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力拔山兮氣蓋世——中國「拔河」之來歷

力拔山兮氣蓋世——中國「拔河」之來歷

「一二、一二,加油!加油!」這倆詞兒組合在一起,相信您比較容易想到一項國民運動——拔河。一根粗繩兒,十幾個人分兩隊,一個觀賞性、競技性超強的運動就能開展了。那麼,究竟拔河傳統的歷史根源在哪兒呢?

楚越船戰,長江偏心

在中國的史料記載中,最早出現的與拔河類似的活動與一種加強鉤的東西有關,也稱「拖鉤」「牽鉤」。這種活動誕生於春秋時期楚越兩國精彩絕倫的「長江大戰」中。當時的全國形勢上楚越彼此並非主流對敵方。楚晉爭霸之主戰場為中原地區,吳越主戰場為江浙地區。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楚國和越國都有長江穿流而過,像玉帶上的兩顆明珠。楚越兩國的小規模軍事衝突,很多都是發生在長江之上的「船戰」。(註:原本越國並非長江流經國,而是吳國。公元前475年,越滅吳之戰結束,吳國納入越國版圖,長江從越國流經)

越滅吳之後的形勢(百度百科)

楚國位於長江的「上游」,我們都知道長江自西向東流,每當與越國發生戰爭的時候,楚國限於長江的自然條件,總是呈現出「進攻時是順流,退兵時是逆流」的特點;而越國正好相反。

這就為我們展現出一副有趣的畫面:當楚國人贏得作戰主動權,想要進攻的時候,越國人卻能憑藉長江的順流很快地逃跑,讓對方撲個空;而當越國人掌握作戰主動權,追擊楚國軍隊的時候,雖然越國軍隊是逆流,但楚國逃跑的方向同樣是逆流,所以楚國人難以逃跑,很容易被追擊。越國憑藉長江賜予的自然優勢,屢次將楚國打敗。

魯班:敵來我強,敵逃我鉤

這時候,剛巧著名的魯國工匠公輸盤,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魯班,他從魯國出發向南遊行,經過楚國。在聽說了楚國的遭遇後,便開始為楚國研製一種適合船戰,並能克服自然條件的武器。

魯班(網路圖)

對於「敵順流而逃」的難題,關鍵在於如何能將其戰船在逃跑之前困住。基於這樣的思考,魯班的設計方案是用金屬制的「鉤」鉤住。

對於「我逆流難逃」的難題,魯班考慮如果不能加快我方戰船的逃跑速度,那麼就應該想辦法讓同樣逆流追的敵方戰船遭受更大的阻力。依照這個思路,魯班的設計方案是用金屬制的「強」(形如劍鋒)來抵住敵船,避免其靠近。

湖南長沙流瀏城橋東周墓出土的銅鉤拒(古兵探觀)

綜上,魯班設計出了適合「追逃兩用」的複合式武器——強鉤,將鉤與強組合在一起,用一根竹竿連接。當出現「敵順流而逃」的情況時,我方用鉤將其鉤住;當出現「我逆流難逃」的情況時,用強將其抵住。但不過是鉤住地方還是抵住敵方,敵人肯定會奮力掙脫或進攻,就會出現雙方的角力拉鋸戰,這也就是拔河的來源。

從軍事戰術到民間遊戲的轉變

漸漸地,這項傑出的軍事發明以其獨特的魅力開始被賦予智慧的古人加以民俗化。以「雙方角力」「拉鋸戰」為主題的拔河活動悄然興起。

南朝梁代的《荊楚時歲記》曾記載,當時的荊楚之地盛行拔河運動,並明確記載這項運動源於春秋時期的楚越水戰,只不過,這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繩子來作為拔河工具了。先採用竹篾編織成一根又粗又大的繩子,長度可達到數里。在拔河比賽正式開始前,還要敲鑼打鼓,場面宏大而熱鬧。到了隋朝,拔河還逐漸成為老百姓祈求豐收年的遊戲。《隋書》中就有「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群噪歌謠,振震驚遠近。俗雲以此厭,用致豐攘。」的記載。

拔河比賽(網路圖)

到了唐朝,社會經濟空前繁榮,這為民間開展形式繁多的體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物質保障。一時間,作為有悠遠歷史的拔河運動更加盛行,甚至從老百姓那裡傳入了皇族之中。《景龍文官記》就記載過在唐中宗第二次在位期間,於公元710年的清明節讓他的臣下進行拔河比賽,他令7個公卿和3個駙馬為一隊,3個公卿和5個將軍為另一隊,唐中宗以此觀看取樂。

唐朝也對拔河的方法做了比前代更為細緻的記載。據《封氏見聞記》的記載,到唐朝時用於拔河的繩子已不再是梁朝時的竹篾,而變成了大麻繩,長度約在133-166米之間,分左右兩對。這和今天拔河的細節規制類似。特別是該書中還記載到:「當大繩之中,立大旗為界」,這就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今天拔河在繩子正當中所系的標誌。另外,「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輸」則也形象的描寫了拔河比賽時觀眾的熱情,以及比賽輸贏的評判標準。

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對外交流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地步,拔河運動與大唐一樣,被「萬國來朝」。從阿拉伯帝國(大食)、伊朗(波斯)、印度以及許多東南亞國家來大唐做生意的商賈們,無不被聲勢浩大的拔河運動震驚。這項集結古代中國人智慧結晶的運動,也一直流傳到今天,學校運動會、公司團建活動等等再熟悉不過的活動中,都能看到壯觀的拔河,聽到激蕩的吶喊聲!

【知識拓展】在中國發展拔河運動的同時,在國外同樣形成了類似的運動。在距今4500年的古埃及MERERA2KU墓內壁畫上,就描繪了類似的運動。在歐洲,距今1000多年前的北歐神話以及德意志神話的英雄故事中,也有類似的運動。

————————————————————————

參考文獻:

《墨子魯問》

《荊楚時歲記》

《隋書地理志》

《封氏見聞記》

《景龍文官記》

者:殷元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早產兒,最早可以有多早?
黑木耳能抗癌?你興奮得太早了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