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採訪了62個關鍵人士,36氪預測了40個未來

採訪了62個關鍵人士,36氪預測了40個未來

素材:喬芊(零售)、高歌(品牌)、石海威(社區社交)、王水(廣告營銷)、張信宇(遊戲電競)、方婷(影視)、侯雯(房產)、韓洪剛(手機硬體)、孫然(AI技術)、楊林(出行)、王海璐(汽車新模式)、張嫣(汽車)、yanyan(醫療)、張雨忻(金融)

綜合編輯:楊軒、李洋

站在公元 2019 年年初,一眼望去,竟是平庸。

不見了一派壯志凌雲,更多是大公司當道,大家在變現壓力下喊著to B和產業互聯。時光繞過喬布斯向 IBM 豎起中指的畫面,恢復一段沉悶。

新年伊始,裁員、倒閉的敗局景象頻現。不管是葯企、車企還是互聯網領域,產業集中度都在不斷升高,收購正在發生。大宗消費品汽車業,去年底月度同比銷量下滑達20%,是過去28年未有之現象;零售業一瞥,以 3C 數碼家電消費為核心的京東,銷售額也出現下滑;蘋果不再引領創新,在中國失敗連連;拼多多需要讓增長的神話繼續,股票市場用令其股價下跌 17% 的態度,應對它「獲客成本升高」……

然而,這也是能決定生死一年。

拚命做大規模者——鏈家的貝殼和瑞幸咖啡——能安全上市、驗證其故事嗎?

內容、遊戲、娛樂行業能製造一聲驚雷,用爆款去提振整個行業嗎?

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京東在下沉市場必有一場惡戰。年輕的大公司們能成功從獲客思維轉換到精細化運作嗎?

今年,36氪依然走訪了新商業領域的創業者、管理者、投資人以及專家,藉助這62位關鍵人士的智慧,我們試圖通過研究新商業領域裡的明星公司、熱門領域,去預判接下來一年的關鍵事件。

祝願在冬天裡活下來的公司,都更健康。


一、電商、新零售與消費品牌:下沉大戰

2019年,關於消費的核心變數何在?

經濟下行預期下,消費者心態在發生變化,品牌方則產生了效能提升需求;在生產者和服務者一端,隨著訂單持續向東南亞等人力廉價地區轉移,中國工廠需要新出路;在縣城,電商公司終於密集邁進進來;在城市,市內配送網路通過過去幾年的外賣大戰已完備起來;此外,中國持續的城市化進程,以及消費者自我認知、生活方式的變化,都是消費領域持續的變數和機會所在。

1、大戰發生在下沉市場

消費領域最重要的4家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京東,其中至少三家在2019年會在下沉市場展開大戰。

對阿里巴巴來說,它可以尋找的新增量,下沉市場將是最重要的一大來源。一方面,它需要遏制拼多多,淘寶將在2019年與之開戰,投資更多物流公司也在這盤棋局之中;另一方面,美團當年戰勝餓了么,得益於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當餓了么收歸阿里所有,阿里也必將在下沉市場與之開戰。

2、性價比!性價比!性價比從何而來?

消費品牌的機會挪到了新一波人手中:消費者大排長龍的名創優品、NOME。這種模式的關鍵不是零售終端,而是更優的供應鏈,它包括設計、SKU管理、生產製造、庫存管理等一系列能力。此前,產品品牌更關注怎麼做出調性,現在既要做出調性,又要提升性價比。了解供應鏈的人有福了。

除了在線下店大排長龍外,在網路上,性價比好的產品,用戶會自傳播,在國外,The ordinary等低價化妝品借instagram這樣的平台大火,營銷的成本隨之大幅下降,生意就能正向循環。如何在小紅書、抖音這樣的平台上引爆自己,是品牌們要研究的核心課題之一。

同樣因為性價比,品牌集合店在2019年會獲得更多機會。正如最早每個空調品牌都開自己的專賣店,但效率不高,國美蘇寧這種集合型的勝出,勝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攤薄了每個品牌的店租,而店租是成本支出的一個大頭。

總而言之,經濟下行,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不應該在加價上動腦筋,而應該在減成本上動腦筋。

3、一小時達全面到來

基本可以確定,2019年,「1小時達」時代會全面到來。此前,「1小時達」主要是在外賣、咖啡、藥品領域,因為其生產和撿貨流程相對簡單。但超市SKU動輒過萬、價格變動頻繁,揀貨流程、管理系統需要重新設計,不是只靠補貼就能成的,所以達成「1小時達」的難度大、速度慢。盒馬對這套體系秘不外宣,但它的火爆起了明顯的示範作用。

被阿里收購後的餓了么,已經在做商戶數據化升級、庫房門店改造、揀貨配送系統調試,相信美團、京東到家也不會落後,這些工作的效果會在2019年爆發出來。

但消費者的便利也是公司的成本,零售企業仍要思考如何賺錢。即便是永輝雲創,也在去年巨虧,被剝離出上市公司;業內對盒馬模式能否跑通也依然有質疑。業內人士的共識是,盒馬接下來的重點是夯實供應鏈、提升產品力,把單店運營做好一些。

從調整戰術降低成本,到利用技術提升效率,和強調狂奔、布局、覆蓋的2018年相比,2019年會是更加精耕細作的一年。

4、社區購物模式必然迭代

城市消費者越來越懶是必然,但具體哪個模式能跑通,則有待在2019年驗證。社區商業理論上離消費者近,更加便利,是2019年的一大看點。

但社區店輻射區域和單量有限,能否構建起合理的商品結構和盈利模型,並進行連鎖管理,難度很大。比如瞄準買菜需求,並在2018年拿到錢的幾類社區零售——社區團購、社區生鮮店、社區前置倉——誰能跑通在2019年跑通將見分曉。

