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捂4處,一年無病!捂哪裡?捂多久?怎麼捂?快來了解一下!

春捂4處,一年無病!捂哪裡?捂多久?怎麼捂?快來了解一下!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春天,根據時令養生保健,獲得最大功效!

老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講究,絕不是「不減衣服」這麼簡單。

春季捂對4個位置,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春季氣候多變,冷熱不定,是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通過簡單的方法就能達到保養的效果!

01

春捂的益處

1、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體保持恆定的溫度:

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

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

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就會破壞人體恆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2、「春捂」有利於抵禦風寒。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甦,原先處於「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當冷風襲來時,就能長驅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3、「春捂」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許多人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岐黃小廣告

蘄艾艾灸貼,特別適合對艾煙過敏,或出差在外不方便艾灸的人群使用;哪裡不舒服就哪裡貼上一片,溫陽通絡,驅寒祛濕,貼在肚臍上,對宮寒痛經女性也特別適用

01

「春捂」應該捂多少天?

「春捂秋凍」的意思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增加衣服。

「春捂」究竟應該捂多少天呢?

專家表示, 一般情況下,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多捂7天左右,體弱多病或高齡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不適應而受寒,從而誘發疾病。

01

春捂:能嚴防5種嚴重後果!

醫學氣象學顯示: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

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急診科主任表示:

「最近醫院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病人很多,冷空氣刺激是主因,尤其是老年人,適應能力差,因為血管硬化更為嚴重,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冠狀動脈梗塞」。

春捂講究「上薄下厚」

歷來,古代醫家都強調「春捂」,也就是「春不忙減衣」。民間所謂的「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髮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孫思邈曾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現在的人也早已認識到,如過早脫去棉衣,極易受寒,寒則傷肺,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病。

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理。不忙脫衣,「春捂」 得法,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

岐黃小廣告

咳喘消炎貼(鼻炎 咳嗽 咳喘 ) ,一袋60片。主要成分:細辛、肉桂、白芥子、甘遂、螞蟻、槐花、吳茱萸、乾薑、白芷。這款小葯貼作用十分強大,主要通過這些溫陽、驅寒、通絡、解毒的特製中草藥貼,作用在穴位和皮膚上,簡單方便,深入滲透,調理各種肺系、呼吸系統的毛病,比如鼻炎、咳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對於家中年老體衰、肺不大好的老年人、以及老是感冒咳嗽的小朋友,還有鼻炎經常發作的中青年,都可一試。

春捂溫度:15度

把握好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4個部位捂住了!保證一年的健康!

春捂不是穿棉襖,包滿全身反而容易讓身體變得虛弱,捂的位置有重點:

早春時節,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臍這四個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春捂第一個關鍵

手腕

守全身血脈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主治病症

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02

春捂第二個關鍵

腰眼

腎好一切都會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方法

除了點按以外,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

03

春捂第三個關鍵

小腿

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位置

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4春捂第四個關鍵肚臍

啟動胎息能延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聚氣法

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

意守法

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闕,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春捂秋凍,四個字凝聚著中國5000年的中醫智慧、百姓的期望。

大家按照方法捂一捂,身體整體抵抗力都會好很多,一整年身體都順順的!

一定要告訴更多朋友哦~

「好看」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這水果被國際公認為強致癌物,我國卻還有6000萬人無法自拔!
民間「三味中醫」,三三之方!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