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歷史上的明朝都城不止一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在了南京,但後來由於燕王朱棣的靖難之變,都城又被遷往北京,而南京依然作為留都來使用。因此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六部尚書的職位不止北京一個,南京同樣也有六部的尚書。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位明朝「兩尚書」,他才能出眾,還是權臣張居正的親戚。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之誥,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他參加科舉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吉水知縣。不久,他又遷任戶部主事,改任兵部員外郎,外調為河南僉事。由於討伐叛賊有功,他被提拔為參議,調任大同兵備副使。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之後王之誥因為修繕城堡有功,被增加了一級俸祿,進升為山西右參政,隨後他又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在擔任遼東巡撫時,他大興屯田,每營開墾土地一百五十頃,服役士兵四百人。此外他還向皇上上書陳奏八件於國有利之事,嘉靖都答應了他的主張。

隆慶元年,王之誥被調任右都御史。當時游牧部落俺答侵犯石州,王之誥命令山西總兵官申維岳、參將劉寶、尤月、黑雲龍四營的兵馬隨他一同南下,又傳達檄文命大同總兵官孫吳、山西副總兵田世威等人出兵天門關,阻止敵寇向東逃走。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巡撫王繼洛駐守在代州卻不出兵,申維岳也不敢派兵,於是石州城被攻陷。賊寇殺人數萬,所過之地沒有倖存的人,大肆掠奪了十四天之後才離開。此事被傳到朝廷後,維岳、世威、劉寶被定下死罪,王繼洛被發配邊關,孫吳也被停職。唯獨王之誥仍然負責把守南山,只是被降了兩級。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第二年,皇上下詔命王之誥以左侍郎的身份巡視薊、遼、保定、宣、大、山西等地,侍郎劉燾負責巡視陝西、延綏、寧夏、甘肅。王之誥因為身體有疾而推辭,由冀練來代替他。

後來因為給事中張鹵的奏摺,兩位巡撫都被罷免不再派遣。隆慶三年,王之誥出任督導京營。不久他進升為右都御史,負責陝西三邊的軍務。由於搗毀敵巢有功,朝廷授予他一品官,又調任他為南京兵部尚書。

明神宗即位,又拜王之誥為北京刑部尚書兼任南京刑部尚書,此外皇上還賜給他財物讓他建造府邸。由於王之誥兼任兩京的尚書,當時的人們都稱他為「兩尚書」。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張居正專政,王之誥與他有姻親關係,經常進言規勸他。萬曆三年,王之誥請假送母親還鄉,由於他在規定的時間裡沒有回來,被人彈劾。恰逢王之誥也上奏請求回家休養,於是皇上答應了他的退休請求。

後來,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他沒有守喪三年就回朝,還朝後張居正對談論這件事的大臣處以杖刑。王之誥勸諫他召回正直的大臣,收買人心。王之誥去世後,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太保,謚號是端襄。

王之誥:歷經三朝的明朝「兩尚書」

雖然明朝的尚書多如牛毛,但是能夠同時擔任南京和北京尚書的大臣卻實屬罕見,特別是像王之誥這樣軍事才能出眾的大臣,更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即便王之誥和張居正有親戚關係,但是他卻依然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多次規勸張居正,最終也為自己贏得了一個相對不錯的晚年生活。今天我們也要像王之誥學習這種虛懷若谷、謹慎行事的品質,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平定寧王之亂倘若沒有此人,明朝歷史可能會被重新改寫
日本最另類的天皇:開皇室平民通婚的先例,生前還宣布讓出皇位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