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強凌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演變,而且很難擺脫
欺負是一種有害的反社會行為,在世界各地的學校都存在。作為施暴者或受害者,參與恃強凌弱對學校社區、家庭和整個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有嚴重的短期和長期後果,造成與抑鬱症和社會關係困難有關的未來問題。此外,關於欺凌的研究將其與吸毒甚至犯罪聯繫起來。青少年欺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亟待解決。儘管有關欺凌的研究數量有所增加,但與欺凌的長期穩定性相關的知識仍然存在差距。
研究的最新發現發表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雜誌上,其中解釋了霸凌行為的演變,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霸凌行為會變得不那麼肢體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身體傷害是青少年時期常見的欺凌行為,而更微妙的形式,如侮辱和社會排斥,則貫穿整個青春期。這項研究基於近1000名青少年,他們回答了一份關於11歲、13歲、15歲和17歲欺凌行為和受害情況的問卷。這項研究的新之處在於,同一組參與者從11歲到17歲進行了為期6年的跟蹤調查,以觀察欺凌行為的演變。
這項研究表明,有不同的欺凌角色。這些角色是:犯罪者、受害者和惡霸/受害者(他們既是犯罪者又是受害者)。在樣本中的近1000名參與者中,有近15%的人在他們所有的青少年時期,也就是11歲、13歲、15歲和17歲,都曾參與過這種欺凌行為。此外,研究發現,大多數11歲時沒有參與欺凌的參與者從未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或者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只參與過一次欺凌。
另一方面,很常見的是,在11歲時被捲入欺凌的孩子在之後的幾年裡繼續被捲入欺凌。受害者一般繼續成為受害者或過渡到不參與,而犯罪者一般繼續成為犯罪者或過渡到不參與。欺負者/受害者往往會轉變成不同的欺負角色,但他們很少能從欺負中逃脫,而且通常會持續多年。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欺負/受害者的比例也明顯下降。
這項由國際研究小組進行的研究使得理解欺凌的演變成為可能。這可能是檢測欺凌的關鍵,因為身體欺凌更容易被注意到,而注意微妙的欺凌方式需要特定的技能和訓練。這項研究為研究欺凌的風險和保護因素開闢了新的視野,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關注長期或偶發性欺凌的後果。了解欺凌演變的穩定性和變化,可以為預防和早期干預的研究開闢新的視野,幫助兒童不參與或逃避欺凌。


TAG: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