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氣勢磅礴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驚艷了世人

李白氣勢磅礴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驚艷了世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中國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一起被稱為「李杜」,並有「詩仙」的著稱。李白性格豪邁,又是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歌作品往往具有豪放飄逸的特點,並具有盛唐氣氛,因此,李白的詩歌作品即使是抒發一種離人思婦的感覺,也會呈現出氣勢雄渾的畫面。如李白的經典詩《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關山月》是李白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主要描述了士兵和家中的妻子互相思念之情。對於離人思婦的感受,一直是詩人熱衷的話題之一,然而,一般的詩人寫得比較狹隘,而且太苦了,李白的詩卻是在一開始就打開了境界,氣勢雄渾,足以驚艷世人。

首先,這首詩的前四句話是「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描繪出了一幅氣勢雄偉、境界開闊的邊塞圖,有關、山、月三種形象,也就是說,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在雲與海之間穿行,浩蕩的長風吹過數萬里,直到士兵所駐守的玉門關。

這首詩的開頭有兩點驚艷世人,首先,天山指的是祁連山,祁連山位於中國的西部,說它是月落之處更合理,但李白為什麼說它是月升之地呢?主要是因為李白站在士兵的角度去寫,當他們戍守在天山西部,回望東方時,自然而然看到的便是「明月出天山」的景象,結合天山的雲海,這蒼茫的景象要不是李白那樣胸襟浩渺的人,恐怕很難寫出來。

其次,就是「長風」之長上面,李白說它一吹就是幾萬里,可以看出它的勢頭比前兩句更強大,而且境界也更開闊,對於戍邊將士來說,他們身在西北邊境,但他們的心還在他們的東邊家鄉。因此,「長風」經過了中原數萬里的領土,橫渡玉門關而來,不僅是遠離家鄉的表現,還將家人的思念之情從遠方帶到了邊疆,由此自然引出了下面的情緒表達。

第四句話是,「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是在前四個句子描繪的邊塞圖景上,展開了士兵的戰鬥場面。李白在這裡使用了漢高祖劉邦的典故,即《漢書·匈奴傳》中記載的,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上包圍了七天。「青海灣」是唐軍和吐蕃多年來一直爭鬥的地方,無論是當年的漢族軍隊還是現在的唐軍,戰爭的結果幾乎都不可能看到有人活著回到家鄉。

看著李白的這首詩,他以廣闊的空間和時間為背景,將思鄉之情和別離之情融入進去,使這首詩的意境極為開闊,甚至超越時間和空間,畢竟這種情緒自古以來一直沒有改變。所以說,李白的這首詩可以說是震古爍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騷客其談 的精彩文章:

橫掃歐洲的戰鬥民族,差點成為歐洲霸主,卻被中國「打趴了」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都不怕被對方刺探軍情?

TAG:騷客其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