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熱病又是如何發展傳變的呢?有什麼內在規律

熱病又是如何發展傳變的呢?有什麼內在規律

熱病其實就是外感寒邪導致發熱病症的總稱,屬於狹義傷寒。那麼熱病又是如何發展傳變的呢?有什麼內在規律?

古代醫家思想依然光芒萬丈。《素問·熱論》論述熱病的發病是以六經辨證為綱領的,六經,即陽明、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辨證的分類方法充分地揭示了熱病又表到里的傳變演變的規律。熱病,因是外感寒邪後發病,最先侵襲肌表,然後傳入里,傳入深層。

因此其最先影響的是太陽經,因足太陽脈循行路線上額頭到達頭頂,再循行於頸部、肩,最後到達腰脊柱部,當邪氣侵犯於此時出現頭項部疼痛,腰脊部疼痛不適。

然後延及於陽明經。陽明主脾胃,邪入陽明,經行不暢,影響於腑,胃中不和,出現腹部隱痛痞脹不適,故出現夜間不得安卧,影響睡眠質量。

接下來常累及於少陽經脈。少陽經循行於人體身體兩脅部並上絡於耳,因此當少陽經受擾是出現兩脅肋部疼痛,耳鳴耳聾。對於擾即於耳還有闡述為「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

累及三陽經後繼續演變則侵入人體里部。入里之邪首先犯及於太陰經,脾經通過絡脈聯繫於胃,上循咽喉部,故常出現腹部脹滿不適伴咽喉部乾燥。再次延及太陰肺經,肺經貫通腎絡於本身,當太陰受邪,水不得上承,出現肺經循行的口舌,出現口乾舌干,口渴感覺明顯。最後累及於厥陰經脈,厥陰經下行於生殖之器官,上則連屬於肝經,而肝在志為怒,因此當肝脈受擾時出現心情煩躁,男性陰囊收縮的表現。

也就是說六經的分證和各自經脈循行、臟腑功能、邪氣性質密切相關的,病症可表現為熱證、實證。但是它的傳變並不一定是循經脈順序進行的,可以出現表裡兩經同時受邪,越過某經轉入下一經脈,或者三條經脈同時受邪、或者從表直接傳入里等不同傳變方式,而表現各自的癥候特點。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古代常用的中藥蕪荑,現今卻使用概率極低,你知道為什麼嗎
寶寶已經4歲了,還是每晚尿床,家長苦惱不已,該怎麼辦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