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作者:霍小山

上個月筆者在研習社發了一篇文章《抗日神劇編劇入門指南》,很多讀者看後,躍躍欲試,有的留言說要寫一部《喋血抗戰之武媚娘傳奇》,有的留言要寫一部《西遊之抗戰篇》等等等等。

然而,我想請大家暫時收斂一下自己的創作慾望,畢竟你們只是看了入門指南,尚未進階。俗話說得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現在,我就給大家呈上《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這部指南,「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一、抗日神劇的靈魂

其實,抗日神劇的靈魂並不在「抗日」,而在於「神」。就好比iPhone的靈魂並不在手機本身,而在於iOS操作系統。此「神」,神乎其神之謂也。神劇以各種神操作,出觀眾之不意,攻日寇之不備。

觀眾可以在種種神操作中,感受到編劇的腦洞,的確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因為觀眾永遠不知道抗日誌士的下一步操作,到底有多麼的奇詭,多麼的殘暴,所以就會有巨大的好奇心。這種感受,就像是看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發布會一樣。

比如,《鐵道游擊隊》里,鐵道旁,游擊隊員彭亮騎著自行車被一群漢奸騎車追趕,這時,一輛火車開了過來,只見我們的主角靈機一動,提起自行車頭,整個自行車居然就飛起來了!然後飛上了火車!怎麼樣,這個操作,觀眾們完全沒有意料到吧?這就叫神乎其神。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神乎其神?我提供的方法論就是:用戶思維。你要站在觀眾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一名抗日神劇的觀眾,我在看這場自行車的追逐戲中,我想看到什麼?是傳統的扒火車嗎?肯定不是,因為這種操作在我的預期之內。

所以我想到的解決方案是,讓主角的自行車憑空飛起,飛到火車上。觀眾完全不會想到這種操作,因為這種操作很久以前出現在科幻片《外星人ET》中,怎麼會出現在抗日劇中呢?然而,編劇就是要用這一招,來出乎觀眾的預料之外,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思維的培養沒有捷徑,靠不斷積累也靠頓悟。所以廣大讀者不必心焦氣躁,而要沉澱下來,慢慢的有意識的培養這種用戶思維。


二、抗日神劇中的「衝擊-反應」模式

現在的抗日劇,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劇情模式,即「衝擊-反應」模式,當然,也可以說是「壓迫-復仇」模式,即主角的家庭與愛情曾經遭到日本鬼子的無情摧殘,然後主角立志要報仇雪恨的模式。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第一可以讓主角抗日的動機合理化,為什麼人家漢奸不抗日,就你抗日?咱都是普通老百姓,思想覺悟差距就有那麼大?

第二可以讓主角的抗日意義有升華的空間,主角一開始是因為單純的家仇而抗日,在動機上顯得有點小家子氣,後來在抗日的過程中,與八路軍新四軍的人有所接觸,經過他們的教導,主角幡然醒悟,抗日的動機就從單純的家仇,上升為國恨。這樣一來,主角的形象立馬金光閃閃。

《抗日奇俠》就是典型的案例,奇俠「女妖」宋無嬌,家人被日本鬼子全部殺害,自己也被鬼子強姦,她僥倖逃出來後,就一心琢磨著要找鬼子報仇,數次單槍匹馬殺進日軍的大本營。

奇俠「鬼魂」鐵柱,從小是孤兒,被一對啞夫妻收養,並教他武功,不料後來日本鬼子殺害了養父母,鐵柱就跟宋無嬌一樣,單槍匹馬的殺鬼子。後來奇俠們在八路軍王營長的感召下,紛紛歸於其麾下,成為救國救民的八路軍戰士。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女妖」宋無嬌,不殺鬼子時也是一名溫婉可愛的少女

最近衝進收視率排行前三的《雪地娘子軍》也是如此,主角楊凱楠在九一八事件當晚,與東北軍戰士一起抵抗日軍,其動機便是,自己的將軍父親當年和大帥張作霖一起被日軍炸死了。導演為了讓這位女將有一個閃亮的登場,讓當時根本就沒有抵抗的東北軍也抵抗了一把。

楊凱楠在共產黨員陸先生等人的感召之下,與多位愛國志士團結在一起,組建了一支抗日游擊隊。她本人也在共產黨人堅決抗日的決心和氣魄感召之下,光榮入黨,並率領部隊加入到東北抗日聯軍的隊伍之中。

由此可見,大家在編抗日神劇時,可以給主角設計一個被日軍摧殘的家庭背景。這種家庭背景,一般都是大戶人家。而且這個大戶人家沒有地主階級的階級局限性,相反,他們一直愛國愛民,溫良恭儉讓。主角的父母都會武功,從小就教主角練武,所以主角長大後才能一個人覆滅一個日軍聯隊。

