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電子遊戲實體店

今天很高興可以和大家聊聊關於電子遊戲的話題,筆者自從對遊戲文化產生興趣以來,也一直在對電子遊戲的發展歷史做考據和研究。這次呢,便想和大家分享一二,筆者盡量保證嚴謹,但如有錯誤,也歡迎讀者們在評論區進行更正。

首先,我們先要說說什麼是電子遊戲。

目前比較容易理解的定義來自日本計算機娛樂供應商會對其下的定義,他們認為根據計算機程序設計而成的數字化遊戲便可以稱為電子遊戲。

在電子遊戲的類別中,如果按照硬體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商用電子遊戲,計算機遊戲,家用電子遊戲和手機電子遊戲。商用電子遊戲大家可以理解為街機,還包括那些賭博機,抓娃娃機都算是此類。計算機遊戲就不用解釋了,在電腦上玩的都是,不管是單機還是網遊。家用電子遊戲就是主機遊戲和掌機遊戲了。手機遊戲,就是你們天天花錢,又流連忘返的怪物。

那電子遊戲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Tennis for Two


電子遊戲創世!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 《太空戰爭!》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ENIAC,這便是第一台通用計算機的名字,也就是我們在電腦課上學到的第一條知識。在筆者的記憶中,1946年,艾尼亞克這兩個關鍵詞非常清晰。

最早的電子娛樂設備是來自1947年,小托馬斯·T·戈德史密斯與艾斯托·雷曼造出了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利用陰極射線管(CRT)這種顯示系統的物理儀器,他們做了個簡單的飛機大戰遊戲。不過這個項目雖然在1948年取得了專利,但卻並未進行商業化。

不過由於該裝置未採用程序,並且為純機電設備,所以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電子遊戲就是了。

但利用科技產品,實現娛樂功能的思想,卻開始生根發芽。

在之後的幾年間,很多人開始識圖製作電子遊戲,不過面臨的困難始終沒能完美解決。比如1951年,美國工程師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試圖編寫《西洋跳棋》的程序,最後發現,因為容量問題,並沒有辦法在英國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的Pilot ACE上面運行。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示波器

之後的1952年,在EDSAC(同樣也是一種英國早期的計算機)上,亞歷山大·S·道格拉斯製作了《OXO》,很多人都把這款遊戲當作是電子遊戲的鼻祖。當然,你別把《OXO》想歪了,這其實只是一個井字棋遊戲。可惜的是這款遊戲製作完成後,也沒有後續的發展,隨後被廢除,另外由於《OXO》只能向用戶顯示圈或者叉,沒有任何畫面活動元素,所以在一些嚴格的要求下,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遊戲。

終於在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威利·席根波森發明了一款在示波器上運行的遊戲,名字叫做《Tennis for Two》。示波器是一種能夠顯示電壓信號動態波形的電子測量儀器,這嚴格意義上來說,也在定義上有點模糊,尤其是顯示設備。任天堂其實在後來和米羅華·奧德賽的官司中,也有涉及到《Tennis for Two》,最終判別的條件便是示波器並未運用視頻信號,但這是後話,我們以後會細聊。

這款遊戲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進行展出,不過最終也沒有商業化。據說在當時,還出現了數百人排隊等候遊玩的場景。遊戲本身倒並不複雜,只是一個網球場的側視圖,下面的橫線代表地面,中間的短豎線代表球網,然後光點代表網球。具體玩法是由玩家輪流利用操控器擊球,沒接到的一方便會失敗。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太空戰爭!》

時間推進到了1961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史帝芬·羅素在PDP-1平台上開始設計遊戲,PDP-1的優勢在於擁有自己的顯示設備,這也讓史帝芬·羅素在1962年成功開發出了《太空戰爭!》這款遊戲。唯一在當時面臨的問題是,PDP-1的價格實在太高,一般民眾根本無法接受,所以《太空戰爭!》商業化就更無從談起。

《太空戰爭!》的玩法就是兩名玩家操控太空船互相射擊,被魚雷擊中或者撞上恆星就會爆炸,另外還有遷躍技能,其實就是讓自己的飛船隨機閃現到屏幕的其他位置。

在這之後,我們要聊到的便是拉爾夫·亨利·貝爾,而他的發明,造就了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家用電子遊戲機!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米羅華·奧德賽


