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7歲能作詩,40歲上陣殺敵,她才是中國最有風骨的奇女子

7歲能作詩,40歲上陣殺敵,她才是中國最有風骨的奇女子

文 | 月月· 主播 |雅萱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她,雖僅有七歲,便有「詠絮之才」;

她,雖是女兒身,卻被稱作女中名士;

她,雖事迹不多,卻被寫入了《三字經》;

她,雖出身豪門,卻一生顛沛流離。

她是「謝公最小偏憐女」,也是「蕭齋謝女吟秋賦」。

她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所謂「巾幗不讓鬚眉」,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了後世的人們:哪怕你生於豪門,嫁入豪門,人生最後還要靠自己成全。

生於豪門:謝家有女詠絮才

一千六百多年前,謝道韞出生在東晉謝家。古有「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就是王家和謝家。謝家不僅是豪門,更是是鐘鳴鼎食之族,詩書簪纓之家。謝道韞的父親是安西將軍,叔叔是東晉宰相謝安,弟弟是在淝水之戰里大顯身手的謝玄。

謝道韞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從小在書香門第中長大,也被陶冶得腹有詩書氣自華。謝道韞的父親很早去世,是叔叔謝安撫養她長大。謝安飽讀詩書,也十分重視孩子們的教育,除了平時授課,他還常常隨時隨地出題「考試」。

就在大雪紛飛的一日,謝家人舉行家庭聚會,謝安臨時起意,隨口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搶先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聽後,捻須不語。

此時七歲的謝道韞笑而答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讚,妙哉妙哉!

小荷才露尖尖角,從此,謝道韞的才情不脛而走,被人們稱為,有「詠絮之才」。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從這一點看,謝道韞無疑是幸運的。出身名門的她還未及笄,就憑自己的聰慧在史書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筆。

以至於後世文人將她與蔡文姬媲美,便有了「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的佳句;《紅樓夢》里才壓眾人的林黛玉,便被曹雪芹評為「堪憐詠絮才」。

雅人深致,胸中丘壑誰測知

謝道韞不僅腹有詩書,更是胸有丘壑。

有一次,謝安問眾小輩:「《詩經》中哪一句最佳?」這一次,謝玄第一個回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而謝道韞則回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謝玄喜歡的這句詩,講的是一位邊疆士卒採薇充饑,追憶思歸的故事。誰知一語成讖,長大後的謝玄果然成了一代名將,戎馬一生。

而謝道韞喜歡的這句詩,表達的是周朝賢臣憂心國事的詠嘆,要知道,那時候的謝道韞,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豆蔻年華。如此志存高遠,不禁讓謝安嘆服,大讚她乃「雅人深致」。

所謂「格局決定命運」,謝道韞沒有想到的是,她的胸中丘壑,竟為她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筆。

未得良人,縱是和睦意難平

時光匆匆,轉眼之間,謝道韞已到了婚嫁的年紀。

眾多的貴族公子早早聽聞謝道韞的才情,紛紛上門提親。叔叔謝安又格外中意這個侄女,於是對謝道韞的婚事尤其上心。

當時的王家不但是豪門貴族,更是權傾一時,炙手可熱,民間流傳著「王與馬,共天下」的傳言。

從《二十四孝》卧病求鯉的王祥,到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再到一篇《蘭亭集序》便可流傳千古的王羲之……王家的青年才俊不可謂不多。更何況王羲之和謝安還是至交好友,也無怪乎謝安會把目光投向王家的子弟。

王羲之七子一女,個個氣度不凡,其中最好的當屬王獻之,書法獨得父親真傳,可惜年紀太小;王徽之倒是風度翩翩,可惜做事太過率性而為,難以託付終身。謝安左挑右選,最終選上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才子佳人,門當戶對,謝道韞生於豪門又嫁入豪門,是多少女人羨慕的好命。可沒想到,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

王凝之沒有賭書潑茶的興緻,沒有信手作詩的才華,他不過是個才貌平平,木訥迂腐的榆木疙瘩。婚後的小兩口沒有紅袖添香,沒有琴瑟和鳴,有的只是相視無言。

看似表面和諧的婚姻,卻讓謝道韞感到委屈。在回娘家時,她向叔父抱怨:「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謝道韞不敢相信,這世間竟然還有如王凝之這樣平庸的男人,最可恨的是,這個男人竟然還是她要相伴終生的另一半!

