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核潛艇命運坎坷:建造20年,花費29億美元,毀於一個小兵

印度核潛艇命運坎坷:建造20年,花費29億美元,毀於一個小兵

不要小瞧印度,獨立70年來,經過不斷努力,印度已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已經成為一個軍事科技領域的大國。這個大國能造航空母艦,能造大型驅逐艦,能造大型護衛艦,能造核潛艇。早在1978年,印度就開始研發國產核潛艇,經過了20年研製和設計,到1998年,印度開始建造首艘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這艘核潛艇總造價29億美元,技術特徵十分獨特,是世界唯一一艘即是攻擊核潛艇,又是戰略核潛艇的怪物,也是世界唯一一艘同時配備三種潛射導彈的核潛艇。

和印度國產戰機、國產航母等國產武器研發項目一樣,「殲敵者」號核潛艇同樣存在嚴重延期的問題。「殲敵者」號核潛艇發展過程充滿了艱辛,堪比中國發展第一代核潛艇的困難。該艇的服役計劃多次發生拖延。「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造11年後才下水,並繼續拖了7年的時間才「依依不捨」的服役。即使服役後,它仍然處於漫長的試驗測試階段。

作為攻擊型核潛艇卻攜帶彈道導彈,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殲敵者號在2013年8月正式啟動反應堆,點火運行,到2014年8月達到全功率狀態,隨後進行大規模的海試。該潛艇排水量6000噸,水面航速15節,水下最大航速24節。主動力系統為壓水式反應堆,配備一座小型83兆瓦增壓輕水反應堆,由印度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自主研製。殲敵者號裝有12枚攜有一噸核彈頭、射程700公里的K15短程潛射彈道導彈。導彈直徑0.75米,總長9米,可將一噸重的彈頭髮射到700公里外。在2008年2月進行了首次試射,K15導彈順利衝出水面,但隨後下落不明。

「殲敵者」號的最厲害的武器是K-4潛射彈道導彈,潛艇中部有四個垂直發射系統,可裝載4枚K-4潛射彈道導彈,導彈長度12米,彈徑1.3米,全彈重量17噸,帶有一枚2噸的核彈頭。首次水下平台發射是在2014年3月24日,印度在2016年初進行了K-4導彈的最後一次水下平台發射,同年3月,殲敵者號核潛艇在水下發射了一枚K-4型潛射彈道導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印度立即宣布繼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六個具備使核潛艇水下發射戰略核導彈能力的國家,是世界上第六個具備三位一體全面核威懾能力的國家。

在2012年,當時的印度海軍參謀長德文德拉·庫馬爾·喬希(因俄制「基洛」級潛艇連續發生嚴重事故,此人在2014年辭職)宣布,「殲敵者」號將「很快」試航,並於此後18個月內進入作戰序列。兩年以後,到2014年7月末,由於不便公開的原因(先進核潛艇的技術,包括發展計劃執行情況需要對中國等國家嚴加保密),這艘核潛艇依然停泊在印度維薩卡港,具體啥時候進行海試試驗,只有天知道。直到2018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才親自在推特上高調宣布,「殲敵者」號核潛艇成功完成了首次戰備值班任務,終於具備「完整」的作戰能力。

「殲敵者」號國產核潛艇項目進度異常緩慢,頻頻遭遇巨大技術問題,印度海軍顯然等不及了。於是在2012年,印度再次從俄羅斯租借到一艘「阿庫拉-2」級核潛艇,租期長達10年,每年的租金大約為1億美元。「阿庫拉-2」級核潛艇的到來,讓印度海軍終於再次擁有核潛艇,在「殲敵者」號核潛艇服役前,它填補印度海軍核潛艇領域的空白。

在2017年,印度第二艘國產核潛艇下水,它進行了很多改進設計,印度宣稱其作戰性能有明顯提升。但此次印度海軍再次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無疑是說明印度海軍對國產核潛艇的不信任,很明顯,印度國產核潛艇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個不是很先進的國家,獨立自主發展核潛艇,把計劃定的如此滿滿的快捷,不考慮自身能力和工程的複雜,腦袋裡一定灌進了海水。

真的是灌進了海水。據2018年《印度時報》報道,印度首艘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在2017年初曾發生過事故,一直處於癱瘓狀態,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整修完畢。在這次事故中,「殲敵者」號的動力艙受損,導致海水湧入。之後該潛艇一直處於癱瘓狀態進行修理和清理,許多管道必須被切開或進行更換。一名印度海軍消息人士稱,可能是因為尾部艙口誤開導致的海水湧入,一名水兵忘了關閉潛艇後方艙門,導致海水倒灌,進潛艇內部,把輪機艙給淹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換湯不換藥的小把戲:外國偵察機關閉應答機,秘密入侵敏感海域
指控委國360萬人外逃嬰兒死亡翻倍?馬杜羅:這是美國的假愛心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