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埃航22歲遇難女生:比生死更可怕的,是人性深處的惡意

埃航22歲遇難女生:比生死更可怕的,是人性深處的惡意

文|喬木

3月10日,埃航一架波音737 MAX8墜毀,機上157人無人生還,其中包括8名中國同胞。

3月12日,在空難現場,有中國遇難者家屬還在苦苦尋找親人的遺物。

來自中國交建的救援人員說:「有個22歲的女孩,約好了要和在非洲的男朋友去看長頸鹿的,現在沒了。她男朋友想找到她最後的遺物,可惜什麼也沒有找到,最後只能走到飛機撞擊大坑的坑邊帶走一抔黃土。」

對不起,答應要和你一起去看長頸鹿的,我食言了。

對不起,我不能帶你回家了。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所愛隔生死,生死不可平。

女孩最後的一條微信消息永遠定格在那句等我回來,可是,她卻留在了那片異國的土地,此生再也踏不上故土。

不少網友都被「男友帶走土壤留作紀念的行為」看哭:

世事無常,我們誰也無法確定明天和意外究竟哪個先來。

所以,別在有生之年,留下遺憾好不好?

然而,事情的走向讓人始料未及:先是女孩的微博賬號、學校、照片被曝光,之後還有部分網民湧入死者微博惡言相向。

罵她炫富:「家裡有錢,滿世界炫耀,這下好了吧」

罵她生活作風有問題:「千里送炮,把人送沒了。」

嘲她不美:「這麼丑也好看?服了你們的審美。」

一個網友的言論被贊上了熱評,揭露了他們真實的心聲: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遇難女大學生惡語相向?看她的微博自然有了答案。當我看你住著幾千塊錢一晚的酒店,每天錦衣玉食,看個長頸鹿要去,而且馬上可以去非洲肯亞的時候,雖然我不會幸災樂禍,但也絕對同情不起來。」

有人指責這些人毫無同情心,鍵盤上蘸的都是人血;

有人說,輿論是無形卻最鋒利的利器。

有人罵,他們都是無腦的瘋子,只會跟風。

這些指責當然都沒錯,那些在網路上肆無忌憚拿死者調侃諷刺的,自然都該被批判。

可是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仇富、仇女、仇美,這些問題的本質也許不是仇恨,而是「見不得別人好」,「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而仇富和嫉妒的另一面,往往是諂媚勢利。

前倨必然後恭,這種人的本質是自私。

因為自私,所有「恨人有,笑人無」,只要東西不劃拉到自己手裡,總是恨得咬牙切齒,甚至逮住機會總要破壞一下。但真正遇到那些自己一輩子都無法超越的富人,又恨不得一下子跪在地上叫爸爸。

我想,這種人永遠不可能真的過好。

因為他們的目標,永遠都是怎麼過得比人強,而不是怎麼超越過去的自己。

挺可悲的。

今年或許是我們離死亡最近的一年,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被頂上熱搜。

有位網友評論道中國缺乏三種教育:性的教育、愛的教育、死亡教育,而這三者又分別對應人生的三個支點:身體完整、靈魂充沛、生命價值。

叔本華說:「生命是向死亡討來的借貸,而睡眠,不過是繳付利息。」

以前總覺得自己還有大把時間,可現實並非如此。

而有些人不能在離開之後才被記住,而是還在觸手可及的時候,就應該被牢記和珍惜。

前兩天和老公吵架。

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在路上誰也不理誰,其實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脾氣上來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悶頭往前走,沒注意到一輛正在轉彎的車子,忽然一股大力把我拽到身後。

驚魂未定,回去的路上,我們依舊沒說話,但牽著的雙手卻再也沒放開過。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你後悔跟現在的妻子結婚嗎?

