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圖解飛機進化史

圖解飛機進化史

北洋政府時期的民用航空

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了籌辦航空事宜處,這是中國最早的民用航空管理機構;翌年,從英國購買2架愛弗羅小飛機和6架漢德利-佩奇飛機(用轟炸機改裝,24座位),籌辦京津、京滬、京漢和張家口至庫倫(現烏蘭巴托)之間的民用航線。

漢德利-佩奇飛機

隨後,北洋政府國務院設立航空事務處,掌管全國軍民航空事務。1922年改名為航空署,購買維克斯-大維梅(Vimy)飛機40架、小維梅教練機35架、愛弗羅504K教練機60架。當時全國的飛行人員不滿100人,機場也甚少。

愛佛羅五四式教練機與大維梅

商用維梅運輸機

1920年用「京漢」號飛機開通的北京—天津航線是我國的第一條航線(1920年4月22日試飛成功,5月8日正式開航,運載旅客和郵件),中國民航由此拉了開序幕。

中國首條民用航線開通 — 「京漢」號飛機

國民政府時期的民用航空

1928年6月,國民政府交通部開始籌辦民用航空。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徽章

1929年5月,交通部出資60萬元成立滬蓉航空管理處,在上海、南京、漢口等地修建5個飛行場,在上海設立修理廠,買到美國史汀生飛機公司地踹特式上單翼小旅客機4架。1929年7月開航上海—南京航段,一年內飛行15萬公里,載客1200人次和許多郵件。

1928年,國民政府購入了2架瑞安B-5型水路機。開通了由廣州大沙頭飛往武昌的航線,這是中國民航首條長途航線。

瑞安B-5型水路機

1930年7月,中國交通部與柯蒂斯-賴特公司簽訂新合同,將中國飛運公司、中國航空公司和交通部滬蓉航空線管理處合併為中國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該公司屬交通部管轄,飛行基地設在上海龍華機場。

中航的空姐

1936年7月,西南航空公司開闢了中國廣州—越南河內的國際航線,這是中國第一條國際航線。廣州石牌跑馬場機場成為中國第一個通航國外的國際機場(石牌跑馬場機場位於廣州市東郊石牌,今華南師大校園內,由西南航空公司創建,該航空公司是由廣東省政府以及廣西省政府所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民用地方航空公司)。

跑馬場機場遺址今是華師大荷花池等處

抗日戰爭前後的民用航空

抗日戰爭前,所有使用的民航飛機均為活塞螺旋槳型,主要包括德制:容克型飛機、容克F-13、容克G-24、容克W-33-34、容克JU-52;美製:史汀生型飛機、DC-2型飛機。

1941年5月20日,中航一架DC-3型客機在四川宜賓機場遭到日本飛機襲擊,飛機右翼被炸毀。為使飛機今早撤離,避免再受敵機襲擊,中國機務工程人員在當地沒有備件機翼的情況下,先把一隻DC-2型的機翼固定在飛機上從香港運到宜賓機場,再將它安裝在受損的DC-3型飛機上,從宜賓安全飛到香港大修,該架飛機被稱為「DC-2 1/2型」飛機,此舉也稱為世界航空史上的一段佳話。

DC-2 1/2型飛機

容克 JU-52型飛機

DC-2型飛機

在抗戰期間,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戰爭局勢的推移,中國民航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史。其轉折點就是1941年12月7日爆發的太平洋戰爭。之前,中國民航運輸事業在掙扎中求生存,業務日益衰落,「歐亞」公司已瀕臨絕境;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中航」在駝峰空運中得到了發展的機會,並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在這一時期,除老機型外,還引入了美製DC-3、C-46、C-47等新機型。

DC-3型飛機

C-46型飛機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航空公司」或「中航」)與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央航空公司」或「央航」)獲得了緩衝的時機。抗戰後期改組的「央航」公司因缺乏運力,要開展航空運輸已是困難重重,實際可供使用的飛機只剩下兩架。

1945年11月,「央航」通過向銀行貸款等措施,買下了美軍在印度的一批剩餘物資,包括C-45型和C-47型運輸飛機8架,再加上後來購買的CV-240(即「空中行宮」)飛機,到1949年10月,「央航」已擁有42架運輸飛機,運力已與「中航」旗鼓相當。

C-47型飛機

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民用航空

1949年11月9日,原國民政府的「中航」和「央航」的12架飛機於當天6時從香港啟德機場飛往內地(中航10架,央航2架)。其中,劉敬宜、陳卓林、呂明、查夷平等人乘央航潘國定駕駛的CV-240型XT-610號飛機,於當天12時15分到達北京。其他11架飛機,由陳達禮領隊,飛抵天津。同日,在香港的中航、央航的 2000多名員工通電起義。史稱「兩航起義」。

CV-240型(空中行宮)XT-610號飛機,這架兩航起義的唯一主機在1950年被命名為「北京號」,毛澤東主席親自為該機題寫了「北京」二字。

「兩航起義」北飛的12架飛機和後來由兩航機務人員修復的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16架(C-46型14架、C-47型2架)飛機構成了新中國民航初期的機群主體。內運的器材設備,成為新中國民航初期維修飛機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來源,並組建了太原飛機修理廠、天津電訊修理廠,爾後成為發展我國航空工業和電訊研製工業的技術物質基礎。

