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8首哲理古詩詞,句句金玉良言,引人深思!

8首哲理古詩詞,句句金玉良言,引人深思!

8首哲理古詩詞,句句金玉良言,引人深思。

1.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要想看得遠,就得站得高。說明了這樣一個人生哲理:凡事立意要高,視野要廣,才能有與眾不同的境界,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才能有過人的獨到之見;只有具備大眼光,才會有大作為。

2. 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南朝·梁·蕭綱《夜望單飛雁》

找知道我們會在半路上失散,還不如一開始便獨自飛行了。這句詩從孤雁的角度總結的生活經驗,頗具人生哲理,指人應當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

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北宋·蘇軾《題西林壁》。

這兩句詩描寫了詩人身臨廬山之中觀看廬山而不能看清其全貌的感受,揭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說明了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須脫身於該事物,客觀冷靜地觀察分析,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貌,不要為局部的表面現象所迷惑,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4. 發衰辭頭,葉枯辭樹;物無細大,功成者去。——唐·白居易《齒落辭》。

頭髮衰老就辭別頭皮掉了,葉子乾枯就脫離樹枝飄落了;事物無論是細小的還是巨大的,完成了它的使命、功業就會終結歸去。這句話以掉頭髮、落樹葉等日常事情為例,說明事物都具有有始有終、「功成」而去的規律性和必然性。

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宋·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半畝方塘一鑒開》

請問方塘里的水,為什麼能夠如此清澈?那是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進來的緣故。詩句寓深刻的哲理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鮮明自然,寓於理趣,是詩人以理語為詩的膾炙人口的佳句。

6.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宋代蘇軾詩《琴》

如果琴的聲音是從琴中發出來的,那為什麼放入匣中的時候,琴不發出響聲呢?如果琴聲是從指間上發出的,那為什麼不從指間上蜻蜓呢?這句話說明事物是相互作用的。

7.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青山重重畢竟也不能阻擋住滾滾江水向東流去。詩句是說青山可以遮住人的視線,使人看不到北方的京都,終究遮不住流水東去。詞句喻指即使世事渾濁、不遂所願,但歷史潮流滾滾前行終究阻擋不住。

8.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遊《游山西村》。

山巒重疊,溪水迂迴,人們以為前面沒有路了,硬往前走,忽見柳樹成蔭、山花明艷,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詩句寫山間農村獨特景色,其中蘊含著生活哲理:在困境和無望中會存在著新的境界和轉變的契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雙子小天使 的精彩文章:

10句詩詞話池潭,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描寫細雨的10句古詩詞:上陽秋晚蕭蕭雨,洛水寒來夜夜聲!

TAG:國學雙子小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