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崇明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擴建,建築師也設計了上海天文館

上海崇明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擴建,建築師也設計了上海天文館

上海崇明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擴建,建築師也設計了上海天文館

中華鱘,又被成為「水中大熊貓」,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但由於環境破壞等種種原因,這一珍稀古老動物瀕於滅絕。

因此,上海市在 2008 年成立了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去年 5 月,保護區又發起了二期建築方案的國際招標。

近日,競賽結果正式公布,ennead 建築事務所從五家競標公司(其他四家分別為德國 GMP、德國 Obermeyer、澳大利亞 LAB 和丹麥 SHL)中勝出。

新建築仍坐落於崇明島上佔地 17.5 公頃的風景保護區內,建築面積將達 39670 平方米,此次招標代理機構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表示,二期建設項目的實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保護設施水平。

該項目集生態展示與研究功能於一體。它將包含一系列內部和外部的飼養池,它們模仿了中華鱘和江豚自然遷移時經過的不同大小和鹽度的水域,從而更好地幫助中華鱘和江豚繁殖和飼養。此外,還包含一系列研究設施,以幫助這兩種珍稀物種重新融入其自然棲息地。為了讓訪客了解機構的工作,該項目還包含沉浸式水族館。

上海崇明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擴建,建築師也設計了上海天文館

沉浸式水族館讓訪客更多了解機構的工作。圖片來自 ennead 建築事務所。

建築採用了交錯層壓木材結構。略微彎曲的木結構構成了建築肋骨,中央脊柱將建築的三大空間銜接起來。作為一種新型木建築材料,交錯層壓木材(cross-laminated timber,CLT)目前正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它是窯乾的杉木指接材經分揀和切割成木方,90 度疊放後,使用高強度材料膠合而成的實木板材。該材料的優點在於,其強度可等同於混凝土材料,而同時,施工時間較常規混凝土所花費的要少。

上海崇明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擴建,建築師也設計了上海天文館

內部養殖和展示池上方的建築外表皮採用了半透明 PTFE 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日照光線,營造亮度適宜的室內環境。

起伏的流線型外觀,靈感來自河流的漣漪和周圍景觀。

上海崇明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擴建,建築師也設計了上海天文館

「保護區的整體設計與其建設初衷及未來願景深深契合:在拯救中華鱘等瀕危物種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過去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並竭力恢復地區原本生態多樣性。我們期望通過這個設計呼籲整個社會共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為各類生物以及人類自身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ennead 建築事務所合伙人托馬斯·黃說。

預計明年將建成的上海天文館也是 ennead 的項目。這家事務所總部位於紐約,1963 年成立,2014 年在上海設立辦公室,在中國已經有 30 多個項目。

題圖來自 ennead 建築事務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香奈兒創意總監 Karl Lagerfeld 去世,享年 85 歲
這一系列門牌號設計,帶你領略復古風潮|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