很可能會有模式變形和迭代。比如在2018年大火的社區團購,它作為拉新、營銷手段的能力已經被證明,但是如果不進行迭代,或者和有供應鏈優勢的公司合作,則無法沉澱為穩定的消費行為,可能像曾經出現過的短命風口們那樣撲街。

不過,這個高頻剛需的模式一旦跑通,考慮到2018年阿里騰訊頻頻在線下零售出手入資,阿里還親自上陣做了盒馬,那麼也要做好巨頭進場的準備。

5、線下店擁抱數據化

經濟寒冬帶來的生存挑戰,將倒逼企業修鍊內功。線下店要把客戶線上化並不難,只需要找到好的撬動點。瑞幸當然是最明星的案例,再比如,喜茶原本為了用戶體驗,解決排隊問題,做了喜茶go小程序,現在已有600萬用戶。一旦獲取數據後,這可能反哺公司經營和管理。比如喜茶go小程序月復購率超過36%,小程序訂單佔比超35%。也因為小程序獲取的用戶數據,它衍生出了喜茶GO的店型,新年將把這類店更多開在寫字樓里。太平鳥首席戰略官歐利民表示,嘗試過發現,諸如智能試衣間、互動大屏幕、攝像頭等看起來fancy的硬體投入是無效的,但過去一年的太平鳥團隊會更加利用數據驅動經營決策。「新零售的概念是進一步推動線下商業的數字化和一體化。」

6、國潮復興,海外品牌受阻

對於海外品牌來說,當下面對中國消費者時需要謹慎,任何廣告營銷環節的微小失誤都有可能釀成一場大災難。

去年11月,杜嘉班納在舉辦上海大秀前的短視頻廣告,因為被認為醜化中國人形象激怒了部分中國消費者。最終在一系列失敗的危機公關後,杜嘉班納被迫取消了上海大秀並以創始人用中文說出「對不起」勉強收拾了殘局。與之類似,ZARA最新啟用的臉部布滿雀斑的女模,以及Burberry略帶「喪」氣的新年廣告大片也都讓中國消費者感到了不滿。

與此同時,故宮IP的爆火則從去年一直延續至今,圍繞著這個大IP衍生出了更多的文創產品。從美妝、配飾甚至到火鍋店,故宮的每次「上新」都能獲得一大幫忠實的年輕擁躉。除此之外, 李寧、飛躍、老乾媽、海底撈等元素的爆火共同催生了一種名為「國潮復興」的現象。

這背後,不同於此前的中國消費者更迷戀國外品牌,新一代消費者的心態正在發生改變。

7、品牌更加脆弱,人設更易崩塌

當每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都擁有自己的發聲渠道時,品牌對傳播渠道的掌控能力空前下降,這也使得品牌變得越發脆弱。

過去一年,對這一新趨勢感觸最深的品牌當屬滴滴,5月和8月兩起乘客被害事件,讓這家公司陷入空前危機。社交媒體環境下,危機的爆發是瞬時且「簇生」的。除此之外,攜程、馬蜂窩、京東、鎚子等企業也都遭遇了多多少少的公關危機。

不僅是品牌,明星的人設崩塌速度之快也超出想像。從李小璐、高雲翔、范冰冰、吳秀波到翟天臨,明星從神壇跌落只需要一條微博——這給品牌帶來了麻煩,品牌一般都不得不快速與其劃清界限避免引火上身。明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他們會快速竄起或人氣快速下滑。請代言人開始變成一件高危的行為。


二、內容、社交與廣告:00 後與中老年

流量飆漲、所有人都有肉吃的日子已經過去,幾大巨頭將在2019年在流量和廣告費用的爭搶上展開火拚。對廣告主來說,這也不會是好過的一年。

短視頻類內容有望在2019年為中大型玩家普遍帶來一波增量,但這只是所有人都懂的標準動作。尋找新人群、新需求,並找到拿到高收入的方式,將是對創業者的核心考驗。

8、 向頭條學習抖音

這不是什麼秘密了:除了抖音等短視頻App流量快速增長外,2018年全年看不到其他的大增長亮點。

在騰訊狂做一輪短視頻App之後,百度也緊隨其後,春節期間已經為其新短視頻App狂灑一波營銷費用。2019年,大廠之間將在短視頻領域交火密集,網易、愛奇藝、優酷、淘寶也都在出自己的短視頻App,跟進者最終是吃一塊可觀市場,或是利潤因此嚴重撲街,是一大看點。

過去,頭條系一直力圖增加社交屬性,但其實社交社區公司也在偷師,其流量增長過去一年主要靠借鑒頭條系玩法。例如,雪球流量的大幅增長,在於對其內容進行智能分發;小紅書流量的大幅增長,則明顯受益於影視明星入駐,且他們大多拍的是短視頻;大眾點評首頁改版為Feed流,且夾雜著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可以預料,短視頻正成為社交、內容平台的基礎設施。

短視頻圈住用戶時間只是第一步,怎麼從用戶身上獲得廣告之外的收益,是今年的關鍵一步。網紅是在抖音上帶貨,還是在小紅書上帶貨?兩者具有明顯的替代品關係。為了變現更有效率,頭條系和阿里系的進一步聯合,也許也不會太遠。

9、尋找「00後」與中老年

有時候,壞消息也是好消息。微信正在進入「失速期」——如果不是因為有工作需要,也許會有多替代性的產品出現,這是一個產品到達「失速點」的前兆——這使得大家蠢蠢欲動,過去一年已經催生了一波新產品。

在年齡層上往上探和往下探是一種方法。比如活躍在微信中的服務於中老年群體的社區「小年糕」,已經達到了百萬日活。老年人在裡面看視頻、生產內容、消費,甚至還衍生出了幫助老年人學攝影、拍照甚至上老年大學等系列服務。

