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3月最佳國產片誕生了,豆瓣高達8.0分

3月最佳國產片誕生了,豆瓣高達8.0分

本月,院線出現了一部讓所有觀眾贊口不絕的國產電影。

青春題材,成長內核。以16歲少女走私iphone為切入點,細緻描繪少女混亂的青春生活,從中探討未來給青年帶來的迷茫感。剛上線,豆瓣評分就高達8.0分。

片名:《過春天》

簡單介紹一下故事背景。

香港,深圳。16歲的佩佩整日穿梭在這兩個地點,從深圳出發,過境去往香港念書。

原因出自於她的原生家庭:媽媽住深圳,爸爸是香港人,受地域和政策所影響,無奈奔波於兩岸。

每天早上,佩佩都需要早早起床,和清晨的白領一同擠早高峰地鐵,奔跑著從海關口過去。

兼職掙零花錢時,會出現延遲下班的情侶。每到這個時候,佩佩都會焦慮不已,害怕自己錯過末班車,不願停留在陌生的香港。

對於佩佩而言,香港是不安的。

——父親在這裡另組家庭,吃飯時碰見了會裝作不認識她。和同學沒有共同語言,唯一的朋友Jo也即將離開,去往另一個國家。

去往香港上學時,她無法和同學打成一片。回到深圳家中時,母親也只顧著打麻將,根本不願意和她交流。

直至有一天,佩佩認識了Jo的男朋友阿豪。兩人在海關口狹路相逢,被警察追捕的阿豪金蟬脫殼,把走私過來的iphone塞進佩佩懷裡。

危機解除,佩佩替阿豪把這批手機送給收貨人,獲得一筆不小的報酬。看著手中的紅色鈔票,佩佩當即做出決定:要和阿豪一起走私,賺一筆屬於自己的錢…

《過春天》最重要的情緒,是逃離。

逃離迷茫的未來、逃離冷漠的原生家庭、逃離地域給大眾帶來的驅逐感。

影片中出現最多的鏡頭,是佩佩奔波於深圳和香港海關口的鏡頭。頭幾次,是為了上學。到後來,延伸到走私這一敏感事件。

16歲女孩再不懂事,也知道什麼是違反法律,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但是,佩佩仍舊選擇了走私。只有用沉甸甸手機換來金錢的那一刻,她才能感知到自己是真切的活著。

之所以賺錢,是因為想和朋友Jo一起出去旅行,而不是被金錢這份利益所迷惑。佩佩意圖用自己的方式抓住未來,選擇性忽略違法這一行為。

造成這一行為的原因,是迷茫。

和逃離一樣,迷茫情緒來源於殘忍的生活,可能是佩佩原生家庭中親情的缺失 ,也可能是青春期時對於未來的忐忑。

切入點很深刻,直接將《過春天》和傳統青春片隔離開,沒有墮胎、歇斯底里和父母爭吵的老套情節,而是從佩佩熟練的犯罪手法出發,揭示當代青年的無助。

遺憾的是,影片中對原生家庭環境的描述有點少,寥寥幾筆帶過,沒有詳細描述母親對佩佩的忽視,也沒有把父親的新家庭和孤獨的佩佩做強烈對比。

唯一一個比較深入的鏡頭,是佩佩在外遇見和家人吃飯的父親,父親扭過頭去,假裝不認識他。

除此之外,沒有更多情節引發觀的共鳴。如果這一塊鏡頭能再多一點,佩佩孤獨茫然的人物形象就會更深刻,影片內核也會變得更加現實。

最後的結局有些戛然而止。

避免劇透,點點只介紹結尾時佩佩母親說的那句話,不描述話語產生的前提和環境。

佩佩母親說:「原來,這就是香港。」

有恍然大悟的情緒在裡頭,也有對佩佩過去離經叛道行為的釋然。這句台詞所要傳遞的,不僅是佩佩那段成長的經歷,更隱喻著兩岸關係、兩岸相處模式。(具體不劇透 大家自己去看)

最後,點點想和大家聊聊一語雙關的片名。

過春天,指故事主角佩佩偷偷走私手機過海關(香港那邊 把走私過關叫做過春天),也暗喻著佩佩在這場走私中的改變與成長。

春天,隱喻著未來和希望。是佩佩在經歷種種變故、走向成熟後找到的著岸點,也是導演想要通過這個故事給大家帶來的啟迪。

除卻情節上的現實性,平淡卻意味深長的故事設定之外,《過春天》還有很多值得推敲,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比如說,影片中很多畫面採用大批同色光的渲染方式,一整個畫面都是紅色,隱約朝觀眾傳遞出危機意識。

手持鏡頭讓影片氛圍變得緊張不已,尤其是佩佩攜帶手機過海關的時候,搖搖晃晃,生怕佩佩被抓住。

暗示性小細節很多,比如說,阿豪身上紋了一隻鯊魚,而鯊魚象徵掙脫與突破。又比如說,佩佩最大的願望是看雪,但香港和深圳從未下過雪,這份氣候,根本就不屬於這兩個城市。

整體節奏有點慢,主要戲劇衝突都集中在末尾半小時。但小細節加分不少,得以讓觀眾細緻回味,發現影片中更多深層次的東西。

是一部特別的、值得推薦的國產青春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生活 的精彩文章:

每分鐘都在反轉,結局直接讓人懷疑人生!
婚內出軌,到底是誰的問題?這個導演用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