當日寇來犯,並想收買主角的父母當漢奸時,主角的父母必然是大義凜然,怒斥敵人的,然後羞惱成怒的日軍就殺害了主角一家。從家庭美滿到家破人亡,主角的內心必然是非常悲痛的,而這,就成為主角抗日殺敵的最初動機,同時,也讓主角的形象愛恨交織,內心活動豐富多彩。


三、抗日神劇的創新之道

現在的抗日神劇,主角躲子彈雖然神乎其神,但也成為了最常規的操作。所以,你再給主角設計躲子彈的能力,就無法再吸引觀眾的注意。連鬼子的子彈都躲不了的人,也有資格走上抗日戰場?

你看人家《利箭縱橫》里的抗日英雄,不但能一個人輕鬆干翻十幾個鬼子,而且,當鬼子對著自己開槍時,他能把自己手上的大刀對著子彈擲出去,子彈與大刀相撞,然後被彈飛。

看到沒有,人家根本就已經脫離了輕功躲子彈的段位。要是當年長城抗戰時,29軍的大刀隊能學到這樣的刀法,就不必只能夜間偷襲日軍了,白天就可以直接去血洗日軍營地了。

再舉個例子,抗日神劇的主角一般都有著逆天的神功,但是現在觀眾看多了,也覺得索然無味。下面給大家推薦一個創新的案例——《非凡英雄》。該劇中,抗日英雄陳小春在關二爺的塑像前祈禱,豈料關二爺竟然顯靈了!

關二爺舞著青龍偃月刀,騎著馬就殺出去,殺得小鬼子鬼哭狼嚎。你說,觀眾能想到這一出?這就是編劇的厲害之處,知道主角開掛已經不新鮮,所幸加入了一個穿越而來的神助攻。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非凡英雄》劇照,關二爺穿越到民國

再者,由於現在主角的神功絕技已經趨於雷同,所以,現在神劇的創新,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那就是活學活用傳統的戰爭技術。比如,《馬上天下》,八路軍指戰員為了攻佔鬼子的陣地,動員十幾頭牛,牛尾巴上綁上火炮,牛頭上綁上刀刃,然後驅使牛群沖向敵軍。結果自然是敵軍被牛群全部秒殺。指戰員說的沒錯,「今天要讓小鬼子們,嘗嘗咱們老祖宗的厲害。」

所以,大家看了這個火牛陣的操作後有何感想?還不趕緊去翻翻《薛仁責征東》、《薛丁山征西》、《呼延慶征南》、《羅通掃北》?

道可道,非常道,抗日神劇的創新之道,難以全面總結,只能靠自己去細細體味。


四、抗日神劇的注水方法

現在的國產電視劇,大多都是鴻篇巨製,尤其是那些大女主戲,七八十集都是基本操作。相比之下,抗日神劇平均四五十集,真的不算長。但是,對於廣大編劇來說,就算只有四五十集,也很難編的圓圓滿滿。所以,這個時候,給劇本注水就成了必須的操作。那麼,如何給抗日神劇注水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其他類型的電視劇中取法。比如前不久上映的某新版金庸武俠劇,導演就用了很多很多的慢鏡頭來湊時間。當然,用導演的話說,這其實不是慢鏡頭,而是更先進的升格拍攝技術。抗日神劇在類型上很像武俠劇,那麼大家也可以用這種更先進的升格拍攝技術來給抗日神劇湊時間。

還有很多很多年前的經典《西遊記後傳》,導演為了拖時長,就把一個武打動作重複播放三遍,甚至七八遍,開創了鬼畜打戲的先河。抗日神劇這麼多打戲,完全也可以借鑒這種鬼畜操作。

注水之通法,第一,加入很多狗血的套路,比如剛剛播出的《雪地娘子軍》,光是一個娃娃親+搶婚的劇情就拍了好幾集。後面還有某土匪死活愛上了女主角,但是女主角死活瞧不上該土匪的劇情。不過人家片方也明明白白的說了,「該劇並沒有一味展現國讎家恨,而是以王笛飾演的楊凱楠情感線展開,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雪地娘子軍》劇照,抗日也不忘秀恩愛

第二,給次要的配角加戲,比如《人民的名義》里,就給某個次要配角黃毛加了很多很多戲,從而成功地將原計劃的40集拖成了55集;

第三,給劇中角色安排很多廢話,讓角色都像話癆一樣,一句話車軲轆來迴轉,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案例就是《隋唐英雄5》里的一段,「這裡有多少同夥?」「這裡是一個人。」「十一個人?」「不是十一個人,而是一個人。 」

「二十一個人?說!他們都藏哪兒去了」「你聽錯了,其實一個人。 」「七十一個人,你當我傻呀,這麼小的地方! 」「傻瓜,你又聽錯了,這裡就是一個人。」「九十一個人!」「二百五,是一個人。」「二百五十一個人,你真以為我傻呀 」。

說實話,這段話簡直可以原封不動的複製粘貼到咱們的抗日神劇劇本中,用於八路軍找日本兵或者日本兵找八路軍的場景中;

第四,就是把一件很簡單的事反反覆復的拍,代表作《老九門》里,一部盜墓片,結果直到第18集才開始下墓。那麼,前面主角們都在幹什麼呢?

