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愛嘆氣,勿忽視,可能隱藏著這些健康問題!

愛嘆氣,勿忽視,可能隱藏著這些健康問題!

生活中

不少人有「長吁短嘆」的習慣

有些人是因為工作生活壓力

有些人則是習慣性的「嘆上一口」

從中醫理論來說

這種現象可能隱藏健康問題

下面來看看

常嘆氣背後的健康危機

並學學如何免受嘆氣的傷害

愛嘆氣,可能是肝鬱氣虛

嘆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習慣性嘆氣或不自覺的想嘆口氣,可能就是身體出問題了。

在中醫理論中稱「嘆氣」為「善太息」,與情緒波動、神經功能紊亂、陰氣虧虛有關,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口唇乾裂、四肢麻木等癥狀,是肝氣不舒、陰血虛弱的典型表現。

肝鬱

由於情志所傷、所欲不遂,或強烈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鬱滯、胸中氣機不利,只得靠每次嘆氣來使胸宇得舒。

具體癥狀有胸悶不舒、長吁短嘆、神情黯然、口苦眩暈、苔白等。

氣虛

有時候一些人明明心情不錯,但卻經常嘆氣,中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由於勞傷過度或久病失養,而致氣虛、宗氣不展,欲得嘆息而後快。

人抑鬱久了,會耗傷氣血,所以郁者多夾虛,而陰虛也會致郁。

氣虛所致的嘆氣具體癥狀有常欲嘆氣、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質淡、舌體胖等。

肝鬱、氣虛牽扯多種病

中醫認為,「百病皆生於氣」,氣不順,氣血經絡不通最傷肝氣,會導致肝氣鬱結,也就是肝鬱

肝氣停滯在喉結,會出現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甲亢、甲減等異常;

停滯在乳腺,則為乳腺增生、結節、腫瘤等。

氣虛並不是一種疾病,但卻會給健康帶來困擾。如果一個人平時說話聲音低弱、氣短懶言、精神頭不足,總覺得容易疲勞、容易累,那他多半是個氣虛體質的人。

這種體質的人由於身體機能低下,抗疾病能力弱,往往會有不耐受風、寒、暑、濕邪的特點,容易受外邪侵襲,易患感冒、咳嗽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症。

防肝鬱、氣虛,按這些穴位

肝鬱的人,不妨試試以下方式調節情志:

點壓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合谷穴,能使人愉悅;

多進行自我調節,尋找釋放壓力的合適方式,比如多和幽默的人接觸,聽聽旋律悠揚的歌曲;

泡佛手、玫瑰花、綠萼梅、茉莉花、薄荷、香附等代茶飲都可寬胸理氣。

低強度、多次的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氣虛體質人群的臟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對其抗病能力有一定改善作用。

下面五種簡單的鍛煉方法,不妨堅持練習。

1

拋空

端坐在椅子上,左臂自然屈肘,掌心向下放在大腿上;右臂屈肘,掌心向上,模擬向上拋物的動作3~5次,然後換左手重複以上動作。以上全部動作為1組,每天練習5組。

2

盪腿

選一個較高的椅子,兩腳懸空,前後擺動10~15次,逐漸增加擺動的幅度,每天練習3~5次。

開始擺動腿前,也可以在座位上小幅度、緩慢地左右轉動身體3次,以加強益腎強腰的功效。

3

摩腰

端坐在舒適的座椅上,適度松解上衣及腰帶,兩手掌掌心相對,快速摩擦至略發熱後,將兩手掌心置於後腰,進行較快的上下摩擦。

手掌變涼後,再次搓熱掌心,繼續重複上述摩腰動作,直到腰部感覺發熱為度。每天做3~5次為宜。

4

默念「吹」字

兩腳併攏直立,兩臂從體側提起,向後與腰部摩擦3次後,緩慢、勻速轉至體前,呈抱球狀。

隨後身體微微下蹲,下蹲同時呼氣,心中默念「吹」字,然後慢慢吸氣、站起,同時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

連續做6~10次為一組,每天做3組。

5

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取穴時可以將同側手的掌心置於膝蓋處,手掌貼膝蓋自然下垂,無名指指尖處約為足三里穴。

按摩時可以拇指點按或點揉足三里,每側30秒,左右交替重複3~5次。按摩的力度以按壓後拇指指甲變白為度。

看完此文知道了,原來嘆氣是身體出問題了~

收好這篇文章,同時也轉告給親戚朋友,提醒他們注意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人這一輩子,說的簡直太精闢了!
口苦等於上火?中醫有話說!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