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正念

修行正念

菩薩進趣菩提所修之三種法門。即:(一)智慧門,知進守退為智,知空無我為慧;依智故不求自樂,依慧故遠離貪著。

(二)慈悲門,拔苦為慈,與樂為悲;依慈故拔一切眾生之苦,依悲故遠離無安眾生心。

(三)方便門,正直為方,外己為便;依正直故生憐憫一切眾生心,依外己故遠離供養恭敬

智慧門屬自利,慈悲門屬利他,方便門則自利利他雙行。然三門雖分,實則不二,智即悲,悲即智,是為智悲雙行以攝化眾生而成方便門。

諸法依因緣生起而無自性,謂之空;若證得此空性,則得解脫而趨入涅盤,故稱為空門。

修行人是很自然的,跟做夢差不多,這叫生命觀境,它是真實的生命,不是夢境。三昧境,在三昧中的境界很清楚,是進入法身的一個關口。

如夢觀,紅塵中知道的狀況,對相要運作,不要怕它。就你的因緣來運作你身邊所有的相,然後,不執著它,這叫離相,或即相離相,修如夢觀。就那個相,離那個相,必須用它。所有的相,都是媒介,借你用,用完就丟,不要黏著它。

對紅塵中必須珍惜運用它,用完放下不執著它。對紅塵中一切人事時地物,通通是虛幻的,都是媒介,必須運用它,不能逃避,運用而不執著,這就是功夫,大乘特別重視這個,叫如夢觀,在紅塵不染紅塵。小乘法不修這個,叫犯戒。

文殊師利。如來者名為法身。文殊師利。如來不生無生。文殊師利。如來無名無色。無言說無心意意識。文殊師利。如來無分別離分別。

文殊師利。言如來者。名為空不可盡相。盡際實際。空平等一切法際不二際。常不可知處際。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一切處無分別離異分別。非下非中非上。

如是文殊師利。一切法無分別離分別。非下非中非上。何以故。一切法不可得故。文殊師利言。一切法不可得者。是一切法平等。言一切法平等者。是平等住。言平等住者。即是不動。言不動者。是一切法無依止。言一切法無依止者。彼無心定住。言無心定住者。即是無生。言無生者。即是不生。

若如是見。彼心心數法畢竟不顛倒。若畢竟心不顛倒者。彼行者能得如實。若能如實得者。彼不起戲論。若不起戲論者。彼不行一切法。若不戲不行者。彼不在生死。

若不在生死者。彼不能動。若不能動者。彼法不能相違。若法不能相違者。彼隨順一切法。彼隨順一切法者。彼法性中不能動。若法性中不能動者。彼得自性法。若得自性法者。彼無所得。

何以故。依因緣生一切法故。若依因緣生一切法者。彼常不生。若常不生者。彼常不可得。若常不可得者。彼得實際法。若得實際法者。彼不共一切法住。

若不共住者。彼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者。彼得法中住。若得法中住者。彼得修行正念法。若得修行正念法者。彼無一法非是佛法。何以故。以覺一切法空故。

文殊師利。覺一切法空者名為菩提。菩提者名覺一切法空。空者即是菩提。如是空無相無願。無作無行。無依無生。無取無處。覺如是法者名為菩提。菩提者名為修行正念。

文殊師利。言修行正念者。不取不舍即名正念。不觀不異名為行。不著不縛不脫名為行。不去不來名為行。

文殊師利。正念行者。彼處無行無利無果無證。何以故。文殊師利。心自性清凈故。彼心客塵煩惱染。而自性清凈心不染。而彼自性清凈心。即體無染不染者。彼處無對治法故。

若本凈者即是不生。若不生者彼即不染。若不染者彼不離染法。若離染法者。彼滅一切染。

以何等法滅一切染?彼不生。

若不生者是菩提。菩提者名為平等。平等者名為真如。真如者名為不異。不異者名為如實住一切有為無為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作福田 的精彩文章:

無論眾生示現什麼相,皆我師之開示
出家人真是大福報

TAG:眾生作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