防備來自許都內部的威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他的對外戰爭。

不久,曹操發現,自從他將漢獻帝挾持到許都後,不但引發了內部持久的騷亂,而且他從此成了眾矢之的,被他的陣政敵們口誅筆伐,成了「奸相」、「漢賊」。要是漢獻帝不再他的身邊,何至如此呢?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需要提出的是,那些所謂的各路諸侯和「大漢忠臣」們,根本沒有資格對曹操說三道四,因為他們從來沒有也根本不願意為漢室做一點貢獻。之所以反對曹操挾持天子,自然不是因為擔心漢獻帝的緣故,也未必擔心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對他們施號發令(就是發令也不會聽從),他們的真實意圖是藉此攻擊曹操,毀壞他的名聲。

中國歷史上,有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多如牛毛,但從來沒有出現過成功的案例。遠的不說,董卓就是因為有意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成了盟軍的討伐對象。曹操聰明一世,卻沒能總結董卓的教訓,走了這步臭棋。

事實上,曹操根本用不上漢獻帝這塊招牌,他軍政實力的增強、勢力範圍的擴展,完全都是靠著自己一手拼出來的,與漢室沒有任何關係。他不但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實惠,反而為供養漢獻帝及其官僚機構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也因此被指責的體無完膚,說起來真是比竇娥還冤。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畢竟是一代梟雄,他很快就意識到他的巨額投入根本得不到回報,而且名聲越搞越臭。後悔之餘,他做了補救。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將根據地遷往鄴城,目的是通過與漢獻帝的分居,向世人表明他並未挾天子。其實,從這個時候起,曹操已經放棄了原定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規劃。

然而燙手的山芋想丟也丟不掉,孫權、劉備等人並未因此善罷甘休。他們仍然向世人宣布曹操的大逆不道,曰:「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並以此為政治資本與曹操抗衡。即便是曹操本人,終其一生,也未曾走出由挾天子而導致的心理陰影,最後還賠上了三個女兒。不用想,假如沒有曹操的保護,單憑漢獻帝的那點能耐,不要說東漢王朝不可能多苟延殘喘二十幾年,就連他本人,也早已性命難保。

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挾天子」這個問題上,曹操遠沒有袁紹明智(曾有人建議袁紹挾天子被他所拒),更不如劉備精明。劉備對「弄虛作假」很有一套,從始至終他都沒有為漢獻帝做過什麼貢獻,卻是得到實惠最多的。曹操的可憐就是在於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該拿皇帝押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過年女人有「抱鏡偷聽」的習俗,聽到的第一句話象徵來年運景
朝廷賜此人六品銜,他卻說:我出身不清白,只希望子孫能參加科舉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