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話題一出,網友紛紛表示支持!

這話題一出,網友紛紛表示支持!

要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近日,全國兩會召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提出,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顧晉說,死亡教育是向人們傳遞死亡相關知識,培養和提升死亡事件應對及處理的能力,中國的死亡教育仍處於探索初期,基於尊重生命理念開展死亡教育尤為必要。

話題一出,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可以看出,國人對死亡教育越來越重視了!

1死亡教育是否必要

有人說中國缺乏三種教育,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和死亡的教育。這三種概念,分別對應人生的三個支點:身體完整、靈魂豐沛和生命價值。

有一位老人,他去醫院檢查,檢查後偏要醫院給個說法。醫生實話實說:「你可能不行了。」聽完這句話之後老人頓時火冒三丈,一邊跳起來打醫生,一邊痛罵:「你這個破醫生!說話不吉不利的!」

毋庸置疑,從古至今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里,死亡是一個非常忌諱的詞語,也很少會談論這個話題。至於死亡教育,更是極度缺乏,甚至少有死亡教育的課程以及書籍。所以很多人都是到了大限將至才會第一次認真地思考死亡。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對於自己或他人的死亡,又十分恐懼和焦慮。因此,開展死亡教育,幫助人們正確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了生與死是人類生命歷程中必然的一部分,繼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念,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2人真的會死嗎

「人真的會死嗎」,這個問題,相信每個家長都被孩子問及過,還記得當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嗎?要知道你的回答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錯誤的回答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有個一年級小孩,他無意中發現人老了要死,他問爸爸,人老真的會死嗎?他爸爸很直接就說是的,他當場嚇哭了,然後天天說做人沒有意思。後來身邊又有人因為人太胖了突然死了,他更加害怕了。他問人死了以後不會再有一個我嗎?他爸爸又很直接地說不會,於是他整個人都崩潰了。

面對死亡,孩子的心裡是恐懼的,但我敢肯定,大多數父母會像這位父親一樣,很直接地回答,只有少數父母知道如何委婉地回答,這也是死亡教育缺失的表現,不僅孩子缺失,父母也缺失。

3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

其實,死亡教育要分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與孩子交流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對於0-4歲的孩子,他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還很模糊,情感也比較單一,對於「死亡」也不會有正確的認識。「死亡」對於孩子來說,相當於環境的變化,就像一個經常給他糖的人不再出現了,可以用「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不再回來了」來回答。

而5-8歲的孩子,對於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不過他們不認為死亡是一個生命的終結,有可能會認為「死」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睡著了的現象,過一段時間他還會再醒來。如果孩子問起,不要用激烈的言辭和行動來刺激孩子。

比如孩子問:「媽媽(爸爸或其他親人),你會死嗎?」不要正面回答。因為孩子對時間的概念還不成形,家長直接說「會」,將使孩子誤以為近期就會發生。所以在回答該問題時務必加上「要很老很老很老才會死」。通過多次強調「很老」這個字眼,使孩子覺得時間很長,不會因為他的親人受到死亡威脅而感到不安。

至於9到15歲的孩子,他們有了一定的世界觀,這個時候我們要好好解釋「死亡」是什麼,讓孩子坦然面對生命,切不可過度嚇唬孩子,令孩子恐懼。

4死亡教育不用慌,繪本來幫忙

死亡,是一個很難和孩子講述的沉重話題。死亡教育或是生命教育,不僅僅是家長和學校的課題,也是童書作家面對的最有挑戰性的命題。如何讓孩子體會生命中的美好、分離、悲傷與釋然,童書作家一直在用他們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下面推薦一些繪本,送給不知該如何進行死亡教育的家長。

1、獾的禮物

在繪本背面有一行字:「告訴讀者這是一個與死亡有關的故事,獾的朋友學會了接受它的死亡。」雖然獾離開了大家,但愛卻永恆不變,他的愛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同時他的愛也感染著每一個朋友,他們會把獾的愛傳遞下去,去幫助更多的朋友。

