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敵軍6萬鐵騎兵臨帝都,大將親率精銳勤王,皇帝:殺了他

敵軍6萬鐵騎兵臨帝都,大將親率精銳勤王,皇帝:殺了他

談到歷史上含冤而死的名將,大夥第一印象肯定是岳飛,在大宋江山風雨飄搖之際,岳飛挺身而出,率「岳家軍」南征北戰,屢屢擊敗金軍,將不可一世的「鐵浮屠」、「拐子馬」打得懷疑人生。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名將,一位給大宋帶來「中興」之功臣,卻死在宋高宗、秦檜等妥協派屠刀之下,血染風波亭,實乃千古奇冤也。岳飛死後四百多年,大明帝國的一位名將也同樣含冤而死,而且還是受凌遲而死,又是一千古奇冤。當敵軍6萬鐵騎兵臨城下時,他親率9000精銳回師勤王,擊敗敵軍後,皇帝卻下令逮捕他,而後將其凌遲處死。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廣西藤縣人,明朝末年著名戰將,有力挽狂瀾之才能。明朝末年,關外女真崛起,努爾哈赤率鐵騎橫掃遼東,在薩爾滸之戰、瀋陽、遼陽之戰、渾河之戰、廣寧之戰中擊敗明軍主力,並揚言要進攻山海關,氣焰十分囂張。此時,進士出身的袁崇煥單騎出塞,巡視山海關外各戰略要地,回朝便許下:「給我足夠兵糧,一人足矣鎮守」之豪言壯志。由於袁崇煥放出狠話,朝廷便大力提拔他,並讓其出鎮關外寧遠城。1626年,努爾哈赤率13萬騎兵(包括蒙古僕從軍)進犯寧遠,並要求袁崇煥投降。可惜,袁崇煥不搭理他,僅憑手中1萬人馬硬是擊敗了努爾哈赤。此戰遇挫後,努爾哈赤非常鬱悶,想不到自己從戎幾十年,居然被這位小將擊敗了。不久,努爾哈赤抑鬱而死,一說是在寧遠受炮擊,傷重而亡。

努爾哈赤死後,皇八子四貝勒皇太極繼承大汗之位。繼位不久,皇太極為了樹立威信,於是親率10餘萬進攻寧遠、錦州,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等貝勒均隨同前往,陣容堪稱豪華。但是,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一樣,不但沒有討到半點好處,還被袁崇煥、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暴揍一頓,丟下眾多八旗子弟屍體後,狼狽而回。此戰過後,皇太極深知強攻「寧錦防線」行不通,於是便決定繞道蒙古,偷襲關內,讓明朝措不及手。1629年冬,皇太極率眾貝勒,共6萬大軍,以蒙古兵為嚮導,繞道蒙古突破長城防線,進入遵化。當時,關內之地是薊遼總督劉策管轄,並非袁崇煥防區,但他依然率兵救援。

聞知皇太極率軍入寇中原,再次復出的袁崇煥親率9000關寧兵星夜兼程趕回北京「勤王」,關寧兵主力五六萬隨後開拔。可以說,袁崇煥此次是充當前鋒,正面迎擊皇太極麾下八旗勁旅。袁崇煥入關後,先是在薊門堵截皇太極,並布下兵陣,準備玩野戰。可惜,皇太極不敢打,不想跟關寧兵耗下去,於是連夜跑向北京,袁崇煥只好快馬加鞭,「兵不傳食,馬不秣糲」,提前趕到北京。崇禎對此非常高興,於是宴請袁崇煥等將士,並犒賞三軍,以激勵士氣。皇太極見袁崇煥在北京,且布置好兵陣,也只好與之一戰了,雙方在廣渠門、左安門兩次交戰,打得很激烈。袁崇煥兵馬雖少於皇太極,但關寧兵敢於拼殺,在配以紅衣大炮,硬是扛住了女真大軍。後來,袁崇煥命令炮兵轟擊皇太極大營,女真兵退走,明軍贏得北京保衛戰之勝利。

袁崇煥此戰獲勝,實乃廣大將士奮力拚殺之結果。但是,崇禎卻認為是袁崇煥故意放皇太極入關,於是便以「通敵叛國」之罪名將其凌遲處死,可謂是自毀長城了。袁崇煥被關進監獄時,關內永平等四城依然在女真手中,而且是二貝勒阿敏鎮守,明軍無法收復。此時,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朝廷詔令也不回來),讓他帶兵回來收復失地,驅趕阿敏。如此之人,怎會是通敵叛國呢,不知崇禎是如何想的。明朝滅亡後,弘光帝為其平反。

努爾哈赤對其評價:「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乾隆對其評價:「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

梁啟超對其評價:「使督師以前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將不能越遼河一步,使督師以後而能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猶不能越榆關一步,故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洲萬不能得志於中國,後金軍之處心積慮,以謀督師宜也。而獨怪乎明之朝廷自壞長城。」

金庸對其評價:「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衝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四場影響政治格局之戰:一支消沉200年勢力之重新崛起
太平軍擁兵數十萬,為何林鳳祥北伐損失2萬人後就沒再北伐?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