年齡層往下探,過去一年還湧現出了包括即刻、Soul在內一系列主打年輕人的社區產品。由於身處「獨二代」這一特殊的家庭結構中,00後有更多尋找同齡人的需求——騰訊的00後報告顯示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會花更多時間與同伴在一起。這一心理狀態反映在線上,便是那些凝聚力更強、並且最好有獨立話語體系的線上社區往往更受歡迎。

不過即便是目前火爆的年輕人社交,也只佔據了其中的一小塊市場,四五十歲以上人群的社交需求還有待被滿足。

10、別再迷戀千萬DAU,小眾產品也可以有大營收

過去人們總覺得一個幾千萬DAU的產品才有價值,但接下來一些社區可能只有幾百萬的DAU。但如果這些小眾社區能匹配用戶,通過信息不對稱促成交易、服務,也會具有巨大價值。

平台型機會早已逝去,但更多小眾社區可能出現。過去以虎撲、豆瓣、B站為代表的社區,用戶基於對某種信息的共識來交流,接下來也許還會有深度興趣互動類社區出現。

關鍵點在於,大流量的社區社交產品僅賣廣告就能有不菲營收,但小流量產品的出路在交易和服務,但用戶價值要高。知乎已經單獨在做服務男性用戶的種草社區,更讓人振奮的案例是,有服務球鞋愛好者的產品,年交易額能做到過百億元。

11、流量方要增加營收,廣告主難以「撿漏」

一邊,廣告主在提高數字營銷預算,根據AdMaster的報告,79%的廣告主將在2019年平均追加20%的數字營銷預算,另一邊,線上流量增量不大,集中度又在增加,這讓廣告主和小玩家芒刺在背。甚至,一度被廣告主青睞的信息流廣告也面臨危機——不少廣告主發現其帶來的效果正與以往持平甚至下滑。

大流量擁有者位元組跳動公司,2019年的營收計劃在1000元以及以上,相比去年翻倍,但它今年的流量增長可能低於這個速度,這意味著它可能把提價作為一種手段。此外,頭條已經開始推全網搜索業務,正面在百度腹地與之開戰,此類新戰場的廣告性價比值得關注。

線上紅利的消退、價格上漲,也讓分眾傳媒這類戶外媒介繼續高速增長——根據第三方機構CTR的研究,電梯電視和電梯海報的刊例花費變化分別保持了23.4%和24.9%的較高增速。

12、小程序的主戰場在小程序之外

小程序在2019年更多的興奮點會被「下沉」承包。App的流量增長,在一二線城市已經到了天花板,小鎮中青老年用戶的消費能力卻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但能獲取的服務匱乏。這點在拼多多、快手身上已經得到了驗證。相比App,小程序更加輕便和效果顯著,是更稱手的進入下沉市場的工具。

對巨頭來說,他們已經想讓小程序跳出單個超級App的邊界:比如百度智能小程序去年底開源,試圖讓百度小程序跑在各種App上;支付寶小程序已經和阿里系包括餓了么、高德等在內的大流量App打通,通過小程序相互進入對方的場景,為自己獲取更多流量;譬如頭條系,讓Feed流內容和小程序掛載,藉助內容積累的用戶偏好數據,服務也一併實現了千人千面。

三、遊戲、電競與影視:何處覓驚雷

對中國遊戲業來說,剛過去的一年讓人再次感到這個行業的脆弱。儘管版號審批在2018年底重新開始下發,但要恢復正常審批速度還需要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對創業者來說,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3、監管緊箍咒+遊戲市場飽和,備戰5G不如重注出海

版號雖然恢復下發,但由於存量版號審批工作巨大,增量版號仍然需要講一個先來後到,慢慢排隊。再加上去年官媒曾放風的遊戲總量控制政策,所謂遊戲業的「百花齊放」局面並不會出現,而棋牌遊戲尤其難以得到文化與意識形態監管部門的認可。

政策因素之外,更難過的坎兒還是市場。中國遊戲市場的飽和已經成為行業公論,大浪淘沙之後,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越來越有限,在沒有大的硬體設備更新前提下,遊戲業也無法預測下一個增長機會可能出現在哪裡。一些遊戲公司和開發者在翹首等待5G與雲遊戲時代的來臨。但兩三年前的VR熱已經擺了行業一道,殷鑒不遠。5G網路尚未商用,2019年似乎並非最好的入場時間點。

出海是一個相對穩妥和中庸的選擇,雖然各個國家市場的用戶偏好、付費習慣、市場容量以及遊戲公司所要採取的本地化策略並不一樣,但至少還是有跡可循。

14、小遊戲的舞台在別處

輕量化的小遊戲在去年年初曾讓行業產生巨大期待,一些從業者曾認為,在市場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小遊戲能轉化大量的非遊戲玩家成為輕度遊戲玩家,再由輕度遊戲玩家轉化為真正的遊戲玩家。然而,由於留存、粘性和變現方面的問題,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後來被證明是被高估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小遊戲一無是處,它在獲客和社交方面的長處得到了另一批平台的認可。支付寶、淘寶、拼多多等等都在過去一年裡,逐漸內置了一些「本地化」的小遊戲,以增強用戶在這些非遊戲平台里的活躍度。阿里巴巴方面曾經表態,包含遊戲在內的大文娛業務需要為整個消費生態作出貢獻;而拼多多則在上市前就稱,公司未來希望成為迪士尼與Costco的結合體。

15、 電競急需要商業化造血

去年夏天,中國電競選手們獲得的《英雄聯盟》S8冠軍和亞運會的幾塊金牌,使得電競的社會影響力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然而,資本對電競的熱情卻比前兩年小了很多。