儘管獾的死讓他的朋友們陷入了悲傷。但他們聚在一起,拿起獾饋贈他們的禮物,回憶著和獾度過的美好時光。那些回憶鼓舞著他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看到生活中的溫馨與希望。

2、我永遠愛你

阿雅,一隻陪伴小男孩一起戲耍的狗。男孩長大了,阿雅卻老了,一天天走向死亡。男孩無能為力,能做的只是每天睡覺前對阿雅說:「我永遠愛你。」阿雅帶著男孩的愛靜靜離去,男孩沒有遺憾。及時地付出、給予,撫慰著男孩,讓他勇敢、平靜地面對阿雅的死亡。

3、小魯的池塘

這個繪本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第一人稱「我」的好友小魯患嚴重疾病,並最終離世了。為了紀念小魯,「我」和朋友們一起,用橡木疙瘩做了一個小池塘,並把小魯做的喂鳥器懸掛在上方。有一天,一位特殊的客人:一隻蜂鳥飛來了……

4、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4歲的湯米很喜歡去看望他的兩個奶奶。樓上的太奶奶幾乎不能動,樓下的奶奶活動自如,照顧著樓上的太奶奶。直到有一天,媽媽告訴湯米,樓上的太奶奶不在了,湯米不得不學會艱難地說再見。這個經典的故事中,老人細水長流的生活、隔代人之間的親情,感動著所有人的心。

5、爸爸的圍巾

「我」戴上了爸爸的綠圍巾,因為媽媽說它非常適合我。圍巾暖暖的,戴著它,我做了許多快樂、勇敢的事。春天來了,圍巾丟了,它變成了綠草、綠樹。在滿目春天裡,「我」不再哭了,請爸爸在天上放心地看著我。讀到最後,你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已經離去。

6、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這隻貓活了一百萬次,死了一百萬次。他當過國王的貓、水手、小偷、老奶奶、小女孩……的貓。無數人為它的死哭泣,而他卻高傲、自戀,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直到有一次,他當上了野貓,愛上了一隻美麗的白貓,和她一起生活、生下小貓,目送孩子們一個個離開,心愛的白貓老了,躺在自己懷裡永遠閉上了眼睛。他也走了,再沒有復活。在第一百萬零一次的生命過程中,他用盡一生體會到苦辣酸甜,才發現幸福與愛如此來之不易。

7、Lifetimes

這本書用大量插圖,敏銳、關愛、優美的行文去講述生命與死亡。開始、過程與結束。它告訴讀者:死亡是植物、動物與人都要經歷,是生命的一部分。萬物生生不息,循環往複,維持著大自然的平衡。

8、再見了,艾瑪奶奶

不多見的攝影圖冊,記錄了艾瑪奶奶從獲知身患絕症到去世的最後時光,一幅幅黑白照片震撼人心。當死神即將降臨時,艾瑪奶奶在「臨終意願書」上籤了字,從容地處理自己的後事,與親人一一道別,在那一刻到來的時候,艾瑪奶奶、她的家人還有她的愛貓思達,平靜地迎候。在這一刻,艾瑪奶奶回顧自己這一生:「現在是我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過去的那些失敗呀、痛苦呀,現在都變成了甜美的回憶。」豁達而淡定的態度,讓人動容。

關於死亡教育的繪本有很多,除了上面的還有《一片葉子落下來》、《爺爺變成了幽靈》等等,不再一一列舉。這些繪本能夠告訴孩子雖然人會死亡,但愛永遠存在,從而幫助孩子接受死亡!建議家長們可以找來陪孩子讀一讀。

另外有部動畫電影叫《尋夢環遊記》,也是關於死亡的,該片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樂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的故事,家長也可以找來和孩子一起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瘋了未來 的精彩文章:

沒有老師教,放學回家後孩子學習怎麼辦?
永不「凋零」的葉子,是孩子最好的作品

TAG:玩瘋了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