開天闢地!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家用電子遊戲機:米羅華·奧德賽

拉爾夫·亨利·貝爾,原名魯道夫·海因里希·貝爾,1922年出生於德國,在幼年時期曾因有猶太血統而被學校驅逐。

這裡可以簡單的說一下水晶之夜,時間是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這是一起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的事件,算是納粹分子開始屠殺猶太人的開端。

魯道夫·海因里希·貝爾還算幸運,在水晶之夜前夕,他逃到了美國,並且改名為拉爾夫·亨利·貝爾,隨後16歲的他進入了一家皮套廠工作。他的聰明才智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展露了出來,發明了可以同時縫製多個皮套的小型設備。在此期間,他無意中看到了雜誌上刊登的廣告,那裡宣傳的是華盛頓國家無線電學院的培訓課程。似乎是命運的指引,貝爾毫不猶豫的自費報名,並且在1940年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無線電維修人員。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Brown Box

接下來,由於二戰的爆發,貝爾被徵召入伍,當然戰鬥也不是他的強項,他便在閑暇之餘開始學習代數方面的知識,還將德軍的地雷探測器進行了改裝,把它搖身一變成為了收音機……退伍之後,他受到資助並取得了電視工程學學士學位,要知道這個取得學位難度可是很大的。

在幾經輾轉之後,貝爾來到了美國國防承包商Sanders Associates的旗下,並且察覺到電視娛樂的廣闊前景。在1966年,貝爾制定了計劃,希望讓遊戲走入家庭,改變電視上的3,4號頻道,給他們提供紙牌遊戲等服務。畢竟在當時,已經有4000萬台的電視機步入了美國民眾的家庭,這個基礎是非常有潛力的。

這個計劃雖然也不是特別被看好,但他的主管赫伯·坎普曼還是資助了2500美元的研發費用。接下來,拉爾夫·亨利·貝爾帶領著鮑勃·特蘭姆雷就熱火朝天的忙乎起來,並且在1966年的年底拿出了一台原型機。這也讓主管赫伯·坎普曼小激動了一下,又拿出了些費用,並且支援了比爾·哈里森和比爾·魯西兩位工程師給拉爾夫·亨利·貝爾。

終於在多次改良之後,這台被叫做Brown Box的遊戲機基本完成,它的主機部分由晶體管和二極體組成,附帶兩個控制器,並且可以應用光槍。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拉爾夫·亨利·貝爾

他們將Brown Box拿出來,和其他公司談商業化,但是大多數公司都不敢輕易進行嘗試,認為風險非常大。幾經輾轉,還是Magnavox(米羅華)公司的市場營銷副總裁蓋瑞·馬丁看中了這款產品,與貝爾達成了最終協議。當然,Brown Box也被改名為Magnoavox Odyssey(米羅華·奧德賽)。

不過原來貝爾希望這款主機的價格為25美元左右,在被Magnavox包裝後,提價到了100美元,好在當時還是有促銷策略的,比如購買米羅華電視,半價得奧德賽遊戲機。據說光是聖誕節期間,米羅華·奧德賽就賣出了13萬台。在一些資料中顯示,這款遊戲機總共出售了33萬台,光槍也賣出了8萬把,還算是個不錯的成績了。

在奧德賽上,一共有28款遊戲,裡面大多數是比較簡單的球類或者射擊類遊戲,值得一提的是《Table Tennis》,如果你沒聽過,那之後雅達利的《Pong》你一定知道。這款遊戲招致了Sanders Associates和Magnavox公司的聯合起訴,雅達利也因為侵權被判支付70萬美元的版權費用。

當然,這個故事就讓他屬於下一期吧。

電子遊戲編年史(一)!從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到米羅華·奧德賽

下期主角~雅達利

這便是有關電子遊戲編年史的開篇,不管是示波器遊戲,還是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家用電子遊戲機,筆者覺得,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筆者最近也在尋找一本拉爾夫·亨利·貝爾寫的《電子遊戲誕生之初》(Videogames: In the Beginning),如果有線索的讀者,評論給個思路。

接下來的故事,我就要從雅達利說起了,從輝煌到覆滅,這期間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敬請期待啦!

感謝所有喜歡電子遊戲的讀者,也感謝支持筆者的讀者,希望大家和筆者多多交流,下期見。

方糖文庫·懷利sam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