電競最大的問題是叫好不叫座。

這個領域不缺用戶,不缺流量,也不缺精品項目,但卻缺乏將這些東西充分變現,並將之合理分配到產業各個鏈條、能持續運行的商業機制,而不是僅僅集中於第一方遊戲廠商。

如果電競產業里的創業公司一直無法產生商業價值,就會一直依賴資本輸血,受制於資本環境的潮漲潮落。反過來,資本追求回報率,對電競創業者的態度也會從起初的將信將疑,慢慢變成避之唯恐不及。

這尤其需要騰訊網易這樣的頭部遊戲廠商,電競生態的真正掌控者,去展現產業胸襟與商業智慧。

16、只有新的爆款才能攪動遊戲業,影視業同理

遊戲屬於文化創意行業,不存在絕對的壟斷,玩法創新依然能引領風潮。然而另一方面,精品遊戲的製作和渠道推廣成本水漲船高,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集中,大廠即便不能每次都在玩法上取勝,但依靠精良的人力和充足的資源,依然具備後來居上的實力。

影視業同理。2019年的爆款也難以完全預測,例如,由《中國有嘻哈》開始的打破次元壁的苗頭並沒有得到延續,去年視頻網站上馬了一批嘻哈、街舞、機器人等新題材,最終真正成為綜藝爆款的卻是《創造101》。對平台來說,製造爆款是持久戰。

17、明星片酬降低,影視圈從坑底爬起來

由范冰冰引發的查稅風波終於告一段落。高壓之下,高片酬的現象確確實實被遏制住,愛奇藝等平台已經作出內容成本明顯下降的預期,製作公司和平台2019年可以鬆一口氣,將預算更多地投入在提升製作水平上。另一方面,觀眾也已經不再迷信流量和大明星,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

影視工作者們正艱難適應著資本狂歡已經結束這個事實。表面上這是因為政策監管導致,本質上是整個行業需要從混亂中找到規則。當規則被建立起來,更理性的錢也隨之進入。今日頭條、騰訊等大公司都在考慮戰略投資影視內容公司。作為渠道,它們需要快速獲取優質的內容生產能力,而影視圈的內容人,也需要更多向外,跟不同的圈子和資本融合。


四、新房產:平台形成期

2019年國內樓市將從調控下的快速擴張正式進入中期休整,以回落、修正和橫盤為主旋律。新房交易被管控,這帶來了二手房、房屋租賃市場的機會,一線城市動力不足,二線部分城市的成交量可能較活躍,這些都將成為2019年新房產市場的大背景。

18、購房市場中期休整和橫盤

貝殼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認為,雖然樓市「白銀時代」論調由來已久,本輪調控是史上最嚴,但過去三年依然是樓市的「黃金三年」——新房交易量連續過10萬億,二手房連續過6萬億,租金規模連續三年增速超過50%。從企業角度亦是如此:開發商快速整合,中介平台快速崛起,租賃機構快速融資奔跑。不過,這種房產交易放量,企業規模變大,資本市場溢價變高的現象,在2019年將不復存在。2018年的虛假繁榮將在2019年自然回落。

具體來說,一線城市首次購房的槓桿率上升非常快,大戶型、改善型購房的槓桿卻並不高,這意味著樓市內在的動力不足。2019年大家對經濟形勢預期不樂觀,反倒會使政府的刺激在短期內加大提振力度,防止經濟失速下滑,長期看有透支未來的風險。樓市政策不會放鬆,但是會矯正。

2019年新房交易量可能會持平或者說部分城市會低於2018年,但是存量市場整個交易量方面,部分城市可能有適度的、輕微的上揚。

19、房產中介下沉,要麼做加盟,要麼做平台

全國性大型的經紀公司不約而同都在做城市下沉,在往二三線城市滲透。因為一線城市市場在監管、交易量以及用戶預期上可能都會出現很大變化,因此,新一線、二線城市的機會點會更多一點。例如,長春去年1-10月,二手房交易量超過很多大城市,新房交易量遠超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

即便是鏈家這樣的房產中介公司,過去都只是在區域市場有份額優勢,放眼全國佔有率很低,當它要從地方走向全國,採取什麼路徑才能取得成功是個重大看點。加盟是一種路徑,2018年叫加盟元年,2019年一些大型直營型經紀公司會延續這種變化。

此外,則是做平台,貝殼找房和58同城成為目前市場上備受關注的兩大平台玩家。平台能否做得足夠大取決於平台的開放程度,一方面維繫合作商家的主動權,一方面提供合作的價值。

20、長租公寓向頭部集中

租賃行業在大起大落後進入修鍊內功的階段。2017年國家大力倡導租購併舉以來,租賃行業,尤其是長租公寓發展迅猛。融資、擴張、爆倉、倒閉、整合,「本來要五年乾的事情,一年就幹完了」。今年是時候冷靜下來,告別高槓桿,高價拿房的自殺式擴張,積累運營能力和融資能力,理性擴張,以達到網路效應,持續運轉。在長租公寓行業,資金和房源都向頭部集中。將會有1-2家跑出來的全國性大的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以政府和國企為主導的長租運營平台,將享有土地和資金紅利,將迎來新的發展。


五、手機硬體:打響保衛戰

手機再也回不到共贏的時代。總體出貨量依然在下降,沒能迎來大的創新,甚至蘋果也無力維持iPhone 的光環,不但銷量和營收下降,對供銷渠道的控制也在減弱。

預料之外的事情則來自中美摩擦。中興遇到美國嚴厲處罰,近些年都再難恢復元氣,華為接連遭遇調查,逼得任正非不得不親自出來穩定人心。而中美摩擦使得進口元件普遍上漲,手機行業以美元結算,這增加了手機公司的成本壓力。

