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生活在海洋最深處的動物,肚子里也有塑料

生活在海洋最深處的動物,肚子里也有塑料

大洋海底是地球上少有的人類難以輕易涉足的所在。那裡也有生物存在——適應黑暗、寒冷和恐怖的壓力。


但是即便是超過7000米深的海底溝壑,也仍然難逃我們人類的影響。


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向海底6處大型海溝中投送了「採集器」,涉及地點:日本、伊豆-博寧、秘魯-智利、新赫布里底群島、克馬德克和已知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這些潛沉器都配備有監視和採樣設備;當被拉上水面時,它們收集了各種稱為片腳類動物的小型海洋生物,以供進一步研究。


它們共收集到90隻深海生物,而海洋學家在72%的動物腸道中發現了塑料。糟糕!但還有更糟的!他們發現,生存環境越深,越有可能吃到塑料。


根據New Hebrides Trench,他們在50%的片腳類生物體內發現了塑料。但是在瑪利亞海溝挑戰者深度——10890米的深處,100%的動物內臟中都有塑料。


「這項研究表明,人造微塑料已經在不為我們所了解的生態系統中積累達到頂峰。」紐卡斯爾大學的海洋科學家Alan Jamieson說,「觀測結果表明,很可能不存在任何海洋生態系統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去年,我們在馬里亞納海溝找到了一個塑料袋。現在Jamieson和他的團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它不是孤立的事件。人類製造的垃圾正在向全球海底沉降,我們應該感到羞恥。


檢出的塑料微粒主要來源於製造服裝的半合成纖維素纖維。該團隊還發現了尼龍、聚乙烯、聚醯胺和不明聚乙烯,後者非常類似聚乙烯醇或聚氯乙烯——PVA和PVC。


這些曾經原始的海洋溝壑很可能是人類垃圾的最後一站。一旦抵達那裡,它們就無處可去了。


「直觀來看,無論開始在哪處水槽,最終目的地都是深海。」Jamieson說,「如果你污染了一條河流,它們最終流向了大海;如果你污染了海岸線,潮汐把垃圾卷向大海。但是,在海底,它只能留在那裡。


類似於富集作用,海底生物或許會吞下人類製造的苦果食。我們經常能看到海龜和鯨魚因為吞食了大量塑料而死亡的新聞。

對於片腳類動物來說,一團難以消化的塑料可能會影響到它們身體受到的浮力和機動性,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掠食動物的攻擊。在食物稀缺的海溝中,單一物種遭受滅頂之災可能會產生毀滅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塑料垃圾與日俱增。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到2015年為止,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已經生產了超過83億公噸的塑料。超過63億噸被丟棄——最終被填埋或遺棄在自然環境中。


很難確切計算出究竟有多少垃圾流入了海洋,但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僅2010年該數字就高達1270萬噸。


「對於海洋環境的未來,你思考得越多,就越感到沮喪。」


該研究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死或生6》評測8.0分:新的改變開始——從甭解系統到引擎
地理大發現時代美洲土著死太多導致了氣候變化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