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官不入民宅」,下一句道盡人情百態,很多人卻都不明白!

俗語:「官不入民宅」,下一句道盡人情百態,很多人卻都不明白!

中國的文化之深厚,恐怕不是很能說得清的。中國經歷了好幾千年,那些前輩們把生活當中的經驗總結出來,又被大家都所熟知的那就是俗語了。俗語俗語,都是口口相傳的,總結精闢,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非常有深意的。「父不進子房」這是一句俗語的上半句,只有五個字,說出了在生活中,一個父親不能做的事情。在古代,父親的地位肯定是很高的,在一個家庭裡面,父親就是權力最大的,也是支撐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所以父親在家裡面,都是很受尊敬的。父不進子房說的就是父親不要進入到兒女的房間裡面。作為孩子的父親,卻不能進入孩子的房間,聽起來貌似恨不能讓人理解。

在青年時,兒女都覺自己沒有主動權,所以一間小屋子就是他的天地,他在其中就是王,有掌管權,所以對於自己的私密之地並不願別人窺探,尤其是輩分更重之人。而父母如果懂這點,其實就相當於尊重孩子,兒女本就有叛逆期,這時候能讓他感覺到尊重,他也會投桃報李聽話些。而且父母以身作則,這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極好的,如果非要進入,那就提前敲敲門得到應允後再進入,孩子也會感恩。

等兒女們成婚以後,他們的房間就更加不能隨意進去,因為裡面不僅有子女的隱私,還有其伴侶的隱私,如果做父親的,進兒子兒媳的房間,影響就不好,兒媳也會感到不好意思。

這下一句叫「官不入民宅」。這下半句道出了普通人家的心酸,但是老一輩的人都不知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有何含義。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做官的和普通百姓之間的區別,不要說在等級制度嚴格的古代,就算是現在,家裡邊來了一個領導幹部,估計也會感到壓力山大吧。這些官員都大權在握,普通百姓對他們都是畢恭畢敬的,這就是身份帶來的差異。

雖然現在是人人平等的社會,但這也只是說說而已,相比於古代,確實自由了不少,但是人與人之間身份的差距還是存在的,大多數人看見官員,都是笑臉相迎,對於一般人甚至都是置之不理,這就是現實問題,所以古人早就明白這一點,這句俗語至今依舊受用,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人是深有體會。

話說至此,對於「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俗語,大家是否覺得有道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結歷史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你第一眼喜歡那件古裝?測試一下你在古代會是什麼身份
心理學:這四種的「表現」,請務必儘快「遠離」

TAG:凝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