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國將裝備第四代火箭彈射座椅,飛機轉圈下墜時,飛行員也能救生

我國將裝備第四代火箭彈射座椅,飛機轉圈下墜時,飛行員也能救生

眾所周知,彈射座椅作為軍用戰鬥機飛行員應急逃生的主要載體和工具,其性能好壞直接決定了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對提高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保存有生戰鬥力,鼓舞鬥志,增強決勝信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國的火箭彈射座椅到底是一個什麼水平,為什麼一些國家的戰機有了彈射座椅還會救生失敗,本文根據國內外公開資料做一背景解讀。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的殲-6、強-5戰鬥機主要採用第一代彈道式彈射救生座椅, 這種彈射方式利用了炮彈的滑膛發射原理,將飛行員和彈射座椅作為一個整體彈出,待飛行員與座椅徹底分離後再打開救生傘。這也是目前所有彈射座椅的基礎。由於彈道式彈射救生座椅只能在高空發射,人/椅系統的彈射高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座椅在低空和大速度飛行狀態下的彈射救生性能很不理想,經常發生飛行員撞擊飛機尾翼和人-椅還來不及分離就撞向地面的危險,彈道彈射座椅改進勢在必行。

鑒於當時的情況,我國決定在殲-6飛機彈射救生座椅上進行技術改進,以解決低空和大速度飛行狀態下的彈射救生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改進項目就是在彈射動力裝置上增加了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將彈射過程像火箭發射一樣,把人椅一起彈射出駕駛艙,確保飛行員在最短的時間內離開受損飛機並開始向上運動。火箭的使用解決了速度和高度問題,為低空彈射、甚至地面彈射創造了能夠成功彈射的條件,解決了飛行員低空彈射打開降落傘困難的難題。從此,火箭技術在我國彈射救生裝置中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於我國的第二代彈射座椅(第一代火箭彈射座椅)技術水平在當時還比較落後,與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英國馬丁.貝克公司製造的彈射座椅性能差距較大,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決定走逐步改進的道路。

首先研製成功的是HTY-1(「火箭」、「彈射」、「椅」這三個單詞第一個漢字的聲母縮寫)彈射座椅,其彈射包線時速在250-850公里範圍內,主要用於對當時我國還大量裝備的殲6戰機彈道式彈射救生座椅的更換。隨後又研製成功了HTY-2,HTY-3,HTY-4,HTY-7等一系列型號,其中HTY-3主要裝備在20世紀60年代末研製的殲-7戰機改型和殲-8I戰鬥機上,解決了零-零彈射(零高度、零速度)這一難題,其彈射包線在平飛時速0-850公里範圍內,飛行高度在0-20公里範圍內。HTY-4則將彈射包線提高到平飛時速0-1000公里範圍內,為我國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的殲-8II和「飛豹」所採用。HTY-6則是一種准三代火箭彈射座椅,救生包線為時速達到了0-1000公里,飛行高度也達到了0-21公里,其最大的特點是通用化設計,為我國21世紀初研製生產的殲-8F、殲-7G、飛豹A、轟-6K、高教9「山鷹」,L-15等多種型號所裝備。

為殲-10配套的HTY-5則是一種真正的第三代彈射座椅,這一彈射座椅採用了新型的技術,與以色列「獅」戰鬥機採用的彈射座椅相似,即火箭技術和微爆穿蓋技術相結合,這一技術的使用,可以使彈射座椅根據當時飛機的飛行速度高度等狀態,選擇不同的時間來彈射救生傘,以及人和座椅的分離時間。該技術使戰機彈射救生包線時速達到0-1200公里,高度為0-21公里。而以前的彈射座椅由於沒有採用微爆穿蓋技術,很難將HTY-5彈射座椅應用到殲-8F、飛豹A等戰機上。冷戰結束後,原蘇聯的K-36D彈射座椅技術逐漸解密,其性能明顯優於英美的第三代彈射座椅技術水平,不僅具有較為優良的低空彈射穩定性能,其彈射包線又有很大提高。達到時速0-1400公里,高度為0-25公里,彈射筒工作最大過載≤20G,射救開傘時間0.7-2.45秒。

美國也對該技術讚嘆不已,曾試圖與俄羅斯在其基礎上聯合開發第四代彈射座椅,後出於民族自尊心和無法掌握核心技術而最終放棄。我國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則在學習原蘇聯K-36D彈射座椅技術的基礎上研製出了HTY-8彈射座椅,使我國座椅的救生性能又一次實現了飛躍。該座椅及其雙座衍生型號裝備在我國國產的殲11、殲15、殲16戰鬥機上。HTY-8彈射座椅相對於殲10的HTY-5彈射坐椅最大的缺點是需要拋蓋,這會浪費寶貴的1秒鐘時間。據軍事觀察家推測,目前我國最先進的彈射座椅型號是在HTY-8基礎上研製成功的採用變推力火箭發動機技術的某三代半型彈射座椅,該座椅將每個火箭噴管推力方向在左右方向對稱分為三檔,可根據不同飛行員的重量,在彈射座椅彈射時由控制裝置自動選擇不同的檔位,控制合成火箭推力的大小。

大幅降低了應急彈射對不同體重飛行員的傷害,目前只有美國的F-35,俄羅斯的蘇-57戰機上的新型彈射坐椅採用了此技術,基本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根據國內外公開資料,軍事觀察家認為我國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中航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正積極研製第四代彈射座椅技術,有望最終有效解決低空不利姿態下的安全可靠救生問題。當飛機處於低空倒飛,迎角超過90度,或進入尾旋狀態時,仍然是現代彈射座椅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即使是三代半彈射坐椅也無能為力。據推測,該第四代彈射座椅採用了擾流片式推力矢量彈射技術,做到了推力方向在圓錐空間內的無級連續控制,因此可以產生不同的俯仰和偏航力矩,達到實時糾正彈射座椅不利姿態的目的。

從而使座椅在這些狀態下也能夠儘可能遠離的地面,並增加彈射救生有效高度,提升飛行員的安全性。據公開資料披露,2018年4月至5月,中航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已成功在不利姿態彈射塔上進行了9發次的彈射驗試驗,並利用獨創的永磁渦流制動技術成功的對地面方向進行彈射的推力矢量救生座椅進行了減速,初步試驗結果表明,推力矢量式彈射救生技術獲得了圓滿成功,在此關鍵技術上已做到領先於美、英、俄等國,徹底實現了與國外先進彈射救生裝備水平從望其項背到並駕齊驅的轉變。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戰鬥機飛行員安全還會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巡航者 的精彩文章:

重磅!我國正研製世界最大多旋翼無人機,可垂直起降並高速飛行

TAG:未來巡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