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古人智慧不可小覷,考古發現6千年前的瓮葬,專家說:很有創意

古人智慧不可小覷,考古發現6千年前的瓮葬,專家說:很有創意

古人智慧不可小覷,考古發現6千年前的瓮葬,專家說:很有創意 | 文 三隻眼文齋

半坡氏族文化遺址被發現以後,一副距今6千年的石器時代居民的生活畫面徐徐展開。那時的人們已經逐漸走向農業和漁獵並重的定居生活,考古專家發掘出46座房屋,處於中心的大房子佔地160平方米,是整個居住區的核心,也是氏族的公共建築,是舉行集會之地。居住區周圍有一條大圍溝,應該是起防禦野獸和引流暴雨的作用。

考古發現半坡氏族社會雖然已有少數較為穩定的婚姻關係的家庭,但大多數有婚姻生活的婦女還是面對著不定期來訪的不同男性,類似一些少數民族的走婚形式,因此,子女一般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一點也可以從氏族的墓葬中看出。在大圍溝的北面是半坡部落公共墓地,墓地裡面多以單人葬為主,也有少數雙人或四人合葬的。

墓穴中埋葬的死者一般頭部向西,有仰身葬、俯身葬、直肢葬、側肢葬、瓮葬等多種方式,在這些喪葬中,以兒童的瓮葬形式最為特別,完全不同於成人下葬的形式。半坡出土的兒童瓮棺共有73個,但這些夭折的兒童大多不葬在公共墓地,而是置於瓮棺內,埋葬在母親房屋的附近。這可能是因為成年人對孩子的愛護,防止野獸傷害他們的屍體;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太小,還未行「成丁禮」,所以不能埋入成人的公共墓地中。考古學稱之為瓮棺葬,這形成了半坡人的一大特色。

由於當時人們生存條件很差,生活十分艱苦,疾病流行,兒童死亡率很高。兒童夭折後,大人將其屍骨放入陶瓮中,蓋上蓋子,埋於地下。較大的孩子則用兩個陶瓮對起來埋。這些陶瓮以及瓮蓋不是專門燒制的,而是隨機將日常生活中的儲物器皿拿來用於埋葬。因此,出土的瓮棺規格不同,形狀各異。其中瓮蓋也不盡相同,由陶片、陶缽以及陶盆等隨機組成。

專家研究了出土的瓮葬的陶棺,發現陶棺的結構頗有創意,體現了半坡人的智慧。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蓋的盆上,有一個小孔,有的鑽成很規則的圓形,有的則是敲擊成不規則的形狀。小孔上往往還加蓋一塊小陶片,陶片內、外表面還塗有紅色顏料。在這裡出土的那隻大名鼎鼎的人面魚紋盆其實就是瓮棺的蓋子,它的底部就有個小孔。

那麼,為何兒童的陶棺是兩隻對扣的陶瓮組成的呢?在這一點上,專家們又對6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和創意讚嘆不已。專家認為,當時的半坡人雖然對生死還沒有徹底的認識,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粗淺認知,「瓮棺葬」使用兩個對扣的陶棺,是人們模擬出「子宮」的形狀,希望孩子能安全地呆在「母體」內,以加速夭折的孩子的二次轉生。

其實,除了半坡文化之外,也有另外的文化出現過瓮葬,有的地方甚至還有成人瓮棺。據推測,成人瓮棺葬的墓主可能是某些原始氏族部落的精英人物。關於瓮蓋上面具有創意的小孔,專家目前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是與人們的信仰有關,認為小孔可以供死者靈魂自由出入;第二種猜測是由於當時技術落後,人們還不能完全分辨死和昏迷,幼兒常常出現「假死現象,因此成人心存孩子復活的饒幸念頭,鑿小孔供兒童「呼吸」。但無論是哪種原因,蓋上的很有創意的小孔,都象徵著生者對死者、長輩對晚輩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定期「反省」,給自己的心靈的噴一次清洗劑
佛說:佛門本無門 下一句話讓人大徹悟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