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秦檜因為主張向金人割地、稱臣、納貢和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殘害忠良而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但實事求是地說,秦檜能由一個私塾先生一步步爬到宰相高位,並把持南宋朝政近二十年,確實也有其過人之處。下面是我們為大家整理幾則關於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的故事: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

南宋初年,京城曾發生貨幣短少的現象,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

秦檜知道後不動聲色,只在某日召見一名小工,假裝嘉許他的工作,把一張價值五千元的錢幣當作二元錢賞給了他,還故作神秘地小聲說:「皇上很快就會下旨廢掉現在使用的錢,你要儘快用。」

小工將秦檜的話告訴友人,結果一傳十,十傳百,不出三天,京城現錢大量湧出,貨幣短少的現象就此迎刃而解。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2

有一次,京師商家發現,因為大家都不肯花錢,導致貨品滯銷,幾乎停市。

相關官員將此事奏報給秦檜,秦檜聽說後,笑著說:「這事容易。」立即命人召見掌管打造金銀珠玉等物的文思院令。為表示事情緊急,秦檜還頻頻派人去催喚。

文思院令不知秦大宰相如此緊急召見所為何事,趕緊來到秦檜的辦公室。秦檜告訴他說:「剛才接獲聖旨,皇上有意改變幣制,你趕緊命人打造新幣模版呈給本相,至於舊幣,新幣發行以後就不準再用了。」並囑咐院令第二天中午交差。

文思院令受命離去後,立即召來模造工打造。城中富豪聽到風聲,連忙將家中的錢換成金帛,一時物價上漲,市場交易熱絡,從而解決了貨品滯銷的問題。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3

秦檜把持朝政時,全國各地進貢皇帝的貢品,都要先送入相府後,再呈給宮中。

一天,秦檜的老婆王夫人到內宮,皇太后向她抱怨說:「這些日子,大尾的子魚很少見到。」秦檜夫人畢竟是一介女流,不假思索道:「臣妾家有,明日臣妾呈上一百尾子魚給太后。」

王夫人回到相府後,把這事告訴秦檜。秦檜一面責怪夫人說了錯話,一面命人準備一百尾腌青魚於第二天送入宮中。

次日,皇太后見相府讓人送來了一百尾腌青魚,不怒反笑,拍手笑道:「我就知道這婆子胡說,宮中都沒有的東西,相府又怎會有呢?」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4

程厚擔任東宮中舍時,與秦檜來往密切。一天,秦檜邀程厚到相府。程厚到後,被帶到一間內室,室內陳設非常簡陋,桌上放著一本淡青封面外鑲紫邊的書冊,內容是題為《聖人以日星為紀》的賦,書尾有「學生類貢進士秦塤(即秦檜孫子)呈」等字,文辭富麗,程厚不由坐下逐頁翻閱。

在此期間,除了有奴僕不斷送來酒菜,竟無人打擾。到了晚上,程厚見秦檜仍未露面,只好告退,但心中一直不明白秦檜的用意。

幾天後,程厚奉命主掌有關貢舉考試的事宜,這才恍然大悟,於是就以那天在相府內室里所見書冊命題,果真讓秦塤高中第一。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5

秦檜當宰相時,相府前院種有一株石榴,每次結果秦檜都默默記下果實的數目。一天,秦檜發現石榴少了二顆,但他裝作不知。幾天後,秦檜在檢閱馬匹時,突然回頭對身邊人說:「去拿把斧頭來,把這株石榴砍了。」旁邊一名親信脫口說道:「這株石榴的果實很甜,砍掉太可惜了。」秦檜回頭對他說:「偷我石榴的原來是你。」那名親信一聽,立即叩頭認錯。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6

秦檜修建格天閣時,有個任職江南的官員想別出新裁巴結秦檜,就用重金賄賂建築工人,取得廳堂的尺寸,然後讓人特別定做一張絨毯獻給秦檜。

由於絨毯的尺寸大小恰到好處,秦檜認為這名官員打探他府中隱私,非常生氣,常借事斥責這名官員。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7

秦檜當權時,有一個讀書人偽造秦檜的信,拿去見揚州太守。太守發覺是封假信,當即將信沒收了,並把這個讀書人押斥回去交給秦檜發落。秦檜見是這麼一回事,不僅沒有懲罰這個讀書人,反而還真給他安排了一個官職。

有人問秦檜為什麼這麼做?秦檜說:「這人有膽量偽造我的信,一定不是個普通人,如果不用一個官職套住他,也許他就會去投靠南方或北方的敵人了。」

漢奸秦檜的機智和應變能力有多強?這七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

秦檜是奸臣,這是歷史公論。但秦檜又是一個很有應變機智的人,這一點恐怕也不能否認。如果秦檜沒有這般聰明有才智,或者他能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道上,也許中國歷史上就少了一個漢奸和小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遭受曹操貶低,劉備抹黑,周瑜為何還能深得孫權信任?
張良與荀攸皆是智謀名士,卻因衝動而差點鑄下大錯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