1949年底,中國由滿州里從前蘇聯進口兩架里-2型飛機。1950年3月成立的中蘇民航股份公司全部使用里-2飛機,最初有14架,1951年增至16架,其中里-2P客機和里-2T貨機各8架。到1957年,共進口裡-2飛機41架,使該機成為50年代初期中國軍、民航空運的主力機型,該機1986年退役。

里-2型飛機

此後我國向前蘇聯陸續購買了伊爾-14飛機,承擔專機和國內客運、貨運任務。1959年,民航局又向前蘇聯購買了伊爾-18飛機,標誌著我國民航從使用活塞式螺旋槳飛機開始過渡到使用渦輪螺旋槳飛機。

伊爾-14型飛機

伊爾-18型飛機

與此同時,一批有志於發展祖國航空工業的人們,也在為了為改變我國基本上依靠購買外國飛機來建設空軍和民航事業的狀況而不斷努力拚搏。1957年12月,我國自主研發並製造的運-5型飛機,又名「豐收」-2首飛成功。

運-5型飛機

1963年,我國民航從英國訂購的「子爵號」飛機到貨,並加入航班飛行,改變了以往主要使用蘇制飛機的狀況。

子爵號飛機

1971年,從前蘇聯訂購的伊爾-62和安-24飛機也先後投入使用。

伊爾-62型飛機

安-24型飛機

1972-1973年,我國又從英國引進了三叉戟飛機。至此,中國民航各型運輸飛機總數達到117架,能夠較好地貫徹「內外結合、遠近兼顧」的經營方針。

三叉戟飛機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民用航空

80年代開始,我國民航先後引進了英國生產的肖特-360飛機,空客產的A310飛機,蘇聯產的圖-154飛機等等。

肖特360飛機

空客A310-200型飛機

圖-154型飛機

C130型(民用編號:L-100-30)飛機

90年代初開始,中國民航加快飛機引進和更新換代的步伐,採取多種融資方式添置運輸飛機,使機隊規模不斷擴大,運輸能力大為提高。

下面的飛機,航粉們可曾見過?

運-7型飛機

運-10型飛機

伊爾-86型飛機

ATR-72型飛機

DHC-6 雙水獺飛機

BAE-146型飛機

雅克-42型飛機

-8型飛機

MD-11型飛機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乘坐空軍一號飛機訪問我國,標誌著我國民航「波音時代」的到來。同年,我國民航就訂購了10架波音707客機,1973年8月,中國訂購的第一架波音707飛機從波音公司機場起飛,到達上海。1982年3月,波音公司生產的最後一批波音707客機中的一架交付中國民航使用,註冊編號為B-2420。

波音707型客機

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國民航共有運輸飛機2100多架,近一半是波音系列飛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波音737系列飛機。

波音737-200型客機

波音737-300型客機

波音737-400型客機

波音737-500型客機

波音737-700型客機

波音737-800型客機

1980年,中國民航購買了波音747SP型寬體客機,標誌著我國飛機使用已部分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波音747-SP型客機

1983年後,我國又通過貸款、國際租賃和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了一批波音和麥道多種型號的先進水平,包括波音747、757、767、777等飛機。

波音747-400F型貨機

波音757-200型客機

波音767-300ER型客機

波音777是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寬體重型客機。1990年10月正式啟動,1994年6月第1架波音777首飛,1995年5月首架飛機交付用戶。波音777在中國市場獲得的第一批訂單是在1992年底,南航全球啟動用戶之一訂購了6架該型飛機,其中2架為執飛跨洋航線的777-200ER。

波音777-200型客機

1997年7月20日,南航一架波音777-200ER飛機,由廣州出發,展翅太平洋,歷時13小時13分鐘,飛抵大洋彼岸的美國洛杉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間斷跨太平洋延程的商業飛行。這次飛躍,成就了由中國飛行員書寫的一段光輝傳奇,永久地載入了世界民用航空的史冊上。

波音777-200ER型客機

2013年5月30日,波音向南航交付南航首架波音787夢想飛機,南航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九家運營波音787飛機的航空公司,並且成為全球第一家同時運營波音787和A380的航空公司。

波音787型夢想客機

2014年2月25日,南航引進首架波音777-300ER型客機,改型飛機裝載了全球民用飛機中最強有力的GE90-115B發動機,航程可以達到7,825海里(14,490千米),該機型為中國大陸首個完全採用獨立四艙布局的波音777客機,全機共有309個座位。

波音777-300ER飛機

空中客車公司(Airbus S.A.S.,簡稱「空客」)從1985年起進入我國,目前也佔據了中國民航機型的半壁江山。

中國民航現在擁有空客各系列機型,主要包括A300、A310、A320、A330、A340、A380等系列。

空客A300型客機

空客A319型客機

空客A320型客機

空客A330-200型客機

空客A330-300型客機

空客A340型客機

2011年10月,中國訂購的首架空客A380飛機交付南航。南航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七家運營空客A380飛機的航空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同時運營B787和A380的航空公司。

空客A380型客機

空客A380型客機

中國民航正步入持續高速發展的蓬勃時期,據統計,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國民航全行業共有飛機3810架,其中運輸飛機2179架,比2012年底增加174架,通用航空飛機1631架,比2012年底增加233架(飛行員達2.4萬人,其中機長超過1萬人),全體民航人正在朝著「共保民航安全,共促民航發展,共建民航強國」目標不斷努力!

文章來源:航空微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製造網 的精彩文章:

奇蹟!印度這根6噸鐵柱1500年來幾乎無銹,耐腐蝕性99%
有關飛機機翼的所有問題,該文統一回答

TAG:航空製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