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涿鹿之戰,皇帝戰勝蚩尤的神秘武器

涿鹿之戰,皇帝戰勝蚩尤的神秘武器

指南車,亦稱司南車,是古代車輛行進時,辨認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

車身上有個木人手指南方。

和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指南車是依靠機械原理,保持木人的一隻手始終指向南方。

關於指南車的發明人,歷史上有多種說法:

一說為上古的黃帝、一說為西周的周公,一說出自西漢,一說為東漢的張衡,還有人說是三國的馬鈞。

《古今注·輿服》: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龍作大霧,兵十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涿鹿之戰,黃帝大戰蚩尤,蚩尤「作大霧」,黃帝製造了指南車,使得士兵能夠辨認方向,最終戰勝了蚩尤。

《古今注》、《鬼谷子》記載:三千多年前,越裳氏(今屬越南)派使者到周朝進貢,回去的時候迷了路,周公姬旦就製造了「五乘」的指南車,為越裳氏的使者指引方向。

《西京雜記》記載:「司南車,駕四,中道。」

這一記載證明了西漢時期,天子鑾駕中,就有司南車隨行了。

因此有學者認為,漢朝以前的所謂司南車都是傳說,真正發明製作司南車的人是三國的機械大師馬鈞。

馬鈞幼年家境貧寒,有口吃症,不善言辭,而精於機械製造,他先後發明了水轉百戲、織綾機、翻車、連弩等,對魏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三國志》記載:「先生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於朝,言及指南車……」

馬鈞擔任給事中。

有一天,他和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一起談論指南車。

高、秦二人說:「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

——古代並沒有指南車,是記錄的人故弄玄虛罷了!

馬鈞不服氣,爭辯說:「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

——古時候確實有指南車,只是我們沒想到而已,其實這也並非是遙不可及的事兒。

高、秦二人嘲笑馬鈞:「先生您名叫鈞,字為德衡。「鈞」是陶器的模具,「衡」是稱量物品輕重的工具,現在你這個「衡」不準確,能做出模具來嗎?呵呵!」

「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輕重,輕重無准而莫不模哉?」

馬鈞說:「咱這說空話打嘴仗沒啥意思,不如做個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

馬鈞說干就干,他首先找到皇帝請示。

魏明帝下詔,命馬鈞開始研製司南車。

馬鈞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做成了司南車。

此後天下人都誇讚馬鈞是個能工巧匠。

三國之後的歷代,幾乎都有指南車的相關記載,但大都比較簡略。

直至宋代,《宋史》中才有了指南車內部結構的詳細記載。

《宋史·輿服志》詳細地記載了燕肅和吳德仁所造指南車的結構和技術規範,成為世界史上最寶貴的工程學文獻。

指南車到底最早誕生在什麼時候呢?

關於這個問題,國內外的學者做了很多研究和考證。

如果說最早的指南車採用磁鐵指極性原理的結構,或者採用齒輪原理,顯然皇帝或者周公已經被排除。

因為根據現有考古資料,中國磁鐵的發現時間為公元前三世紀,齒輪出現的時間在戰國到西漢之間。

但是,有一種原理可以實現真正復原黃帝戰蚩尤和周朝的指南車,稱之為「斜面頂推式指南車」。

具體的原理,小編看來半天也沒弄明白,也解釋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原理的技術要求,皇帝時期的生產技術完全可以實現。

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5000年前就發明了如此精妙的機械。

我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孝故事之《扼虎救親》,尤其滋潤當今「小少爺」的內心
楊業被俘後是怎麼死的?《宋史》和《遼史》記載大相徑庭,令人費解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