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四十載「狂風」終退役,這種西方戰轟當年曾令我們羨慕不已

四十載「狂風」終退役,這種西方戰轟當年曾令我們羨慕不已

3月14日英國空軍最後兩個「狂風」中隊——第9和第31中隊在馬哈姆空軍基地為「狂風」GR.4戰鬥機舉行了隆重的退役儀式,該機在儀式上完成了最後一次正式飛行。

「狂風」戰鬥機從1979年進入英國空軍服役之後很快就受到作戰部隊的歡迎,被昵稱為「唐卡」(Tonka),這個綽號來自一個著名玩具品牌。「狂風」的誕生與1964年英國飛機公司(BAC)TSR.2超音速轟炸機的被取消有直接關係,雖然當時英國訂購了美製F-111K戰鬥轟炸機作為TSR.2的替代方案,但誰知四年後英國國防部無力支付訂單,該機被再次取消。

於是英國空軍退而求次,不再追求高大上的超音速轟炸機,改為超音速打擊戰鬥機。英國先是與法國合作研究英法可變幾何機翼(AFVG)戰鬥機,在法國退出後,該項目先後演變為多用途飛機(MRA)和多用途作戰飛機(MRCA)。

最終到1969年,英國、荷蘭、義大利和西德四國成立帕那維亞公司,聯合研製「狂風」系列戰鬥機,第二年荷蘭就退出計劃。「狂風」是一種雙發雙座可變翼中型戰鬥機,將具有IDS打擊型、ECR電子戰/偵察型和ADV防空型三種型號。英國空軍裝備了IDS和ADV型,分別稱為「狂風」GR系列和「狂風」F系列。

所有三種改型安裝的都是渦輪聯盟RB199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在高空能把「狂風」推進到馬赫2超音速,這對ADV防空截擊機來說尤為重要。IDS和ADV的主要區別除了加長機身外,還換裝了AI.24「獵狐犬」雷達,因此具有更長的機鼻,該雷達使ADV具有了全天候超視距空戰能力。

IDS和ADV的最大有效載荷近9噸,機翼下方有4個翼下掛架,在機翼改變後掠角度時能自動旋轉,使外掛物始終保持順氣流方向,這個設計在可變翼戰鬥機中比較罕見。

「狂風」IDS優秀的性能也引起了解放軍的注意,央視紀錄片《飛豹殲擊轟炸機總設計師—陳一堅》曾透露,1979年陳一堅和其他幾位設計師到歐洲考察,並與西德MBB公司談判,請對方以「狂風」IDS為基礎為解放軍研製一款戰鬥轟炸機方案。但誰知MBB獅子大開口,要價21億人民幣,超出了我國當時的經濟承受能力,最終只能不歡而散。

在失去「狂風」中國版之後,陳一堅率領設計團隊經過多年艱苦攻關,終於在1988年8月成功首飛了作戰性能不遜於「狂風」的轟-7,如今該機已經成為解放軍的主力戰鬥轟炸機。

近40年來,英國空軍的「狂風」一直是其空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參加了英國從海灣戰爭開始介入的所有戰爭和重大地區衝突。該機的退役標誌著英國空軍可變後掠翼戰鬥機時代的結束,該機的作戰任務已經被「颱風」FGR.4和F-35B接替。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鼎盛軍事 的精彩文章:

關於咋們新輪坦主炮的口徑之爭可以停一停了,就是105毫米
可能應用在下一代坦克上的磁流等離子體火炮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TAG:鼎盛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