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大郎後人開棺驗屍,證實先祖沒帶「綠帽」,真相不容置疑

武大郎後人開棺驗屍,證實先祖沒帶「綠帽」,真相不容置疑

幾百年來,武大郎在明清小說中都是「綠帽子」的代表,人們把他放在電影和電視劇上,飯後成了談資,例如,在民間謎語中,「武大郎設宴——高朋滿座」。在現實生活中,武大郎完全是「矮子」和「窩囊廢」的象徵,然而,家鄉人卻將他視為道德很高的前輩人物。武大郎在後代的心目中與明清小說中的武大郎截然不同。

1992年夏天,武大郎的後人和考古學家發現了武大郎墓,當時,武大郎墓前的護林碑依然完好無損,陵墓前長滿了松柏。武氏家族的後代不能忍受明清小說和當代影視劇對先輩的侮辱,便向文物部門上報請求開館查檢,以證明他們的祖先是什麼樣的人。

開館當天,吸引了許多記者,河北日報記者郭增順看到墓是橢圓形的,用青磚砌成,在棺材被打開時,一些考古學家感到震驚——他們推算武大郎的身高應該在1.8米到1.9米之間,是一個魁梧的人。這種形象與文學作品中的武大郎相去甚遠。

1992年檢查後,武大郎的後代終於抬起頭挺起胸,他們知道祖宗武大郎不是矮子,也不是窩囊廢,不是賣炊餅的,更不是「綠帽子」的代表,而是氣宇軒昂的一位廉吏。武大郎,本名武植,字田嶺,曾任山東陽谷縣令,武大郎在任時,他清廉公正,興修水利,關心民生,老百姓送來萬民傘,卸任後留下了良好的聲譽。

為什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聲名如此狼藉?武氏家族的祖先有這樣的傳聞:武大郎在山東省陽谷縣擔任縣令時,有一位同窗家遭受了火災,便來投靠他,這個同學曾經支持過年輕時候的武大郎,同窗去找武大郎的時候很不巧,他的公務很繁忙,接待不周,所以他很不滿意。

同學不知道自己來之前,武大郎已經派人到家裡送去救災資金,落魄的朋友不知道真相,暗罵武大郎忘恩負義。幾天後,同窗不辭而別,一路上邊走邊編故事,詆毀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婦,一路上寫下謠言,讓路人嘲笑。同窗回到家時,才意識到武大郎的慷慨以及非常顧念舊情,便後悔他所做的事,可是這時後悔也沒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醜陋的言論被寫入小說,藝術形象越來越遠離真人。

武大郎的後代籌集資金修復墓地並小心保護,武大郎在他們的心中是一位偉大的人,是一位好官。武大郎祠堂重修後,古色古香,沿著石階進入大門,可以看到門前有對拴馬石,前院有一個展廳,後院是墳園。武大郎無語,潘金蓮無語,只有隨風舞動的草告訴我們:生命中最大的痛苦就是朋友的誤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谷秘史 的精彩文章:

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戰無不勝,卻折在一個小女子手中
大刀王五之死揭秘:縱使刀法無敵,也抵不過槍炮

TAG:鬼谷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