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紐西蘭發生槍擊,英國女王為什麼會深感悲痛?英王還是紐西蘭君主

紐西蘭發生槍擊,英國女王為什麼會深感悲痛?英王還是紐西蘭君主

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15日突發的惡性槍擊案已致49人喪生,41人受傷。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作為紐西蘭君主和英聯邦最高領導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天發聲,稱對此次槍擊案「深感悲痛」,也對提供緊急服務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表達敬意。看到這篇消息很多人可能還一頭霧水紐西蘭發生了槍擊案英國女王為什麼會深感悲痛,主要原因是紐西蘭是英聯邦成員,也就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很多人可能會以為英國在二戰後就喪失了全部殖民地權利,實則不是,英國為了在二戰後緩和與各殖民地的矛盾,於是便達成妥協,與各大殖民地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形成一種邦聯制度,這就是英聯邦。

英聯邦

英聯邦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國際組織之一。 英聯邦的建立和發展與英國殖民體系的瓦解是相伴而行。 在大英帝國瓦解後,英國與自治領、殖民地國家以「平等地位」結成聯盟。

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從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在北美建立第一塊殖民地、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一系列貿易貨棧起,到20世紀60年代中英國絕大多數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為止,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大國至少有300年的歷史。1873年,第一帝國在北美獨立戰爭的炮火中瓦解了。但是英國的殖民活動並沒有結束。拿破崙戰爭後,英國以加拿大和印度為基礎,拓殖澳大利亞、紐西蘭、非洲南端開普敦地區,形成了新帝國,在英國歷史上稱為「第二帝國。」

對於新的帝國應該採取何種統治形式?重商主義已經不再適應經濟的需要,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許多人採用自由主義的經濟原理看待殖民地,反對對殖民地實行商業壟斷。19世紀20~30年代,出現「自由帝國主義」的社會思潮,不少人覺得保有殖民地是沒有必要的,但是既然英國對其殖民地的福祉承擔了責任,那麼就應該鼓勵其成長,使其逐漸成熟直至最終可以獨立。正是在這種氛圍下發生了加拿大的反叛事件。1837年上、下加拿大均爆發反對英國殖民當局的起義及騷亂,起義雖被鎮壓,但是上、下加拿大同時暴動卻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高度警覺。離美國獨立大約50年,英國人清楚地記得與殖民地對立會造成什麼

後果,為防止事態重演,政府派達勒姆勛爵去加拿大任總督,經調查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1839年,達勒姆提出枟英屬北美事務報告枠,也稱枟達勒姆報告枠。這份文件奠定了後來一個世紀英國殖民統治的基礎。其中心思想是在加拿大建立責任制政府,英國只有在涉及帝國問題時才干預加拿大事務,有關其內部的事由加拿大政府自己解決。枟達勒姆報告枠被認為不僅為加拿大,而且為後來形成的整個英聯邦的發展制定了指導方針。

達勒姆報告的原則後來被推廣到其他殖民地。紐西蘭在1852年設立議會,1856年實行自治。到1860年,除西澳大利亞之外,所有澳洲殖民地都已經建立責任內閣制,實行內部自治。1901年,組建聯邦政府成立「澳大利亞自治領」。英聯邦就是在英國與自治領關係不斷演變中形成的。一戰之前,英帝國內共有四個自治領,它們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主要是以白人移民為主體的殖民地。英國允許它們建立自己的議會,成立責任內閣制政府處理地方事務,但是外交等方面的重要權力仍然掌握在英國政府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本身的力量造成重大損傷,美國利用英國被嚴重削弱之機,向英帝國挑戰。英國面對各地區民族解放運動之火再也無力將其撲滅。從戰後50年代中期南亞、東南亞民族解放運動到60年代初中東和阿拉伯世界的反抗、非洲的覺醒,英帝國殖民體系基本瓦解。但是,大批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國家都加入了英聯邦,這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對英國的衝擊。截至1987年初,英聯邦包括正式成員國49個,擁有居民11億,佔世界總人口的大約1/4。英聯邦國家遍布五大洲,它成為新的國際局勢下英國與原殖民帝國成員聯繫的新模式。

如今,英聯邦已演變成多種族、多民族、宗教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主權國家的聯合體。儘管在當今國際上,英聯邦已不再是英國的「唯一夥伴」,但是自英聯邦成立到英國加入歐共體期間,英國與英聯邦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聯繫,英聯邦是英國「三環外交」中的重要一環。

英聯邦的形成從經濟上講,反映了一種非常實際的客觀需要。 英聯邦成立後,儘管政治離心趨勢日益增大,但是帝國與英聯邦在經濟上的聯繫卻日益增強。 英聯邦特惠制在加強經濟紐帶方面起了突出作用。 戰後英國肩負重建重擔,很想利用前殖民地的經濟價值和背景,保持和發展新的關係,繼續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以加強在世界上的競爭實力。

據統計,1951 年,英國是帝國和英聯邦內除加拿大以外所有成員國最大的買主和商品供應者。1950—1954 年期間,整個帝國和英聯邦在英國進口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例為 49%,在出口貿易總額則高達 54%。 由此可見,英聯邦與英國的經濟聯繫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英聯邦模式為雙方提供了一個可交往的橋樑。 英鎊區的建立也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帝國與英聯邦的經貿穩定。

英國與英聯邦國家之間通過這樣一種聯邦模式實現各層次的交往,除了政治、經濟方面還涉及觀念、情感、傳統外文化方面的深刻聯繫及影響;除官方組織外,還發展了非官方的民間聯繫,如英國皇家盲人協會,成立於 1950 年,幫助非洲和東南亞各國的盲人教育和治療眼疾。 此外,還有英聯邦聾啞人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人類生態環境理事會等。 這些非官方的組織為英聯邦的未來提供了一個令人鼓舞的前景。

正如一位迦納的觀察家所言,「奇怪的是,要求讓英聯邦繼續存在的聲音更強了,而不是更弱了,作為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使非常好和非常糟的政府匯聚在一起,它還是有建設性意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武功再高也怕板磚,中世紀歐洲戰場上的破甲神器——西洋斧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