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自在修行,不要框在一個模式裡面

自在修行,不要框在一個模式裡面

自在修行,不要框在一個模式裡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釋迦牟尼佛大家知道,出家以後經過六年的苦修,他跟外道學了很多,他的禪定功夫都達到了這個非想非非想處天,但是他發現這樣還不得成就。因為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壽命結束以後,還要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所以他覺得這樣的修學不夠究竟,他還要再苦修,還要再去求得那個真正的部分。

他體會到那些外道修法不得究竟成就,所以他轉變另外一個方向,繼續苦修。乃至於每天一麻一麥這樣過日子,到最後我們看到有個造相有沒有?一個造型枯瘦、血管都凸出來,肚子都凹進去了,這樣的苦行法,到最後他都昏倒了。他昏倒以後,牧羊女把他救活了,灌羊奶給他喝。那他恢復知覺以後,他覺得這樣修行不對。所以他就到尼漣河去沐浴,沐浴以後他起來,就走到菩提樹下,發誓,我要重新修行,不再用過去的方法修;但是這一修若不得最正覺,誓不起於座,有沒有?

那麼關鍵就在這個地方,他發覺原來的修法不對,加以修正過來,然後把自己料理好,也就是說,在這當中他可能經過一個月或者二個月時間,這當中有一段時間,只是在記錄上沒有詳細地講,那你要自己去很清楚。他調整好自己以後,他發覺過去的修法不對,你看他能夠勇於放下。這個放下,我們在訓練各位羯磨也是一樣,你不管對不對?不能成就就不對啦!你不要執著於誰說、誰說,那都沒有用。那對他來講是對的,對你的覺悟來講是錯誤的,你要勇於放下。那麼他覺悟到這一點。他放下了,所以他在菩提樹下一坐。這個時候他若不得最正覺、誓不起於座,他就坐下去,如是經過六天六夜,到了第七天上午境界才來,那這個境界很美。

在這整個過程,大概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種苦修的狀況。一個修行人就應該要怎麼樣、要怎麼樣,有沒有?大家有沒有那個感覺?所以你所依止的師父也應該要怎麼樣、怎麼樣。各位可能沒有感覺到,我剛剃度出家的時候那很難過,一走出去,師父啊,我說怎麼啦!你不要頭這樣轉來轉去看!我說不然要怎麼看呢?要買個東西,你不要買啦,你不要去啦。只是去西點麵包買個吐司,也不要去啦,人家看了會笑,這師父怎麼到麵包店去買蛋糕?你就一直要把他框在一個模式裡面。

我們沒有權利去把別人框在一個模式裡面,我們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框在一個模式裡面,你要記得。你唯一能做的是把心靈方程式建立起來,並不是把你自己塑造成某一個模式,不是這個樣子,那個模式很容易誤導人家。我們講真正修行的是你的心、心性,如何讓它呈現出來,如何讓我們被束縛的這個色身得到解脫,是在這個地方。不是說你裝個什麼模樣,然後你就得到滿足了,不是這樣,那跟我們修行的目的都相違背了。你在這個地方要去體會。

他知道那種情況不行,他馬上放下,放下以後再轉過來。他這個時候怎麼悟到,要怎麼樣改回這個方法來修行,大概我們可以從思維理路上看,原來的修行是精進苦行的那一種頭陀行。後來,世尊放棄了,但放棄以後,世尊還是很讚歎那個法門呢!迦葉尊者是頭陀行第一,他非常讚歎他。每次世尊在弘法的時候他來了,世尊都會讓個位置給他坐來那邊,可見他很尊重苦行者,因為這是個基礎。雖然它是不全面的,但是他仍然尊重它,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並不是說放棄了以後就輕視它。他沒有輕視,他還是尊重迦葉尊者。

那麼他覺得這個法門不對,對於究竟了脫乃至成佛的地方,這個方法是不行的,不夠用的。既然不夠用要怎麼辦呢?他又採取另外一個方法。那麼那個方法,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自在修行法。

那所謂自在不是叫你亂來,它還是有一個規則的。也就是原來你在心裏面束縛的很多個條件把它解開,不再受那些束縛了。修外道禪它有很多束縛,有種種的條件,那麼佛陀在這個時候覺得那些束縛是不對的,所以他就改變方法,讓自己自然的舒展、舒暢,所以他才把自己的身心做一番調整。那這個調整大概沒那麼快,所以我們說可能一二個月,他沒有定時,因為他本來沒記錄。然後他從尼漣河上來就一個表法,脫胎換骨了,對不對?洗浴了以後把舊的、髒的都洗掉了,讓新的重新呈現。洗過澡以後身體比較香啊。香潔表示什麼?表示成就的意思,煥然一新,所以他在菩提樹下一坐,就改變另外一個境界了。所以這一段,我們要懂得他的心路歷程。

擷自《六十華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方」能窮盡又有規範
真空&妙有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