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種密度最高的天體,第三名一立方厘米的質量就超過8000萬噸

三種密度最高的天體,第三名一立方厘米的質量就超過8000萬噸

任何物質都是有一個密度的,密度高的物質,質地堅硬,單位體積下質量較重。而密度低的物質則質地柔軟,單位體積下質量較輕。任何物質都是有密度的,一磚一瓦如此,一草一木也是如此,宇宙中的天體自然也不例外。如木星一般的氣態行星,雖然個頭龐大,但密度很低。而如太陽一般的恆星,則通常密度極高,高密度代表著高質量,高質量代表著引力強大,所以太陽系的大小星體才能夠在太陽引力的牽扯下有序運行。不過恆星並不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體,如果進行排序,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體有三個。

第三名就是中子星。什麼是中子星?物質是由原子所組成的,當原子之中的電子因為某種強大的力量而被壓縮到質子中時,就成為了中子。可見中子內部的密度是非常高的,而中子星則恰恰是大量的中子所集合成的一個巨大的原子核,其密度甚至於比原子核本身的密度還要高。如此高的密度對應的自然就是極高的單位質量了,就目前所知,密度最低的中子星每立方厘米的質量也可以達到8000萬噸,密度最高的中子星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甚至可以達到20億噸左右。高質量對應著強大的引力。所以中子星也擁有極高的轉速。

我們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大約為24小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晝夜,而中子星只需要一秒鐘就可以轉上幾十圈、上百圈,乃至上千圈。轉速雖然快,但卻一點也不亂,在諸多天體之中,中子星的自轉可以說是相當穩定的。而正是因為中子星擁有極高的轉速,所以我們才能夠在廣闊的宇宙之間發現它們的存在。因為在高轉速的狀態下,中子星兩極所輻射出的強大電磁波會對宇宙空間進行周期性掃射,當它們經過地球時,我們就可以檢測到。那麼中子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中子星的前身就是恆星。

在恆星生命的末期,由於核聚變反應的減弱,恆星內部核心的強大引力會導致恆星的外部物質向內坍縮,外部物質的急速坍縮會使恆星內核遭受強大的撞擊,在巨大的重力作用下,恆星內核的原子開始被壓縮成為中子。最終在恆星的中間就形成了中子星。排名第三的中子星已經如此強大了,那麼排名第二的會是誰呢?第二名就是夸克星。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比較陌生,簡單來講吧,中子是由於原子受到壓縮而形成的,而夸克就是中子繼續壓縮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夸克而比中子密度更大的物質,所以夸克星自然也就比中子星的密度更高。

如果說中子星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那麼夸克星就是一個巨大的中子。所以高密度的夸克星自然也就有了更為誇張的外在表現。雖然夸克星的密度極高,但仍然處於我們所能夠理解的範疇。而排名第一的傢伙,它的密度達到了令人無法理解的級別,這第一名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黑洞。黑洞同樣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坍縮而成的,但黑洞的密度之高使之存在形式與前兩者截然不同。雖然我們並確切知道黑洞內部是怎樣的,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黑洞的內部只是一個奇點,所以被吸入黑洞的物質都聚合在這一個密度高得無法理解的小點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信仰 的精彩文章:

未來人類的進化方向,性別可能會消失,男性將不復存在
人類平均壽命150歲獲得廣泛認同,未來人類將越來越長壽

TAG:科學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