最高贊的網友@六面獸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愛人昨天去世了,乳腺癌腦膜轉移,相識12年,結婚6年。

送走了她,夜裡做了個夢,夢見買了三個橘子之後下大雨,想打電話告訴你,我等雨小了再回家。

拿出手機就哭醒了,你已經不可能接我的電話了。

以前順手撥個電話是多簡單的事,可是現在你再也不會接我的電話了。

我想再跟你說說話,頭七我會帶橘子給你,下輩子還要做夫妻。

他給自己的備註只有四個字:期待來生。

都說一個人的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生理死亡;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社會死亡;第三次是遺忘,意味著最終死亡。

人生真的不長,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緊緊握住身邊的那個人。

不要等到我想擁抱你,伸手卻在風裡。

大學的時候參加過一次講座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兩鬢斑白的教授在偌大的會議室里笑著問我們有沒有想過多少歲死亡的問題。

很多同學都搖頭笑了。

這時候,一個女生站起來說:「我想活到六十歲就好。」

教授問她為什麼?

女生很坦然地回答:「因為活得太久會很辛苦,可能心臟病,高血壓或者老年痴呆都會找上我,就連牙齒也掉了,再也不能嘗到我喜歡吃的。

所以六十歲剛剛好,在那之前,我想實現的,經歷的都已經嘗試過了,我就沒有遺憾了。」

美國精神醫學教授歐文·亞隆在其著作《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中寫道:「怕死,往往是因為沒有好好活過。只要認真地、不留遺憾地生活,你就能夠坦然面對死亡。」

前段時間,台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安樂死」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

在家人的陪伴下,傅老端起藥水,微笑著道了聲「再見」,然後一飲而盡,最後安詳地躺在兒子的肩膀上。

我們都知道,他不帶任何遺憾地離去了。

心理學家柯特·格雷認為當一個人離死亡越近,就會變得越積極,因為人類的有自己的一套「心理免疫系統」。

心理免疫系統往往會在我們最需要它的時候發揮最大作用,如果有壞事發生,似乎沒什麼比失去生命更加令人難以接受。

電影《遺願清單》中愛德華?科爾被查出癌症,而且已經到了回天乏術的地步,當被告知可能生命可能只剩六個月生命的時候,他拒絕治療,給自己列了一份「遺願清單」:

過把賽車癮,體驗速度與激情;

高空跳傘,挑戰自己的極限;

……

去找多年不來往的女兒,和她重歸於好。

說真的我為愛德華感動,但是不可避免地又覺得遺憾。

這些事,這些人,並不是非要等到要離去的時候才去執行,去挽回啊。

相反,我很喜歡《尋夢環遊記》的宣傳語:有生之年,一起慶祝對彼此存在的意義。

可惜的是,很多人活的時候庸庸碌碌,死了也是渾渾噩噩,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彷彿從未真正地活過生命就已經走到了盡頭,等到失去時又追悔莫及。

《火山》中那個性格古怪、偏執而又刻薄的老人漢尼斯就是如此。

他和孩子的關係很疏離,給家裡制定了許多嚴苛的規矩,退休後整天無所事事,只會抱怨,甚至想過自殺。

妻子安娜曾問漢尼斯一句話:「其實我更想知道你為什麼天天那麼不高興?」

他們結婚幾十年,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但安娜始終沒有走進漢尼斯的內心。

直到安娜有一天忽然中風倒地,這是漢尼斯第一次失聲痛哭,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愛她。

只是他的愛被瑣碎的生活蒙住了雙眼,隱隱綽綽。

最後,為了結束安娜的痛苦,他選擇親手結束了安娜的生命。

美國精神科醫生庫伯勒?羅絲出版了《論臨終與死亡》一書,在書中,她提出了面對死亡時「悲傷的五個階段」。

1.否認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給搞錯了。

2.憤怒為什麼偏偏是我遇到這樣的事情?認為很不公平,甚至會將憤怒轉移給親近的人。

3.妥協也叫討價還價,企圖和老天達成某種協議,只要能不離開我身邊,再多一段時間,讓我做什麼都可以。

4.絕望無法挽回的痛苦,強烈的絕望,失去了希望。

5.接受承認事實並且接受事實,選擇面對。

痛苦終有盡頭,死亡從來不是生命的對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既然註定有一天我們會告別,就請我們珍惜每一天,回首無悔,到時候微笑著說再見。

——心有助,不孤獨——

作者

喬木,心理諮詢師,專註婚姻育兒,把生活的點滴感悟分享給不一樣的你。

愛我的人請分享到朋友圈

沒看夠的這裡一定有你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不是真的愛你,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最毒的男人,不是出軌,不是冷暴力,而是……

TAG: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