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萬獻初:古詩詞字源詩境講析 《一去二三里》

萬獻初:古詩詞字源詩境講析 《一去二三里》

作者簡介萬獻初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受聘於明倫書院、乾元國學、華夏儒商國學院、海淀敬德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國學會、武大道常書院、中華書局骨幹教師班、深圳中道文化、許慎文化大講堂等多家傳統文化機構,用「解字講經」方法講授《說文解字》、《千字文》、「四書」、「五經」、詩文講析等小學與經學課程。任《辭源》第三版分主編,為《中華大典?音韻分典》副主編。為國家社科重大公關項目「《經典釋文》文獻與語言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中華書局「音義文獻叢刊」主編等。

古詩詞字源詩境講析

《一去二三里》

一年級.上冊

《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yī qù èr sān lǐ

一去二三里,

yān cūn sì wǔ jiā

煙村四五家。

tínɡ tái liù qī zuò

亭台六七座,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九十枝花。

(麻韻–a)

1

注釋

去:從這到那。里:長度單位,一里相當於今500米。

煙村:炊煙繚繞的村子。

亭台:供遊人觀賞、休息之類的亭子。

2

今譯

從這裡一下子走出去好幾里地,(看見了)住著幾戶人家的炊煙裊裊的小村莊,(還看見了)一些亭台,以及許多美麗的野花。

3

字源圖像

去:甲骨文作(前7.9.3)、(甲3073)、(甲764)、(京津4634)。

古時穴居,這個字就像一個人離開所居洞穴(居室)的樣子。所以「去」就是離去,引申為過去。

家:甲骨文作(甲207)、(甲2307)、(佚953),金文作(商代晚期?家戈爵)、(商代晚期?家戈父庚卣)、(西周早期?枚家作父戊卣)。

一座房子,裡面養著一頭豬(而且是頭公豬),意味著古人(父系氏族初期)有了家畜而定居下來了,也就是有了「家」。

亭:《說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

金文作(戰國?陳純釜),古驛道上歇息用的高高亭子。是個形聲字,形符為「高」的省略,聲符是「丁」。

台:簡化前作「臺」。《說文》:「臺,觀,四方而高者。從至、從之、從高省。與室屋同意。」

「臺」也是人們歇腳的四方高地,上加遮頂的建築是「亭台」。甲骨文臺字或作(花502),正像一個腳丫子止於一座房前的樣子。

花:本作「」或「華」。《說文》:「華,榮也。從艸,從。」「,艸木華也。」金文作(西周早期?命簋)、(西周中期?不栺方鼎)、(西周晚期?大克鼎)、(西周晚期?華季益盨)。

高鴻縉《中國字例》:「按字原象形,甲文用為祭名。秦人或加艸為意符,遂有華字。及後華借用為光華意,秦漢人乃另造荂,荂見《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華字為借意專,荂字少用,花字遂獨行。」是說本像滿樹花朵之形,草木都花,加艹成「華(華)」。後來「華」多表示華彩,又造形聲字「荂」,六朝人造更簡單的形聲字「花」。-華-荂-花」是同一字,最後「花」通用了。

4

詩境

陽光和煦的春日,我在村外的小溪邊貪看著這花紅柳綠的春色。也許是那春色太美,也許是那日光太柔和,我竟一時起了興緻,又沿著溪邊走出了二三里。

遠處炊煙裊裊,一個小村落靜靜地卧在小溪的那頭。村子不大,大概只有四五戶人家。他們正忙著做晚飯呢。溪水仍然不停歇地向前流淌著,溪邊的青草地上,有著六七座亭子,大概是給行路的人歇腳的吧。

一群小孩兒正圍著亭子嬉戲玩耍呢。突然,其中的一個小姑娘被亭子旁邊滿滿的一樹花兒吸引了,忘記了其他的小夥伴們,獨自一人站在樹下,踮起腳尖,用她小小的手指,點著樹上的花兒,數著:「八枝,九枝,十枝……」

好書推薦

【萬獻初老師講字解經】系列,教學語文與經典之必備優秀書籍,明倫書院向學友特惠酬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為什麼講究房子要坐北朝南?長知識
幼兒養性,童蒙養正——明倫童學館2019年春季班開啟報名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