前面拍的都是,佛爺請二爺出山,二爺不想出山;八爺請二爺出山,二爺不願出山;美國人請二爺出山,二爺不要出山;日本人請二爺出山,二爺不願出山。導演可能是想用整整十七集的時間,來充分塑造二爺傲嬌的性格。

這種套路也可以運用到抗日神劇中,比如,我們可以設計某位民間的大俠,國軍軍統請大俠出山,大俠不想出山;八路軍請大俠出山,大俠不想出山;日本鬼子請大俠出山,大俠不想出山;地方實力派請大俠出山,大俠不想出山。這麼一來,劇集不就被水注的充分膨脹了么?

但是,古人云,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借鑒別人的操作,效果總是有限。所以,給抗日神劇注水,還得自己推陳出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注水之法。

五、抗日神劇的一些默認設置

抗日神劇有一些默認設置,這些設置,類似於偶像劇中主角失戀了就必然會下雨一樣,都是行業慣例。

1、鬼子雖然把主角團團圍住,並且都拿著槍瞄準了主角,但就是不開槍,非要等主角把pose做完美了,技能值蓄滿了,然後才想起來開槍。不過,時間是寶貴的,現在才開槍,為時已晚,這些鬼子直接就被主角團滅了。

2、鬼子被主角從天而降,突然襲擊,他們在一陣慌亂中,既不選擇拿槍射擊,也不選擇用手榴彈炸主角,反而一個個都不要命的衝上去與主角肉搏,結果可想而知,全都被直接打進了靖國神社。

3、鬼子開槍打主角,要麼就是只往主角的旁邊打,要麼就是子彈被主角靈敏的動作躲過。而主角開槍打鬼子,基本上是不用瞄準的,隨便對著鬼子開兩槍,鬼子就一命鳴呼了。當主角開槍需要瞄準時,那一定是在用傳說中的槍斗術,是為了讓子彈拐彎,打中位於主角視角死角中的敵人。

4、並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有「鬼魂」鐵柱那樣可以飛行的輕功,但有時劇情需要主角飛行,怎麼辦?這時候可以給主角安排一些道具,比如拴在房樑上的繩子,主角可以握住這根繩子,在空中360度旋轉掃射敵人,然後敵人就像被李笑來收割的韭菜一樣,紛紛倒地。

指南說到這裡,就此結束。最後,我要給大家安利一部由日本拍攝的抗日劇,《レッドクロス: 女たちの赤紙》(《紅十字 :女人們的紅紙信》)。這部劇著眼小人物和女性視角,從一個日本小護士的角度展開戰爭故事。一名日本護士來到中國的東北地區(滿洲國),從一名日本陸軍醫院護士,變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該劇向我們展現了那個時代中國人民所遭受的戰爭苦難。在劇中,女主人公有「中國人的生命和日本人一樣尊貴」、「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人,面對生命,不能有差別」這樣富有正義感的台詞。該劇的劇情還包括中國人救日本小孩、日本孩子在中國被日本人拐賣等內容。沒有中國的奇俠,也沒有日本的蠢貨。

有這麼一個片段,我覺得很感人。當日本戰敗,日本女護士面對解放軍,萬分驚恐,因為很多蘇聯兵凌辱過日本女護士,她們害怕解放軍也會做出同樣的舉動:「如果再被玷污的話,就真的不想活了」。

解放軍戰士卻發表了如下宣言:

「衝擊-反應」模式:抗日神劇編劇進階指南

其實,推薦這部劇的目的是想表達我的一個想法,我們拍戰爭片,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覺得戰爭很酷潮、很好玩、很帶勁,而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民族曾經經歷過的痛苦,我們的人民曾經為了國家存亡而付出的血淚,我們的文化中那種永不言敗的偉大精神。通過戰爭片,大家會更加熱愛和平,反對戰爭,而不是有一種看了就想上戰場的衝動。

因為,「你唯一熱愛戰爭的理由,就是你沒參加過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修長城清修廟」,推崇喇嘛廟的乾隆是否比朱元璋更明智?
近代日本政府企圖廢除不平等條約,最後為何都失敗了?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