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它是《茶經》中的「至潔」,茶聖都連連稱讚!

它是《茶經》中的「至潔」,茶聖都連連稱讚!

家居藝術|精緻生活|人文空間|知識典藏

中國人歷來對器具的選擇都極為講究,甚至還有「美食不如美器」之說。

故宮花梨木雕花食盒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道:「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

袁枚對於美食不如美器這種說法的肯定,恰好說明了美食與食用工具的搭配,古已有之。

影視劇《紅樓夢》片段

《紅樓夢》中關於描寫蟹宴的片段為人稱道,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蟹八件的使用。

上海歷史博物館蟹八件收藏

中國人的器用之道,從粗放式羹飲發展到細啜慢品式飲用,於飲茶而言,不同的品飲方式,產生了相應的茶器。

古代人把茶深刻的融入了生活,並且對喝茶的器皿也很有講究。

上等水方可泡上等茶

西漢辭賦家王褒《僮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中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初處可見。

陸羽 《茶經》

提到烹茶,被尊稱為茶聖的陸羽在《茶經》中論煮茶方法時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山水最好,其次為江水和井水。

《茶經》中的自然美學思想

山水的好,在於它源於自然的清新與純凈。

可山水並不常在身邊,利用銀壺煮水,同樣可得山水一般的純凈。

銀之器至潔至恆

眾所周知,「銀」的歷史悠久,銀針、銀匙、銀湯碗等等,在古人的家中比比皆是,「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銀器」的喜愛程度。

唐 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早在唐朝,由銀打造而成的茶壺就已經開始使用,千年來,多少王公貴族將銀壺作為日常使用。

沸水泡茶,談天說地,賦詩一首,不亦樂乎。

金古珍藏 錘紋手工銀壺

《茶經》中曾用「至潔」來形容銀器,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就是乾淨,讓其承載的清水更「清」。

金古珍藏 錘紋手工銀壺

銀壺在沸水時會產生帶正電的銀離子,可以殺滅水中95%以上的有害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所以我們會感到銀壺出湯之水異常潔凈。它堪稱多用途煮水專家,每1℃都呈現山泉水口感。

茶聖陸羽特別推崇銀壺,稱其「用之恆」。銀作為一種貴金屬,打造成壺更能增值保值。

錘紋手工銀壺表面的錘紋,是依靠手工錘打而出,看似隨意排列,其實從不同角度看,壺身的光感很有層次,這就靠匠人長期打制的手感和力度拿捏,當做傳家寶也未嘗不可。

匠人足銀手制

軟化水質 殺菌消毒

現代養生新風尚

亦可做傳家之寶

呈現藝術生活品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古珍藏 的精彩文章:

你只知道中國紅,卻不知中國白是什麼白

TAG:金古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