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基於中國教育政策經驗實證研究的理論化建構

基於中國教育政策經驗實證研究的理論化建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又是關係千家萬戶、千秋萬代的基本民生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及其繼往開來、改革創新,離不開一系列理念先進、體系完備、行動有力的政策制度。

我國無疑是一個教育政策大國,中國教育政策體系紛繁複雜,政策過程從議程確立到方案制定、政策合法化,再到執行變遷等等,有其自身的環境、特點和行為邏輯。已有西方的相關理論與話語並不能切實地解釋中國獨有的教育政策過程,且難以藉此將研究推向深入。事實上,國內不少相關研究成果也暴露出了「外來理論」與「本土現象」兩張皮、缺乏解釋力等問題。研究中國教育政策問題需要在借鑒西方政策理論的基礎上,構建本土的話語與理論,需要建立自身的解釋分析框架;要在本土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樹立學理意識、問題意識、方法意識、歷史意識和國際比較意識。

尋求對「有中國國情特色」的教育政策現象的深度表達,發掘「中國式」教育政策過程的本質要素與內在機理——這便是賀武華教授專著《中國教育政策過程本土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2016年12月重印)自始至終力求加以貫穿落實的立意與構思之所在。全書近40萬字,分為7個篇章,總體上由理論體系建構和政策案例過程實務兩大部分構成,是國內開展教育政策研究的一本標誌性力作。專著正式出版以來,得得了學界很高的關注和認同,獲得了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勵。

《中國教育政策過程本土化研究》既不是要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的我國公共教育政策基本情況,也不是單純以「評論者」的角色去對我國教育政策過程評頭論足,而是試圖從實際出發,致力於本土化的研究,從整體上把握中國教育政策過程的整體概貌與一般特點,揭示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政策過程的實質性內涵與內在機理。該研究既是對某一具體的教育政策過程進行經驗實證和抽象提煉,也是從整體上嘗試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教育政策過程研究的宏觀體系。著作展示了不少學術創新和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從學理上重點探討了教育政策過程研究的本土化問題,對如何開展教育政策過程研究進行了方法論上的探索;二是對本土化教育政策過程研究之現狀剖析,概括了當前我國教育政策過程研究的五種常見範式;三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黨政關係變數以及價值取向等三個維度集中分析了中國教育政策過程的脈絡淵源問題;四是從五個方面對中國教育政策過程的特點進行了嘗試性的「解密」;五是創見性地提出「政策間性」的概念,從六大主線對我國教育政策之間的多種關係展開分析,試圖勾勒出一幅我國教育政策間性的辯證圖景。

教育是公共部門中頗為熱門且最為貼近民生的一個領域。要說清楚、道明白何為「中國教育政策現象」、何為「中國教育政策特色」卻並非易事。通過運用教育政策工具來推動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新時期我國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一個顯著特點。《中國教育政策過程本土化研究》一書站在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公共教育政策的歷史變遷之軸,探索實際問題,提出新見解,闡發新理論。著作契合了時代的要求,努力掙脫「洋外衣」的束縛,以中國的話語體系去解釋中國的教育政策過程現象,使理論與實踐更加有血有肉地結合在一起。

當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出發,大力開展本土化的教育政策研究是時代之需,也是教育研究特別是教育政策研究的一個緊迫性課題。賀武華教授的這一成果無疑能夠豐富拓展這一領域的研究,期待在這一領域有更多優秀成果競相問世。(郭劍鳴,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浙江杭州,310018)

基於中國教育政策經驗實證研究的理論化建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人本管理從「挑戰」班級公約開始
抓學術不端要嚴、准、狠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