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常存敬畏之心,才能留住好福氣!

曾國藩:常存敬畏之心,才能留住好福氣!

眾所周知,世人對曾國藩的評價都很高,比如梁啟超說曾國藩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有人說「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甚至還有人說「曾國藩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

於是乎,曾國藩也多了許多頭銜,比如說「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中國近代第一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等等。而且,民間還總結了不少關於曾國藩的俗語——「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做人曾國藩,做事胡雪岩」、「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等等。

但是憑良心說,稍微熟悉一點曾國藩的人,都會覺得曾國藩是那種老實得有點笨拙的人,正如梁啟超所說「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而且曾國藩比賊還笨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

鈍拙,就是人們普遍對曾國藩的印象,而他自己也毫不忌諱承認了,甚至他還樂忠於「拙誠」的做人做事原則,有他名言為證——「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不僅自己篤信「拙誠」,還勸誡弟弟們也這麼做。

他在寫給諸位弟弟的信中說道:「吾自信亦篤實人,只為閱歷世途,飽更事變,略參些機權作用,便把自家學壞了!賢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將篤實復還,萬不可走入機巧一路,日趨日下也。」

為什麼曾國藩寧願放棄投機取巧,也要堅守「笨拙」的為人處世之道呢?就是因為他常存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君父、敬畏人言。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初六,曾國藩以翰林院詹事的身份參加了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主辦的大考,並取得了二等第一的好成績,升授翰林院侍講。自從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授翰林院檢討,曾國藩蟄伏了近5年,內心的辛酸和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但通過此次大考,他由從七品小官升遷為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心裡既激動萬分,又誠惶誠恐,心存感激和敬畏之心。

於是他在寫個祖父的家書中這樣寫道:

「孫學問膚淺,見識粗鄙,受君父之厚恩,乃祖宗之德蔭,將來何以為報?惟當竭力盡忠而已。」

曾國藩覺得自己幸運,才疏學淺,只是蒙受皇上大恩,以及蒙受祖宗恩德,將來不知道如何報答,唯有盡心儘力為朝廷辦事,忠心報國罷了!

而且,曾國藩馬上將升遷得來獎賞郵寄回家:郵寄的貨物有——「男又托渠帶銀三百兩,系藍布密縫三包,鹿膠二斤半,阿膠二斤,共一包,高麗參半斤一包,荊七銀四十兩一包」;

郵寄的錢財有——「男前次信回,言付銀千兩至家,以六百為家中完債及零用之費,以四百為饋贈戚族之用」。

由此可見,曾國藩總是心存敬畏,不敢獨享福分,只要自己混好點,就馬上想到家人,又是給家裡郵寄珍貴貨物,又是給家人借錢。甚至他還要用400兩饋贈給親戚朋友,繼而達到求缺惜福、去財免災、輕財得以聚人這三重效果。

在普通人看來,曾國藩這麼做人做事屬於傻子,專為人考慮,不為自己著想,但實則是:這種做法讓曾國藩享受到上天的福分更多,更持久,而他之所以能夠這麼做就是因為常存敬畏之心,才能留住好福氣!

道光二十三年12月,曾國藩充文淵閣校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曾國藩轉侍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3月,曾國藩任會試同考官;同年5月,曾國藩幫道光皇帝辦差事,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正五品)。此次升遷後,曾國藩又是誠惶誠恐,感謝皇帝天恩和感念祖宗恩德。

他在寫個諸位弟弟的家書中說道:

"余蒙祖父餘澤,頻叨非分之榮,此次陞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懼修省,實無德足以當之。"

(釋義:我蒙祖父餘澤,多次得到超過我應得的榮耀,這次陞官,尤其出乎意料,日夜都細心地反省自己,發現自己實在是沒有什麼德行能夠讓我接受這樣的榮耀。)

曾國藩心中一直敬畏這種突如其來的好福氣,認為自己德不配位,還需再接再厲,不斷完善自我,於是他讓弟弟們當自己的良師益友,大膽指出自己過錯,自己好改正,生怕家中歷代積累的德行,從他這兒開始衰落。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說「庶幾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顛危」,意思就是說:在一帆風順時小心謹慎,也許能避免過快地翻船。

曾國藩家族

說完自己,曾國藩還不忘提醒各位弟弟,說道:

「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謂家有人做官,而遂敢於侮人;勿謂己有文學,而遂敢於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則是載福之道也。」

(釋義:而弟弟們也要時刻存有一種敬畏的心理,不要認為家裡有人做官,就敢欺侮人;不要認為自己有學問,就敢恃才傲物。常常謹記這一點才是獲得福氣之道。)

這番話道處了曾國藩一生的載福之道、保福之道,即:心中常存敬畏之心!有福氣,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然後肆意揮霍;有權勢,不能目中無人,然後動不動就使用權利;有學問,也不能驕傲自滿,然後動不動就恃才傲物。

曾國藩一生准求的最佳人生境界便是「求缺惜福,花未全開月未圓」,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求缺齋」,他不求十全十美,福氣多的時候,就分享一點給他人;福氣少的時候,就多行善積德,勤勉努力;但始終要保持好盈虛自然之理,即:月滿則虧,日中則移,人滿則敗。

曾國藩一輩子經歷了許多風波頓挫,但始終保持敬畏之心,不驕不躁,所以他的好福氣也綿綿不絕,甚至死後也能造福子孫後代!

所以說,我們常存敬畏之心,才能留住好福氣!而讀《曾國藩家書》,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存敬畏的人,更容易福分多多!朋友們,您覺得呢?

END

今日話題:

您認為該如何留住好福氣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謝謝!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以配圖表達,並無他意。 若有不妥之處, 請聯繫我們刪除,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君 的精彩文章:

忘恩負義的人,往往都有這兩個特徵!
真正的幸福,不是名利,而是這人生「三樂」!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