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國神速,治國有方,最讓朱元璋擔憂的卻不是這些,為此寢食難安

建國神速,治國有方,最讓朱元璋擔憂的卻不是這些,為此寢食難安

撰文/趙立波

公元1367年的秋天,在逐鹿中原的緊要關頭,朱元璋牽著十三歲的兒子朱標去祭天地。在回來的路上,朱元璋突然對這個少年說:「汝知農之勞乎?」緊接著朱元璋耐心地給他闡述說:「所謂的農民就是從不離開田地,手裡拿著鋤頭,沒日沒夜地幹活,住的卻是茅草屋,穿的是粗布衣服,粗茶淡飯,而我們的錢都是從他們這裡出來的。今天我告訴你這些就是叫你知道要懂得民間疾苦。」《明史紀事本末》。

也是這一年,朱元璋讓朱標回鄉掃墓,朱元璋特意囑咐他要體察民情:「商高宗舊勞於外,周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兒生長富貴,習於宴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山野,其因道途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即祖宗所居,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不易。」《明史》

頗為爭議的朱元璋畫像

對兒子們的教育,無論朱元璋有多忙,都親力親為,事無巨細,隨時告誡他們不要忘本,要居安思危。此外,朱元璋對於子孫驕奢風氣和歷代亡國均給予了強烈譴責「居高位者勿驕,處佚樂者勿侈。驕者善言不入,而過不聞。侈則善道不立,而行不顧。如此者,未有不亡。」他甚至決絕認為,如果子孫教育不好,再大的家業也不會流傳多遠。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單靠他一人教育是忙不過來的,為此,朱元璋給他們挑選了一流教師進行教育。他對顛中侍御史郭淵友說:「諸生於文藝習矣,然與太子處,當端其心術,不流浮靡。」特意「建大本堂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諸王,分番夜直,選才俊之士伴讀。」他親自參與檢驗學業水平,借古喻今,對孩子們加以訓誡。有一次,「太祖御文樓,太子侍側,因問『近與儒臣講說經史何事?』對曰:『昨講漢書七國叛事』。遂問:『此曲直孰在?』……」《明實錄附錄?太祖寶訓》

朱元璋與文士

還有一次,朱元璋詢問皇太子學業,最近在讀什麼書?回答說:「昨看書至商周之際。」朱元璋接過話頭說,看書要知道古人為君之道的錯與對,最後告誡說:「君道以事天愛民為重,其本在敬耳。」不光如此,有一天朱元璋退朝,看到皇子們圍在身旁,指著宮中空地說:「此非不可起亭館台榭為游觀之所,今但令內使種蔬,誠不忍傷民之財,勞民之力耳。」《典故紀聞》本來可以蓋一些遊玩設施,卻因為不忍動用大量勞力作罷,讓內廷人員種菜,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他不折騰老百姓的良苦心地。

在朱元璋看來最寶貴的是他花了六年時間,七易其稿的《皇明祖訓》,在他看來,這是能保護大明王朝的看家法寶。早在洪武二年(1373年)在政治初步運行後,就投入了大量精力組織編纂《皇明祖訓》。並嚴肅告誡:凡我子孫,欽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地告誡子孫後代該如何做皇帝,在長於婦人之手的兒孫們,如何能夠不成為紈絝子弟,是他最焦灼的一件事情。

除了對兒子們的親自訓誡外,他經常是以身作則的勤苦工作。比如在其執政中期的某一周,內外上交的奏疏多達一千六百六十件,涉及三千三百多件政務需要處理。平均每天要處理兩百多件報告,四百多件事,對此他曾說「朕夙興視朝,日高始退……恆默坐審思,有未當者,雖中夜不寐,籌慮得當,然後就寢。」《明太祖實錄》

在他給兒孫們的《皇明祖訓》中頗為自信地說:「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餘年,親理天下庶務,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歷。」就是告誡這些孩子,要懂基層,能吃苦,才能通透。

皇明祖訓

朱元璋對功臣、對朋友到後期翻臉無情,痛下殺手,對子孫卻慈愛有加。對此《皇明祖訓》明確記載:「凡朝臣奉使至王府,或因使經過見王,並行四拜禮。雖三公、大將軍,亦必四拜,王坐受之。」 朱元璋還是覺得不夠,又在此後規定:「若使臣道路本經王國,故意迂迴躲避,不行朝王者,斬。」甚至從「如何行政「、「如何執法」 的大章法到「如何安排日常起居」「如何管理後宮」等微末細節。甚至他的思維里隱藏著一些至今不能理解的想法「凡宮中遇有疾病,不許喚醫入內,止是說症取葯。」在他的心血之作《皇明祖訓》中已經顯現出他擔心日後子孫不睦,互相殘殺的隱憂。在二十六個兒子中,長子朱標是太子,其餘的二十五個如狼似虎的兄弟如何管理讓朱元璋煞費苦心。他甚至以哄小孩子的口氣告訴他們說:「凡自古親王居國,其樂甚於天子。何以見之?冠服宮室車馬儀仗亞於天子,而自奉豐厚,政務亦簡。」就是說,做皇帝是苦差事,做王爺吃喝不盡,還不用多操心。

建文帝畫像

生怕說得沒有力度,朱元璋又拿出警告說:「凡古王侯,妄窺大位者,無不自取滅亡,或連及朝廷俱廢。蓋王與天子本是至親或因自不守分,或因奸人異謀,自家不和,外人覬覦。」最後被一窩端。總之,朱元璋除了讓兒孫們懂得吃苦學習外,就是要以這套家法貫穿整個大明王朝,如此必能長治久安。為此朱元璋為兒孫們操碎了心,在其生前,該做的都做了,甚至不該做的也都做了,這個操心的老祖父成了整個大明最苦心的人。然而遺憾的是,在其死後,他的兒子朱棣公開推翻他的既定方針,至於他更擔心的兒孫們不學無術,在明朝中後期更是出現了數位「奇葩皇帝」,讓朱元璋的《皇明祖訓》蒙上了厚厚灰塵,無人打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衛青:成就漢武帝打擊匈奴的起航之帆,一生最大志願就是不被鞭打
乾隆:盛世心態下泥石流式收藏,逢年過節珍品都逃不出乾隆掌心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