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如何不動聲色地營造懸疑感?一起來拉片兒!

如何不動聲色地營造懸疑感?一起來拉片兒!

天氣漸漸回暖。在浴室的氤氳下洗去殘存的寒意是迎接明天最愜意的消遣。

但,你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慢慢向你靠近...

《驚魂記》

這部來自《驚魂記》短短三分鐘攝人心魂的「洗澡戲」,是影史上最驚悚的場景之一。一把揮動的刀、一名只看得清輪廓的兇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伴隨著尖叫聲和刺耳的弦樂——留給後人無數解讀和致敬的空間,至今仍為全世界懸疑發燒友們津津樂道。

時值1959年,已在好萊塢奪得一席之地的希區柯克花了整整七天時間,在78組鏡位、52次剪輯中,創造了這三分鐘——一個極具沉浸式觀影體驗的環閉空間。從這三分鐘「洗澡戲」後,其所涉及的浴室、坐廁、浴簾、排水口等元素就被後來人不厭其煩地應用到象徵恐怖的場景中。

《閃靈》——庫布里克

這三分鐘令人膜拜的點到底是什麼?這三分鐘又是如何拍出來的?一部專業的訪談紀錄片告訴你——

《78/52:希區柯克的洗澡戲》

這部90分鐘的訪談邀請了22位電影人對《驚魂記》這三分鐘的分鏡頭、音效、剪輯、景別以及影片所指涉的時代背景、所瀰漫的宗教意味等進行拉片解讀。

他們用102部後來的電影佐證《驚魂記》這三分鐘經久不衰的輻射力。

正如希區柯克所說,「最緊張的不是那些噁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當女主角踏入浴缸後,希區柯克用連續八個迥異的跳躍鏡頭壓縮時間,營造蟄伏的危機氣氛;用這種旋轉的鏡頭方位把觀眾代入這環閉的空間中,無處可逃;別具一格的留白帶來的心理補償足以讓觀眾相信並切身感受這場謀殺。

那麼希區柯克是如何把攝影機對著淋浴頭而讓水柱保持清晰可見呢?又是如何拍出刀刺入皮膚的真實鏡頭呢?

如何在不展示大量實實在在的血腥暴力的同時帶來逼真、混亂不堪的在場感?

希區柯克一絲不苟地貫徹著他在分鏡本中特意加註的話:「揮刀亂砍的效果要逼真、強烈,就像它直接砍在銀幕上,把影片撕裂。」他用大量快速迥異的剪輯把謀殺這件事「含蓄地」傳遞給觀眾。這部紀錄片會讓你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個樣子,太前衛了。

這部電影開創了太多第一次——它是精神分裂母題的範本、懸疑片的鼻祖;

在此之前的電影從未展示過女性被謀殺的鏡頭;

這部電影開創了上帝視角神秘莫測的移動變焦;

攝像機第一次「浪費時間」(5秒鐘)注視著馬桶;

希區柯克在製片廠制度的束縛下,散發著孜孜不倦的激情和創造力,提升了一直以來被冠之低俗、剝削之名的懸疑片/恐怖片的審美價值。

這部電影大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女主角為了支付情人離婚的贍養費,而借職位便利攜款潛逃,途中因為心虛表現出的怪異行為而被警探懷疑追查。(劇情前三分之一)

在一個雨天,她住進一家名叫貝茲的汽車旅館,與旅館老闆諾曼交談後,身心俱疲的她決定歸還這一筆不義之財。

她放下心結,打算洗個舒服的熱水澡,然而卻在淋浴時被殺害...因為那筆巨額眾人開始尋找失蹤的女主角,結果在發現諾曼是殺人兇手的同時揭開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大秘密...(劇情後三分之二)

這部電影脫離常規的敘述,當我們因為女主角在逃亡途中的步步驚心而感到緊張時,當鏡頭無數次凝視著這筆錢時,我們或許都以為這是一部以「逃亡—回歸秩序—有情人終成眷屬」為主線的公路片...然而這種為劇情感同身受的緊繃感在女主角被殺害時,我們幡然醒悟的同時感到不可思議,哦,前三分之一根本不是主線,希區柯克耍了我們。

「錢」是一個「麥格芬」,當我們知道故事真正的主線時候,這種時刻精神緊繃的情緒失效了。這是他一貫的套路,可是我們卻很吃這一套。這種「希區柯克」式延宕的懸念機制和「窺淫」聯繫在一起,使得影片在現實和超現實中遊刃有餘。

這種懸念機制現在依然奏效。比如2018年驚悚口碑之作《寂靜之地》中反覆出現的那顆暗示女主角隨時可能踩到的釘子。

《寂靜之地》

這也是為什麼希區柯克在電影開場時拒絕任何人進場,希區柯克不想讓別人一直耳語,早早被殺害的珍妮特·利什麼時候出現。同時,這部電影挑戰了好萊塢古典敘事,打算洗心革面的絕對女主角竟然在影片進行才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殺害了,這不符合人們長期觀影的邏輯。

希區柯克的創作橫跨1920s-1970s,他的電影見證了好萊塢的昌盛和低迷。

在這部電影中,他通過對影片的兇手諾曼——一個「歇斯底里的畸零人」的塑造,展示了父性缺席(亦或是時代式微)下人生世相的扭曲,折射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急轉直下;以及社會動蕩對家庭這樣看似安全的私人空間的侵蝕。

希區柯克用這三分鐘發打碎了觀眾對時代歌舞昇平的幻覺。執導過《最後一場電影》、《紙月亮》等佳作的導演彼得·博格達諾維奇回憶自己1959年6月的一次觀影經歷:「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你身處電影院而感到不安。當我中午走齣電影院來到時代廣場,有種被強暴的感覺。」

毫無疑問,他的這部電影體現了類型與作者的完美共生,在收割票房的同時冒犯著觀眾的常識,在步步緊逼的懸疑劇情中輸出自己的宗教觀。

如果希區柯克知道有人用整整90分鐘來解讀這三分鐘,他又該重複自己在1960年說的那句話:「我曾經拍過一部電影,頗有戲謔意味——《驚魂記》,在我發現有些人在認真對待這部電影時,我嚇壞了。」

但,就算跳脫出希區柯克,這部乾貨滿滿的紀錄片依舊是所有電影「發燒友」都不容錯過的一堂超值拉片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網文新人不斷湧現,創新題材大獲好評呈現影視IP新趨勢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