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袍戰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

白袍戰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

白袍戰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

摘要:

薛仁貴,他的名為禮,字是仁貴。是唐朝初年的名將名將,是薛安都六世孫,還有著世代相傳的爵位。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是個英勇善戰的將軍。而且薛仁貴還留下了「用良計息干戈」和「只是三箭以定天山」的傳奇。此外,薛仁貴還曾任瓜州的長史、右領軍衛大將軍、以及擔任檢校州的都督這些職位。

邊疆來犯

龍朔元年,鐵勒聯絡九姓部落糾集十三萬人前去侵犯唐朝邊境。而之所以稱他們為九姓鐵勒,是因為身在蒙古高原北部的共有僕固,回統、同羅、渾、思結、契丹、阿布思等一共九個部落,這是這些游牧部落的總稱。由於每部一姓,而且屬於鐵勒部落的分支,所以中原的王朝稱他們為「九姓鐵勒」。在此之前,邊疆就經常有少數民族來進犯。而這種禍亂,持續了歷朝歷代,都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面對九姓鐵勒氣勢洶洶的來襲,大唐高宗為保持國內穩定,決定畢其功於一役,考慮到要將戰場遠離中原腹地,派出得力幹將鄭仁泰和薛仁貴率大軍與來犯之敵決戰天山。因為在出發前唐代歷來有著宴請將士,一來是探測一下將士們的實力,而來就是為將士們進行士氣的鼓舞,希望他們凱旋歸來。

古者有雲「古善射有者,可使箭穿七札,可試以五甲射。」而在臨行前唐高宗就想試一試薛仁貴的實力。看看薛仁貴的箭術究竟怎樣。而當箭射出時,只聽得弓弦響過,轉眼之間,那發箭就已經穿五甲而過。薛仁貴卓越的箭術使唐高宗大吃一驚,唐高宗在吃驚的同時又賞賜薛仁貴,給了他更加堅固的鎧甲。

天山大戰

到了第二年,已經是兩軍即將劍拔弩張的時候了,突厥得知唐軍將至,立即糾集了10餘萬兵力來嚴陣以待,希望一擊必勝。終於到了這個激動的時刻。但是這次兩軍交戰於天山,沒有士兵的怒吼,沒有踏踏的馬蹄聲。反而是一支支箭在來回。原來,雖然這次鐵勒可以借著有力的天山地形,幾十員勇猛善戰的大將就應戰。但是,有史記載: 突厥在雙方即將開打時,並沒有立即發動戰爭。對方的首領只是微微一笑,讓手下傳達給他們要薛仁貴派人和他們比試箭術。

於是薛仁貴只是沉思片刻,就以退為進,只是沉著的應戰,一瞬間連發三箭,只是倏爾,便見的馬上的三員大將領便應聲綴馬而亡。身為游牧民族的他們,在此之前,對自己的箭術十分有自信,自然不會料到這種場景的出現。而敵大軍見之,立即混亂。於是乎,薛仁貴指揮大軍趁勢進行了戰爭,使得敵方的軍心大亂。而自亂陣腳的他們,沒多長時間,就投降了。

長歌入漢關

雖然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以和平為主,主要就是用和親這些友好的政策來保持邊疆的穩定。但是因為鐵勒騷擾唐邊境達就有數十年之久,所以在戰後薛仁貴就率領著將士們將投降兵進行了活埋,永除後患。這次的行為雖然違背了朝廷的指令,但是贏了這場戰爭就將功抵過。在這場本來是艱苦的戰爭中,可以活著繼續戰鬥。

還能夠為自己的的家人和國家而戰。這心中的歡愉使得士兵可以唱著歌回家,喜不自勝。而這次的將鐵勒九部的首領三兄弟又一次被薛仁貴的大軍生擒。這種第二次生擒政權君主的恥辱,產生了回紇九姓突厥部落衰落的命運。於是就有了世間流傳歌謠「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的傳奇。

脫帽以制敵

之後,薛仁貴雖然歷經坎坷,但仍是將軍一職。而當敵軍突厥的將領阿史那元珍又起兵進攻唐朝時,皇帝就派了由薛仁貴前去迎戰,而他就奉命率兵出擊敵軍。就在雲州梁俊即將交戰之時,突厥的將領突然問:「唐將是何人?」而一聲「薛仁貴。」使得突厥的將領,嚇得臉色蒼白吃了一驚,「都說薛仁貴被流放到了象州已死,怎會又活了?」聽到這句話的將軍薛仁貴,一瞬間便摘下自己的頭盔,漏出了是他們驚恐的面容。

要知道,本就有因為薛仁貴名聲在外的勇猛善戰,而這次來帥軍使得突厥軍隊看到後大驚,馬上就下馬朝拜,軍隊中的人四處逃竄。於是薛仁貴乘勝追擊,數以萬計的敵人被斬殺。就有了薛仁貴脫帽制敵的傳奇,足以見得其英勇。而薛仁貴作為一名唐朝的大將軍,英勇無敵,一生征戰沙場,為唐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事迹足以使自己名垂千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星空 的精彩文章:

溥儀接見張學良,張學良當場下跪,為溥儀獻上最後一策!
諸葛亮出山獻出第一計!劉備為何沒有聽?諸葛亮也難以拯救蜀漢!

TAG:文史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