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盧中南楷書《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多力豐筋

盧中南楷書《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多力豐筋

衛鑠(272年—349年),東晉女書法家,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汝陰太守李矩妻,衛恆從女,世稱衛夫人。工書,楷書尤善,師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她學書。《筆陣圖》一篇,舊題衛夫人撰,後眾說紛紜,或疑為王羲之撰,或疑為六朝人偽托。因流傳很廣,此姑存其舊,仍列衛夫人後,參見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家學淵源(北派之祖衛瓘侄女、衛桓從的妹妹),有名當代。《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所著《筆陣圖》中云:「橫」如千里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陸斷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鉤」如勁弩筋節。有《名姬帖》、《衛氏和南帖》傳世。其字形已由鍾繇的扁方變為長方形,幾條清秀平和,嫻雅婉麗,去隸已遠,說明當時楷書已經成熟而普遍。《書評》稱之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海浮霞。」

衛鑠認為,書法品位就高在「多力豐筋」,即筋勁,力強。多「肉」則是下品,是「墨豬」,臃腫無神氣。魏晉人講「風骨」,講「清奇險峻」,所以以「瘦硬」為美。後代人或崇尚「豐腴」,或崇尚「肥勁」,對「筋」、「骨」、「肉」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但「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書」(蘇軾《東坡題跋》卷上)則是歷代書家的共識。衛鑠的貢獻就在於她把「筋」、「骨」、「肉」之說引入書論,使之成為書法審美範疇,為後世的創作和欣賞開闢了新的思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名粹 的精彩文章:

曹雪芹唯一傳世書法,先睹為快!
這字比美女還養眼!

TAG:書畫名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