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論語》可以這樣讀的——「經史合參導引師培訓」實記及感悟

《論語》可以這樣讀的——「經史合參導引師培訓」實記及感悟

春寒依舊料峭的上海,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司法公務幹部與義務工作者,群集在恆南書院,針對論語的「學而篇」,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意義深遠的「經史合參導引師培訓」。

本次活動由華夏心理培訓學校和恆南書院聯合舉辦,以《論語?學而篇》為學習對象,展示了國學教育創新方法研究——經史合參方法應用示範課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所有讀過論語的人耳熟能詳的第一句話,所學的是什麼?所悅的又是什麼?我們如何通過《論語》的學習,將經典內化,作用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實際中來,提升我們的修養,轉化我們的情緒和習氣,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經史合參」課程的精神是什麼呢?

1.平等自主的參學精神

改變了「教」與「被教」、「灌輸」與「被灌輸」的學習方式和流程,我們的組織者賦予自己「受益者、分享者、深入學習者、組織學習者」的角色,陪伴著學員們一起,進行更積極自主的參學。

2.啟發自學,內省自觀

通過「經典結合自己」去學習;啟發思考,在觸動你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找出原因,看到你沒有看到的;帶動自己要在個人、生活、工作中隨時隨地見習、體驗;提醒大家隨時內省隨時進行自我修習。

在討論中大家都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苛且隨意、自欺欺人、得過且過、煩躁不安」的自我精神面貌,在接下來的小組分享及導引師的總結中,開啟了探索論語人生智慧的大門。

每個人都開始反思到自己在生活、工作、家庭的各種糾結及煩惱,原來2500年前孔子老人家與他的弟子們已經提供了一份解碼秘本,就是可惜以前從來沒有讀懂,沒有深入。

接著開始就學而篇的文章綱要、結構、起承轉合、脈絡提供一個示範,手拉手幫助大家進入學而篇的精神狀態;竟然發現同樣是讀經,領悟竟然有那麼大的深淺差異,於是在一片驚嘆佩服中,收拾起自己的驕傲,乖乖的跟隨著導引師的功課布置,這時候,投入身心進入經文內容,讀者透過論語,與孔門與他的弟子們在義理的交會相應中,得到渾然一體的統一,人與書不再是分立脫離,很多人有了知性上心靈交會的喜悅!

領導在支持與鼓勵

有朋自遠方來——群聚一堂彙報分享

再現孔夫子與學生談學論道之情境

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春秋時代

學員分享(節選):

1.為學之道的本和基礎在孝悌。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好,那麼,近些年,我改變了什麼改變了多少呢?需要老實地從孝悌方面面對自己,可不可以稍微做得多一點?不可常停留於心里慚愧又自說自話,得過且過上。

2.任何的努力只有一個下手的地方——那就是自己。我希望這從來都是自己的著力點。提醒自己收起外發,好好看住自己。

3.過則勿憚改。

《論語別裁》中南老師說:「大概人們都有的一個通病,就是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們說錯一句話,臉紅了;但三秒鐘以後,臉不紅了,自己馬上在心裡頭找出很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錯誤,認為自己完全對,再過個把鐘頭,越看自己越對」。

細思,幾乎時時處處都是在這樣過日子。將自己奈何?得將自己奈何。

4.現場討論的剎那看到「自我本位」之重,引發思考。

在聽小組討論的時候,忽然體會到,圍繞著我們的種種現象和人事,我們的家庭、孩子、父母;我們的領導、同事和工作,我們的一切,我們都習慣於從「自我本位」出發,如:「我的看法我的經驗我的認為我是對你好我是為工作好等等」。忽然意識到,這諸多「我的」正是所倚處,反過來它又正是限制所在,這個由個人家庭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和工作經驗構建而成;由自我意識、情緒、習氣、個性構建而成的,正是那個「自以為是」所在。

自我本位越大,於人於事越窄小、越受限制。

看得見這個「意識」,自我本位越小,越能豁然開朗,減少限制。

那麼在自己生活工作中,要時處看到自己主觀和自我的一面,老實面對,「敬人靜己」、「敏於事而慎於言」啊 。

——(學員)閻

加深了對「傳不習乎?」的認識與理解,體會到了要想做好導引師工作,自己必須加強對經典的學習與領悟,親身體驗,之後才能以身示範導引學員更好地進入學習與體驗狀態。

——(學員)劉

收穫最大的是體會到了《論語》學而篇這十六句話跟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真切聯繫了。帶著「反省」的心,與夥伴們共同進入學習討論分享的狀態,讓自己更深入地進入經典的學習。

其二是感受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快樂。體會到了「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中來」,只有通過自己用心地去體驗了,踐行了,才有真實的感受。

其三是對「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有了新的理解,這是先後順序,不能顛覆,發現自己經常也是在外面表現挺好的,但是在家就不是那麼好了,反思到自己是有一種表現欲為了面子的習性。

——(學員)黃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省」不是去找錯誤,而是去找真相!「省」正是像小邱老師說的去找因果、本末、始終、先後,我們往往糾結於「果」而不去找「因」;往往「本末倒置」,把「末」當作「本」;往往有一個好的「始」而沒有好的「終」,甚至就沒有「終」!往往忽視「先」,直接來到「後」,這是這個社會浮躁、急功近利的表現,也是我們有那麼多煩惱的根源。如果我們對「省」的理解基於此,那麼就容易接受!

——(學員)黃

最大的收穫有兩個方面:一個重新認識了兩個偉人:孔子和南老。有了這次培訓,確實有點房間里開了一扇窗戶的感覺,看看外面的風景,還真不錯,有了想走出去的衝動;第二個方面,認識了自遠方而來的有朋,在學問和做人上探究追尋的路上,真的不孤單,不亦樂乎!!!這也是在培訓進行過程中讓我心生漣漪、有所動容的其中之一。

——(學員)胡

關於本末,此刻我做什麼就是本,所以我想要什麼末,現在就要從手頭的本開始著手,做學問就是做人,做自己,從手頭的事情開始做起,時時踐行,時時反省。

我們太過於關注自我,眼前的蠅蠅利利不應影響我們的心,我們不只是關注眼前,目光應關注遠大,學習南懷瑾老師,有一顆博愛的,寬容的心,他關心中華文化的傳承,他擔憂年輕人斷了傳統文化,如果大多數人都有一顆這樣的心,自身修好,以一顆博愛的心關注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是不是會更好呢?

——(學員)邱

讓我讀經更有重點,更自覺地將為學中的道理帶入到生活中,去印證、去檢視自己的立身處世,再回饋生活,特別是我針對特殊對象個別教育工作的難點,似乎給出了一些可嘗試的方向和途徑,心中不免欣喜,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對待學習、為人處世的有生命力的態度,這樣的收穫會更持久、更具改變性,學習過程中心理狀態的變化也很好地驗證了為學第一句的精神和態度,個性化地練習邊學邊「省」的讀經方法,十分受用,很棒!

——(學員)陳

如果您對讀書自修感興趣,可以掃描如下二維碼,了解4月12日-14月3日「身心安頓——做自己的主人」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蕅益大師: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本無差別,勿生退怯
道家虛心養氣的真傳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