兩個人在一起,不能光有物質上的門當戶對,還需要精神上的勢均力敵。

假如謝道韞只是一介平凡布衣女子,自當為能嫁入王家而欣喜不已,相夫教子,終此一生。

可謝道韞不是,她有詠絮之才,又有雅人深致,叔父精挑細選的良人,卻讓她到底意難平。

雖然感情不順,但謝道韞並未因此迷失自我,反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當時的王家常集聚文人雅士談玄論辯、吟詩作賦,雖然謝道韞身為女子不便參與,但她常常坐在帘子後聽客人們辯論,打發時間的同時更是充實自己。

有一次,小叔王獻之在與人辯論中落了下風,謝道韞見此場景,便在一方青幔後幫其辯論,談吐自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謝道韞的才情讓男兒們甘拜下風。

內心強大的女人,不僅僅能在順境中不驕不矜,更是能在不順心的生活里,固守心中的那份堅定。風花雪月,從來不是她人生的全部,未得良人,也一樣能活出生活的最好狀態。

林下之風,真女俠上陣殺敵

如果沒有那場戰役,謝道韞的留名千古,或許僅僅只會因為她的才情,可那次王家的大劫難,卻顯現出她真女俠的傲風骨。

公元399年,此時的謝道韞已是不惑之年,膝下有了四子一女。夫妻雖然精神頻道不同,倒也相敬如賓。

可就在這一年,孫恩攻入會稽。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作為會稽內史,竟然不派兵未雨綢繆,反而開壇祭神,祈禱神明能派天兵天將助他打敗孫恩。

結果可以預料,城破兵敗,王凝之身死人手,就連謝道韞的幾個兒子也死於非命。一輩子活在豪門中的謝道韞就這樣家破人亡。

她沒有被悲痛沖昏了頭腦,反而組織家丁,手握橫刀,抱著三歲的外孫衝出重圍,一路上竟還手刃了數名暴民。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被俘虜至孫恩面前。

孫恩要殺謝道韞的外孫,謝道韞亢聲而辯:「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本以為謝道韞只不過是有幾分才華的豪門貴婦,沒想到她如此大義凜然。孫恩折服了,他不僅沒有殺他們,還以禮相待,派人將他們送回了會稽。

《世說新語》里評價謝道韞為「林下之風」,絕不只因謝道韞的才華和品學,更是因為她在面對刀劍時的慷慨,在面對生死時的從容。她憑自己的風骨,在危難前拯救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詩書藏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晚年的謝道韞歷經了喪夫喪子之痛,也沒有再嫁。就在人們以為她會因此沉淪,潦倒餘生時,她卻又活出了別樣的優雅。

她與詩書相伴,用詩詞安放好自己的心;

她以文會友,與年輕人談詩論道,娓娓而談;

她傳道授業,誨人不倦,讓無數學子因她而獲益。

紅顏易老,鬢染秋霜,但只要詩書藏心,歲月從不敗美人。一生能不褪色的,不是容貌,而是那永不凋零的芬芳氣質。

謝道韞的一生,生於豪門,嫁於豪門,何其幸運。但生不逢時,遇人不淑,又何其不幸。

但再傷痛的往事也會隨風而逝,王謝兩家再大的盛名也會掩埋於歲月之中,唯有謝道韞的名字被歷史記住,只因她巾幗不讓鬚眉,在亂世中,活成了傳奇。

「彼女子,且聰明;爾男子,當自警」。當千百年後的我們再提起謝道韞時,我們津津樂道的,不是因為她豪門的出身與婚姻,而是她的飽讀詩書的氣質,是她「林下之風」的氣度,是她面對敵人臨危不懼的氣魄。

然而最令人欽佩的,還是她不論是身處豪門貴族,還是遭遇喪夫喪子,或是面對刀劍相逼,都依舊保持著那一份寵辱不驚的淡定,那一份內心強大的獨立。

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無論如何開始,最終都要靠自己來書寫。即使生於豪門,嫁入豪門,但人生到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來成全。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十點人物誌

聽免費人物傳記 / 名人故事 / 文學名著

-背景音樂-

《微光角落》《風箏誤》

-作者-

-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有遠見的父母,在這件事上一定會逼孩子一把
教育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