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欽差大臣打了敗仗想回家 乾隆:你乾脆死了算了

欽差大臣打了敗仗想回家 乾隆:你乾脆死了算了

1735年,雍正皇帝病逝,乾隆皇帝即位。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皇帝掌握朝政大權後,對鄂爾泰、張廷玉等一班前朝老臣進行了裁抑,另外開始培養自己的力量。於是,年輕的訥親得以入值軍機處,在朝廷里嶄露頭角。

乾隆皇帝之所以信任訥親,當然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訥親是滿洲鑲黃旗人,根正苗紅。另一方面,訥親是清朝開國大臣的後代,祖父輩都在朝廷擔任要職,姑母還是康熙皇帝孝昭仁皇后,屬於自己人。同時,訥親在雍正朝沒有參與拉幫結派,又有清廉的美名。

有了皇帝的信任,訥親自然青雲直上,不在話下。

1745年,訥親已經晉陞為保和殿大學士,兼任領班軍機大臣,負責管理吏部和戶部兩個重要部門。在上朝時,訥親的位置已經在三朝元老張廷玉之前。面對浩浩蕩蕩的皇恩,連訥親自己都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謙虛地表示,不敢位居張廷玉之前。

乾隆皇帝為表示滿漢一家親,便稍作平衡,規定上朝時張廷玉在前,訥親在後。但在內閣行走的名單上,要將訥親的名字放在前面。

其實,就算張廷玉的名字放在訥親的前面,也不能掩蓋訥親的權力遠遠高於張廷玉的事實。

然而,一個人站得越高,摔得也越重。當訥親走上人生的巔峰後,就不得不迎來下坡路。

當然,訥親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滑鐵盧」,會是在遙遠的四川。

1746年,四川發生著名的「大小金川之亂」。乾隆皇帝先是派川陝總督張廣泗領軍前去平定,沒想到進展非常緩慢。乾隆皇帝將正在山東賑災的訥親召回來,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大小金川參與平叛。乾隆皇帝認為,「由可信大臣親履行間,既可察明軍中實情,據實入告,又可相機指示,早獲捷音。」乾隆皇帝打得一手好算盤,不料卻把訥親推向了絕境。

原因很簡單,訥親或許並不是一個平庸的大臣,他在處理一般政務上的確有一套,也很精明能幹,可畢竟從來沒有打過仗,軍事才能上完全是一張白紙。訥親到了前線後,掌握了軍事指揮權,他不懂裝懂,瞎指揮,依仗清軍在數量上的優勢,盲目出擊,使得清軍連吃敗仗,損兵折將。

張廣泗礙於訥親的身份,一昧對他阿諛逢迎。可在打了敗仗後,又對他輕視。這樣一來,訥親與張廣泗發生了矛盾,搞得軍隊里人心渙散。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這仗啊,越打越被動。

這時候,偏偏訥親又萌發了逃離大小金川的想法,上書朝廷,請求回京。本來乾隆皇帝有將訥親、張廣泗召回京師述職之意,但訥親主動申請回京,讓他感覺臉面丟盡,「不重治其罪,將視朕為何如主?」於是,乾隆皇帝下旨,將訥親就地革職,進行審訊。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就在這時,有人揭露訥親在打了敗仗後,還推卸責任,說:「金川事大難,不可輕舉,此言不敢入奏。」意思是,朝廷根本就不應該對大小金川用兵。這完全是在甩鍋給乾隆皇帝嘛。乾隆皇帝大為光火,怒斥:「誤國之罪可勝誅耶!」

於是,訥親就死定了:「著舒赫德將訥親帶往軍前,會同經略大學士傅恆,一面訊明,一面即將伊祖遏必隆(訥親祖父)之刀於營門正法,令軍前將弁士卒共見之。」

這時,離訥親步入人生巔峰狀態的1745年才過去3年。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在除夕之夜偷襲清軍 被清軍名將反殺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