21 全面戰爭開始

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小米講究性價比,「藍綠大廠」拼顏值,而華為主打高端市場。幾家手機公司看似廝殺激烈,實際上總體保持克制,不會輕易進入其他公司的強勢領域。

但市場進一步緊縮,各家都要從對方地盤裡要銷量和利潤。榮耀和小米會做更多的高端機,紅米分拆,雷軍也承認性價比曾經是「束縛」;而OPPO和vivo也將開始講究性價比。大家會在各價位段全面廝殺。想要重塑一個品牌,可能並不比從頭創業來得容易。

渠道上,不論是「互聯網思維」,亦或是「線下才是商業本質」,都只能是局部真理。最終,各家手機公司都是殊途同歸。

22、蘋果還能帶領什麼

過去多年,蘋果一直帶領手機業的研發和技術應用方向,其他人都是跟隨。但2019年,其他手機廠商的自主研發方向可能更多。在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了滑蓋、升降攝像頭、雙面屏等新的設計方案,雖然這些設計多是一時的營銷需要,沒有持久的生命力。

光環減弱的蘋果依然值得關注,它今年的表現也許能部分回答一個課題:手機公司該如何轉型。

大方向上來說,蘋果提供的答案與其他公司沒什麼兩樣:互聯網服務。不過,蘋果在手機的各個鏈條上,都體現著作為行業王者的強勢,但在內容領域,蘋果只是一個新人,它要面對驕傲的內容生產者,還要面對各國不同的內容監管政策。

23、5G 起飛了,但還沒落地

每一個科技論壇上,每一個人都在討論5G:更快更低延時的網速,可以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意味著一次革命,能給沉寂已久的科技行業帶來新生。

但至少在2019年,這一切都不會發生。2019年,5G的基站建設依然還沒完成,這意味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絕大部分地區沒辦法用上5G網路。何況,5G手機自身也面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5G手機需要更新天線設計,手機內部電路也將隨之變化,5G手機耗電更快,電池技術卻始終沒能走過瓶頸……

並且,5G始終沒能找到真正的應用場景。運營商和手機公司向普通用戶承諾,5G可以帶來更快的網速,下載一部電影只需要一分鐘——這聽起來像是幾年前寬頻的宣傳話術,在流媒體時代並不顯得如何吸引人。

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裡,4G和5G將依然處於共存狀態。但或許十年後回頭看,如今對5G的「過熱」討論,依然是在低估5G的潛能。


六、 AI和產業互聯網:嗯……科創板

令人振奮的變化是,2018年下半年騰訊宣布進軍產業互聯網。至此,BAT三家對以AI為代表的2B生意的興趣,都已經展露無疑。就像硬體行業要掀起一個新風口總要看蘋果何時入局,BAT全數押注AI,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投入就要砸進行業,傳統企業客戶的買單意願會提升,中小型創業者也能借東風獲得一批紅利。

但在風險投資市場上,技術創業者們的好融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估值神話依然會有,但只會集中在頭部公司,或者NLP(自然語言處理)這類細分的新興市場。

而至於科創板這條路——政府為了改變目前缺乏融資自主化、創新自主化的局面,為了由中國公司掌握高科技產業的主動權,面向特定的技術創新型企業,由核准制向註冊制過渡,並突破對「尚未盈利」、「不同投票權架構」、「紅籌和VIE架構」限制——也將是2019年技術領域的關鍵看點。但風險在於,上科創板,之前虛高的估值要被大幅砍低,此外變數依舊大。多位業內人士均提及,科創板在前幾批上市公司的選擇上會非常慎重。「雖然不強調盈利,但是燒錢模式、估值過高的,以及只有模式創新沒有技術創新的,不會成為科創板第一批的企業。」投資人們私下的告誡是:別把命押上去,自造血才是靠譜的出路。

24、巨頭入場,這可能是賣身、站隊、產業鏈整合的最佳時機

巨頭入場,但在企業服務領域,贏者通吃很難出現。產業互聯網鏈條很長,涉及的參與方眾多,無論誰想單獨做都勢必力不從心。更有可能出現的是「產業共同體」。

一個產業共同體,有能力牽頭的往往是掌握技術和C端用戶數據的大小巨頭,中小型創業者在巨頭身畔,可以拿到分包訂單、提供實施能力和服務。站進巨頭生態,多少能分一杯羹。獲得巨頭投資的企業,可能因此也收穫部分巨頭牽線的訂單。

另一種資本協作,會發生在中小型公司的抱團取暖中。當拿錢越來越難,拿到大錢的頭部AI公司(比如商湯),會併購有營收或其他價值的小公司。或者,兩家各有所成的公司選擇合併,就有更大概率率先佔領市場。這類整合已經在越來越頻繁的出現。

25、商業落地是年度主題

對於AI公司,商業化這個年度主題從去年延續至今。當錢袋緊縮,投資人和客戶已經不能僅憑AI演算法和demo被說服,它們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案例。正因如此,除了還在力推AI音箱的百度和阿里,如今的AI創業者已經不動輒把做通用型AI掛在口上,都選定了垂直領域切入。

這是驗證自己商業模式的一年。不僅是產品質量本身,生產效率、成本、穩定性、規模化鋪開的可能性、企業買單意願的強弱,都成了CEO們考量的維度。

具體選擇上,2G(面向政府),2B(又分為大B和小B)、2C該做哪類客戶的訂單?服務政府誘惑最大,目前的四家計算機視覺獨角獸(商湯、曠視、雲從、依圖)的崛起都藉助了政府加大安防產品採購的東風。服務大商戶,需要類似當年IBM式「諮詢式銷售」的能力,服務小B客戶雖然門檻不高,但有把產品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機會。

