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

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兩種目的。一是追逐利益;二是追求信仰。追逐利益是出於人的本性,是功利的;追求信仰是人生終極目的,是智慧的。追逐功利,不免要與盤根錯節的利益較量,為了達到目的,要隱藏自己;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一切遵從自造物主的法則,不必顧忌世俗的眼光,而保留人的純真本色。 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

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

儒家提倡社會價值高於個人價值,人應該「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則提倡個人自由,如鯤鵬逆風飛翔,如蝴蝶翻飛花叢,最終實現「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逍遙境界。儒道的融合造就了中國人的性格,所以,中國人首先是社會的,然後才是自己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哲學中人的精神其實都是為功利服務的。

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

秦漢之後,中國文化進入了儒家大一統的時代。在天人合一、獨尊儒學和三綱五常等嚴密地裹挾之下,人被一張無形的大網包圍了起來,誰也不會想起靈魂歸宿的大問題。所以,莊周的自由和靈魂逍遙,往往都只在夢中出現。直到易思倆目傳來,今世和後世的關係才明確了起來,人才知道自己奮鬥的終極目標是後世。

追求信仰則是出於真性情

一個人如果沒有兩世的觀念,那他所有的工作都是虛擲光陰。信士的一生也許艱辛,但腦袋卻是清醒的。他們的奮鬥是有好結果的。真主說:「你要以真主賜給你的能力營謀後世的住處,也不要忘記你在今世的份額。你要多做好事,就像真主善待你一樣。你不要在地方上作惡,的確,真主不喜作惡之人。」(28:77)

文/馬石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石頭 的精彩文章:

持之以恆地做好一件事
拖延使事情的難度變得更大

TAG:馬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