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肯定不知道,音樂和數學還有這樣的巧妙聯繫!

你肯定不知道,音樂和數學還有這樣的巧妙聯繫!

撰文/王江山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do, re, mi……」隨著這幾個簡單的音節,我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堂音樂課,數字簡譜以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階,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

提到數學與音樂的關係,我們所能想到的第一個有關音樂與數學的結合,也許就是這7個基本音階了。但你可曾想過,這些音階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呢?讓我們回到2500年前,追隨大名鼎鼎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腳步,看看他是怎麼解答的吧。

畢達哥拉斯素描像(繪圖/朱宇彤)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他認為「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本質」,是「存在由之構成的原則」,而整個宇宙是數及其關係的和諧體系。

據說,畢達哥拉斯曾在散步時路過一家鐵匠鋪,鐵匠鋪里傳出的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吸引了他的注意,他走進去,發現這些美妙的聲音原來是源於鐵鎚和鐵砧的大小不一,故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這同時也激發了他的思考。那麼,這些音樂的和諧與什麼有關呢?

眾所周知,畢達哥拉斯開創了自己的數學學派,該學派信奉數是萬物的起源,因此宇宙和諧的基礎應當是完美的數的比例,而音樂之所以給人以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因它有著一種和諧。在這種意識的啟發下,畢達哥拉斯用不同的樂器做了許多的實驗,進而發現聲音與發聲體體積有著一定的比例關係。而後,他又在琴弦上做了試驗,發現只要按比例劃分一根振動著的弦,就可以產生悅耳的音程,而它們彼此間是存在著比例關係的。

那麼,這個比例是什麼呢,能不能通過數學的方法計算出來?畢達哥拉斯又進一步進行了實驗。經過更多的實驗和推算,畢達哥拉斯發現,當弦長比分別為2∶1、3∶2、4∶3時,發出的音律最為和諧。這就是我們後來所使用的「五度相生律」

豎琴(繪圖/朱宇彤)

畢達哥拉斯當年做測試時用的很可能就是豎琴。豎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可以認為它是一切古典式弦琴的起源。它所發出的音色空靈純凈,清澈動聽,作為和聲伴奏極具感染力,而獨奏時又能演繹柔和優美的抒情片段 。

那麼,為何弦長符合這些比例時,我們會覺得音樂和諧悅耳呢?

眾所周知,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但音的頻率是按照等差數列排列的,同一根弦,其有效弦長與發音頻率成反比關係。因此,當撥動一根弦時,其各等分點為界的弦也在各自振動,因而會產生一系列的音,我們將這些音稱作「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第三泛音」……而這些音之間,某些分界點產生的音連接起來會顯得特別優美,我們可以說這些是泛音列中佔優勢的音程關係。而按照畢達哥拉斯的發現,這些純音程的頻率之比都是最簡單的自然整數比。

美的東西,總是簡單而和諧。依據五度相生律產生的基礎音階構成的旋律,按照任意的方式組合,都有各自的美感,而將全部半音階推算出來後,旋律的緊張度和動力性會得到增強,更能產生旋律之間動態的美感和張力。

正如萊布尼茨的名言所說:「音樂是數學在靈魂中無意識的運算。」音樂正如有情緒的數學,而數學則像最純粹的音樂,樂音激蕩,而數字翩躚,音樂與數學恰似人類心智開出的兩朵玫瑰。就讓我們沉醉其中,縱情感受它們的魅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風箏效應」,竟能助力飛機直上雲霄?
「荒蕪之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存在哪些奇異植物?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