26、算帳、管理,技術創業者要向企業家轉型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今年的關注點,一是創新,二是營收和效率。後者意味著要更重視精細化運營。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他把整個公司的運轉情況量化為一系列表格和模型,這是前所未有的;此外,「今年創業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比較隨意地投入。一方面要拓大營收的規模,另外一方面也要支撐這些營收對應該有的效率,因為最終公司是要賺錢的。」

在迫切創新和做標杆落地時,不少AI公司都曾經把沒有認真付費意願的客戶,也列為了戰略項目。2019年,這些創業者不再願意再為無用功買單。

2019年,這批技術出身的AI創業者、CEO們需要更快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而不僅是個好的科學家。


七、出行與汽車:冰火兩重天

為什麼要擁有一輛車,而不是打車?共享單車接駁地鐵,是否已經足夠便利到替代打車?消費者的種種選擇正深刻影響著出行與汽車行業。28年以來,中國汽車消費首次現負增長。2019年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5.8%。另一面,則是滴滴、共享單車這樣的出行業務高速增長。

技術變革是出行領域的另一亮色。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61.7%,且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清一色的是自主品牌。特斯拉Model3一車難求。車聯網和大屏幕正開始成為標配。

27、「合規」成為出行生意的命門

從沒有一個時刻,「合規」二字像現在這樣掌控著網約車平台的「命門」。

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發生後,出行生意顯然是一隻腳踏在公共服務領域,要面對政府施加強監管已經成為必然。已有超2/3的城市出台網約車管理辦法,網約車業務的規範化管理體系已基本建成。未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監管只會趨嚴。可以預見,滴滴等網約車平台如果還想運營下去,「牌照」是必不可少的門檻。如果想要拿到牌照,不但要向監管部門上傳自己所有的運營數據,也要在合規化的前提下接受上級部門的監管。

因為安全監管問題,滴滴的估值已經受到巨大影響,美團也暫停了在打車市場的擴張和試探。一種聲音是,未來網約車公司和計程車集團將無本質化差異。這樣的表述未必準確,但滴滴必將要花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去爭取合規化的司機,受到更嚴苛的監管,而對於用戶來說,打車難這一問題還將繼續。

28、滴滴、美團和主機廠「翻牆」不斷,混戰不停

出行市場的合規化,滴滴運力不濟給市場留下的空檔,不僅給有國資背景、或者受到政府扶持的公司機會,寶馬、上汽等汽車主機廠也在利用造車和牌照的優勢,紛紛擠入網約車市場。畢竟,汽車銷售在下滑,出行市場在上漲,主機廠不願意淪為為平台打工的供應商。

新能源車輛未來會成為網約車市場的主力軍。這不只是因為越來越多主機廠依靠新能源車輛入局,更重要的是,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型具有不限購、不限行、有補貼的優勢,而且牌照也更容易解決。目前已經有部分城市明確要求新註冊網約車必須為純電動車,絕大多數省市都明確表示鼓勵新能源車申請網約車。部分城市通過限牌、限行政策間接鼓勵網約車新能源化。

此外,美團還在側環伺,哈羅出行則通過和首汽約車以及嘀嗒等平台的合作,不再只覆蓋共享單車市場,還切入了計程車和順風車等業務。

29、共享單車會做下去,但是很難獨立和盈利

去年年初還很堅挺的共享單車市場,到如今只剩下一聲嘆息。

摩拜被美團收購,最終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了;哈羅單車也被螞蟻「拿下」。這些都證明了,單價低、自造血能力不足的共享單車很難獨立發展,除非成為這個行業的壟斷者,才能結束戰爭、盈利,在巨頭和金主面前有更多的話語權。然而只要背後的巨頭還有利益博弈,壟斷就很難形成。

即便在今天,用戶對單車的需求仍然旺盛,因此無論是美團還是螞蟻,都不會放棄掉單車這門生意,用戶們依然能有車可騎,單車會成為更大生意里的一環。但債務纏身的ofo則命運多舛,如果能有出人意料的轉折,可謂奇蹟。

30、傳統車廠與新勢力相互滲透

如果算上近期傳出的「愛馳汽車將收購陸風汽車50%股份」,已經有三起新造車公司與傳統汽車品牌的融合滲透。

這樣合作還將繼續。首先因為能解決資質難題,國家發改委於去年6月已暫停了新造車項目的批複,而從國家公示信息看,電動車生產資質規定製定三年以來,僅有十六家企業拿到了生產資質。

此外,新公司技術研發能力強,老車廠有供應鏈生產能力,雙方可能因此相互借力。比如,一汽集團去年對拜騰汽車進行B輪戰略投資,這也是第一次國有車企聯手新造車企業。互補型合作也成為新造車企業未來發展的一條路徑。

31、車聯網大熱,帶來同質化困境

自動駕駛在2019年依然難有實質進展,但車載智能系統卻一片火熱。在搭載了斑馬系統的上汽榮威RX5的熱銷後,這是最簡單也最能帶銷量的一個車用新技術。外資大廠在做,中國品牌在做, BAT也在做。

消費者正迎來一批帶著大屏幕的汽車,但一片熱火之後,首當其衝的問題,2019年將是個產品同質化加劇的一年。至少在人機交互體驗上,特別是地圖、語音、音樂這些功能層面,各家的產品正在快速同質化。

智能化產品迅速成為「標配」的今年,如何做出特色是新的難題。斑馬網路CEO郝飛認為,除了產品,未來比拼的將是運營。比如為車主提供停車、加油、流量等。「提升到真正的服務和運營,這也是整個汽車行業轉型的方向。」

32、二手車交易馬太效應,模式之爭或見分曉

2019 年一開年,二手車行業就以兩則冰火兩重天的事件開場:人人車「原地解散」把員工轉為外部合作者,瓜子母公司則獲得軟銀15億美元新融資。這必然是馬太效應異常顯著的一年。

