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蘇聯的鋼鐵洪流,10萬輛坦克加13萬架飛機,德國輸的不虧

二戰中蘇聯的鋼鐵洪流,10萬輛坦克加13萬架飛機,德國輸的不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上當時有世界第二位工業實力的德國,同有第四位實力的蘇聯用坦克、飛機等機械化裝備進行了生死較量令人驚訝的是工業實力只有德國三分之一的蘇聯,卻生產出了更多的坦克、飛機。為什麼蘇聯能以遠小於對手的工業實力生產出更多的武器?這成為20世紀的重大戰爭之謎。

蘇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了空前絕後的地面機械化大戰。一個國家進行機械化戰爭,需要有工業實力特別是鋼鐵、機械製造和化學工業為基礎。德國在19世紀末期就成為僅次於美國而居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那時的俄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後國家。斯大林時代突擊建設了重工業基礎蘇聯在工業總量方面勉強趕上了德國,可技術水平仍然落後。到了1942年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降到只相當於德國的三分一。


德國坦克遇到蘇聯坦克

德國對蘇聯發起「閃擊戰」的初期就對蘇軍擁有那麼多飛機、坦克感到震驚,1941年6月22日2800多輛德國坦克突然越過蘇德邊境,德國坦克在兩個星期內就長驅直入400公里。但好景不長,納粹的裝甲部隊遇到了蘇聯機械化軍的反擊,德國坦克兵開始不把對手放在眼裡他們射出的一發發炮彈卻在蘇軍坦克裝甲上彈了回來。蘇聯坦克發射的炮彈卻完全能打穿德國的任何坦克,德國坦克兵此時才知道,他們遇到了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一種新式坦克——T一34。希特勒懊悔地說:「假如我知道蘇聯有這樣強大的坦克部隊,恐怕我就不會下令發動這場戰了。」

戰爭前的蘇聯是一個對外信息嚴密封閉的國家外界並不了解它的軍事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十多年,蘇聯武器裝備發展的速度可謂世界無雙,蘇聯在衛國戰爭前搞了兩個五年計劃,第三個五年計劃只進行了兩年半就爆發了戰爭。在這12年的時間裡蘇聯軍事工業獲得了令全世界驚嘆的成就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計劃經濟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二是當時的蘇聯人民能在生活水平上付出犧牲以保障軍事需要例如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動員幾萬共青團員來到遠東的一片荒地上僅僅用了5年時間便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廠之一「共青城飛機廠」,直至今天,這個企業還是世界著名的蘇一27、蘇一30戰鬥機的生產基地。

德國武器更新慢

1933年希特勒在大選中獲勝。從此走上了擴軍備戰道路。二戰爆發後,被侵略的國家為了保衛祖國,可以讓人民為保衛祖國犧牲自己的生活水平。德國發動的是對外侵略戰爭,希特勒刺激軍民狂熱不可能靠血汗的奉獻,而要靠不斷給老百姓好處。當時德國佔領一個國家馬上要用掠奪品提高國內民眾的配給品。後來戰爭形勢轉入惡化,希特勒又想到,第一次世界大國戰敗的原因就是由於民眾生活困苦發生革命,因此仍然遲遲不敢降低國內消費品供應。這樣就造成一個特殊的現象。即德國的工業水平雖然高,武器生產量卻提升得很慢。

群眾武器和精英武器

群眾武器」壓倒「精英武器,德國軍工產品質量精良,卻有一個最大弱點那就是數量嚴重不足。在戰爭中,德國共生產了42萬輛坦克和8萬架飛機蘇聯卻生產了10萬輛坦克和13萬架飛機同時蘇聯還得到美國、英國1萬多輛坦克和近2萬架飛機的援助這就使得蘇聯在戰場上能投入的坦克、飛機數量遠超德國蘇聯生產的武器成本大大低於德國。有些還顯得粗糙可是作戰威力卻並不遜色,這恰恰反映了蘇聯和德國在武器生產方面有不同的指導原則。

蘇聯武器製造業有一個名言:能大量生產和適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種大規模戰爭中的確是如此。德國人生產武器的理念,與他們製造工業機器很相似強調質量精益求精,其武器生產也貫徹了這一原則,強調精密、高質量和長期耐用。實行這一生產原則,必然造成武器價格高、產量低,有人形容德國人生產的是「精英武器」蘇聯人生產的「群眾武器」。在投入少量武器或單個對挑的小規模作戰較量中「精英武器」一般會佔優勢,可是一旦到了消耗巨大、需要不斷投入巨量武器的大戰中,「群眾武器」就會佔優勢正因此,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德國只生產1800輛「虎」型和5500輛「豹」型坦克,蘇聯卻生產了近50000輛T一34在雙方交鋒中,最終是蘇聯的鋼鐵洪流佔了上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武功再高也怕板磚,中世紀歐洲戰場上的破甲神器——西洋斧
大多數人只知道諾貝爾獎,卻不知道他還有兩個兄弟是石油大王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