但對領跑者瓜子而言,其模式能否跑通,是2019年整個二手車行業最大的看點:從線上轉到線下、賣場遍地開花,瓜子二手車要麼會和競爭對手拉開絕對差距,成為二手車行業的巨頭,要麼就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一方面,從輕模式到重資產,對這個互聯網團隊的運營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考驗,另一方面,用大數據給二手車定價和管理線下店,如果能成功,則開行業先河。

而以優信為代表的另一派,相信的還是賦能車商,這與瓜子理念完全相背,但優信模式在股票市場上股價表現不佳,它還需要再證明自己。正因如此,2019年將是驗證模式的一年。


八、生物醫藥:併購,併購

生物醫藥行業依然在風口之巔。據鯨准研究院的數據,2018年平均每家醫療健康類企業募資金額達到13.24億元,較2017年漲幅高達210%。全球新葯市場的研發主體正慢慢從仿製葯向創新葯轉變。隨著中國藥品註冊審評制度的優化,新葯註冊審批速度明顯加快。同產品的國內與國外首次上市時間差,從小分子時代的10-15年縮短至免疫療法時代的4年。

33、製藥業大而不強,最大的競爭優勢是研發外包

但「創新不足」還是中國製藥業廣受詬病的一點。即便口號「中國從製藥大國轉向製藥強國」喊得響亮,我國上市的「新」葯仍然集中在Me-too類別,即避開「專利」藥物的產權保護的新葯研究,以現有的藥物為先導物進行研究的藥物。新葯研發全周期平均約13年,平均耗資13.95億美元,無論是時間周期和資金都不是一般小創新葯企可以承受的。

必須承認,中國的優勢,主要在臨床研究的成本較低。國內葯明康德、泰格醫藥等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CRO)的發展業已成熟。好消息是,CRO所提供的服務正從「技術轉移+定製生產」變為「合作研發+定製生產」,變得更深度參與客戶創新葯的研發過程,從創新葯研發早期即介入,同製藥企業的研發、採購、生產等整個供應鏈體系深度對接。預計國際製藥企業未來將繼續增加CRO的比例。

34、被政策倒逼轉型,集中度上升,併購時代來臨

國家發布《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後,這對於中標葯企來說,市場份額的確獲得提升,但這次招出來的價格,很多可能會全國性地跟標,與全國最低價聯動,使得產業鏈中企業利潤亞種壓縮,仿製葯為主業務的公司股價連日暴跌。

招標將帶來醫藥產業集中度提升:仿製葯企專註生產,以薄利佔據大規模市場;未來創新葯企可能專註於研發創新,以小市場高利潤的方式;缺乏技術能力的中小葯企可能遭到淘汰。

與此同時,由於單一產品線的新葯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夠強,仿製葯企又不得不轉型 —— 併購之風將愈演愈烈。併購可以實現增強研發管線、投資在研或即將上市的重磅藥物、產品組合的互補和協同規模效應,當小型創業型後續遭遇資金壓力,這也是一條必然出路。

35、估值體系重建,投資醫療健康賽道需更謹慎

過去兩年,創新葯企估值飆漲。去年港交所允許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後,創新葯企的Pre-IPO投資再掀熱潮。但先後上市的歌禮製藥、百濟神州、華領醫藥均出現破發,這將使得風險投資市場對創新葯企重新定價。這會導致國內高估值的創業公司難以為繼,基金也難以為繼,必將洗牌。

當然,變數在於科創板的出現,有可能再次拉升這個賽道的估值。

無論對葯企本身,還是這個領域的投資人,接下來都需要更加謹慎。風險可能包括:基因測序目前已有超過1500家公司,沒有太高技術門檻;腫瘤新葯研發麵臨全球的激烈競爭,基於PD-1的全球有2200多個臨床試驗,有6個已經獲批;醫療器械領域的招標的時間越來越長。


九、金融:開啟新周期

貫穿互聯網金融,或者說「科技金融」的主題無外乎幾個關鍵詞:爆雷、監管、腰斬、轉型。儘管監管日趨嚴厲,但讓從業者盼了許久的P2P備案還是沒有如期落地。備案的推遲,再疊加上金融去槓桿、宏觀經濟發展趨緩等因素,以及P2P雷潮,大部分上市的互金公司股價在2018年都跌去大半,數家已經遞交招股書的公司,甚至默默的沒了下文。清盤的、遇到流動性危機的平台不在少數,也導致了行業規模的整體收縮。

36、小巨頭繼續加碼金融,但選擇了與BATJ不同的路

小巨頭在2019年加碼金融業務是一個必然趨勢,其變現效率高於廣告,甚至遊戲。而小巨頭們都有各自的營收和盈利壓力,即便是今日頭條,它需要更陡峭的增長支撐自己的想像力和估值。

小巨頭們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直接做平台,也就是金融端的業務由正規持牌機構來完成,自己只做連接,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和數據、技術優勢。這條路徑與若干年前BATJ的起步完全不同。

隨著支付等基礎設施以及小微信貸的業務模型已經被「過來人」搭建的非常完善,小巨頭選擇了一條直接收割的路——通過自身龐大的流量獲客,通過自有的數據對用戶做過濾和轉化,剩下的業務模塊則交給「專業的人」做。而不涉及基礎設施層面的投入,也意味著缺乏堅固的壁壘,小巨頭最大的壁壘就是流量和數據。

37、新周期開啟:to C式微,to B當道

無論規模大小,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由自營金融業務向開放平台、技術服務過渡,也就是從to C向to B戰略轉型。這個趨勢在2019年將得到全面強化。

to B服務的形態也在發生進化:最初,科技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僅限於為後者做一套系統,其角色更像技術外包商;後來,科技公司開始提供數據以及可迭代的數據模型,幫助後者更好的完善風控環節。

而到了2019年,金融科技領域的to B服務也將進化到第三個階段:Fintech公司輸出具體的業務能力,為金融機構設計並運營一套端到端、全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例如,不少傳統金融機構做零售金融業務很吃力——幾千塊一筆的借款要做到盈利的狀態,需要一套與他們以往完全不同的邏輯和系統,那麼金融科技公司所能提供的就是一套從貸前獲客、反欺詐到貸中信用審核再到貸後催收的全流程系統。

38、巨頭下場,互聯網保險大爆發

隨著金融的模式創新和業務創新死於2018,大家能做的,是將大數據和AI應用到一些金融服務場景中,做出增量,比如個性化的保險產品、信貸產品等。而經濟形勢低迷的時候,大家尋求保障的訴求也更強烈。

互聯網保險的風刮起來是2018年,得益於兩款爆款產品:2018年底支付寶推出相互保險相互保(業內認為這將是保險領域的餘額寶),這之前騰訊微保也推出一系列低價的保險產品,被稱之為「普惠保險」——價格更低、條款更親民。普惠保險恰恰是保險這個難賣的產品能普及起來的關鍵,這是互聯網巨頭相繼下場後才有可能撬動的事情。

2019 年,擁有流量優勢的巨頭會在to C保險產品上繼續探索新形態的產品,例如京東單獨成立了一個保險集團。創業公司則會在細分場景中做to B的保險產品,這樣可能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生態。

39、消費金融獲得自上而下的動能

由於屬於被強監管的在線借貸業務的一個分支,消費金融在2018年經歷了一個低迷期,但到了2019年,這個細分領域會迎來一次自上而下的激活。

宏觀層面,為驅動經濟增長,拉動消費的需求顯得日益旺盛;貨幣層面,市場上的流動性正變得逐漸寬鬆起來;而在微觀的創新層面,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市場會繼續湧現,這都會成為消費金融回暖的原動力:如社交電商這樣新的消費模式、下沉市場這樣新的消費市場,都還沒有被金融服務覆蓋,都有新的機會。

40、P2P行業迎來史上最徹底的一次洗牌

2018年的雷潮之後,被一再推遲的P2P備案工作開始提速。據《財新》報道,P2P領域清理整頓完成時間延長至2019年6月。而多位創業者對36氪預測,P2P備案將在2019年下半年落地完成。

拿到備案的平台正式被納入金融監管體系內,並且將在未來收穫越來越強的頭部效應,而沒有拿到備案的平台則不可避免的面臨淘汰,這個比例會超過現有P2P平台的一半。

P2P行業大洗牌可能在2019年引發信用風險事件——借新還舊的鏈條無法持續下去,導致信用風險逐級向頭部平台傳遞,引發共債危機。監管機構如何引導無法通過備案的平台提前完成良性退出,將考驗相關政府機構的能力與智慧。

36氪曾統計2007年至2017年間,基金通過上市退出和非上市退出(包括M&A、股權轉讓、MBO等方式)的賬面投資回報倍數,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寒冬期回報是熱潮期的數倍。

2019 年大概率是股票和風險投資市場的冬天,融資的冬天,卻可能是冒險者的春天。

再次祝願在冬天裡活下來的公司,都更健康。

感謝下列人士接受36氪採訪(排名不分先後):

1 電商與新零售:

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馮衛東、銀河系創投合伙人蔡景鍾、鐘鼎資本合伙人孫艷華、餓了么副總裁熊斌、京東到家大客戶部負責人楊波;

2 消費品牌:

李寧電商事業部總經理馮曄、太平鳥首席戰略官歐利民、喜茶CTO陳霈霖、幸福西餅總裁伍賢勇、華映資本合伙人孫瑋;

3 內容與社區社交:

小紅書創始人瞿芳、雪球CEO李楠、即刻聯合創始人林航、晨興資本合伙人袁野、BAI董事總經理汪天凡;

4 廣告營銷:

AdMaster總裁王玉梅、時趣互動創始人&CEO張銳、品友互動創始人兼CEO黃曉南、MadHouse億動廣告傳媒及澄志創投創始人馬良駿;

5 電競:

PentaQ刺蝟電競創始人青熙、真格基金副總裁關山行、盛大遊戲副總裁譚雁峰、遊戲研究社創始人楚雲帆、上海大學副教授劉寅斌;

6 出行:

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兼網約車公司CEO付強、首汽約車CEO魏東、美團單車(原摩拜單車)高管;

7 汽車:

蔚來創始人兼CEO李斌、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谷峰、拜騰CEO兼聯合創始人戴雷、斑馬網路CEO郝飛、華興新經濟基金執行董事牛曉毅;

8 汽車交易:

優信創始人戴琨、易鑫總裁姜東、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58同城副總裁/二手車業務負責人叢林;

9 AI

曠視科技CEO印奇、出門問問CEO李志飛、優必選CTO熊友軍、華興新經濟基金執行董事鄒彥書;

10 手機硬體

OPPO副總裁沈義人、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小米副總裁王翔、華為無線終端晶元業務部副總經理王孝斌、榮耀總裁趙明;

11 房產

貝殼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58同城高級副總裁&安居客COO葉兵、某十強房企CEO;

12 生物醫藥

天境生物CFO朱杰倫、瑞伏創投/凱鵬華盈主管合伙人黃瑞瑨、葯明生物CEO陳智勝、摩根大通全球投行中國主管黃國濱;

13 金融

拍拍貸聯席CEO張俊、樂信CFO曾岩、51信用卡投資總監龐巍、量子保CEO湯鵬和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連咖啡關店過冬、瑞幸持續虧損,連鎖咖啡行業怎麼了?
特斯拉推出「哨兵模式」和「狗狗模式」,第一批車主已更新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