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把小小的豬鬃,為我們換來6000萬美元,英美蘇差點打起來

一把小小的豬鬃,為我們換來6000萬美元,英美蘇差點打起來

豬鬃是豬頸部和脊背上生長的5厘米以上的剛毛,韌性好,彈性足,不易變形,耐磨耐用。在不能合成人工毛刷的年代,豬鬃是用來製作牙刷、鞋刷、皮刷的最好材料。在反覆使用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黑豬的豬鬃最好,軟硬適中,油性大,易清洗。巧的是,中國是世界是最大的豬鬃生產國。

咸豐年間,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農村意外發現了這種黑豬,頓時如獲至寶。西方國家的軍隊對毛刷需求量很大,那個年代的大炮在開火後會殘留大量的藥渣,必須隨時清洗,下一次發射時才不會受到影響。在發現豬鬃之前,西方人普遍使用馬鬃做毛刷,但效果不好。

清朝末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豬鬃出口國了。隨著工業武器的發展,毛刷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止是軍隊,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上也需要這種不易折斷的刷子。各國都很重視對豬鬃的戰略儲備,與中國豬鬃競爭最激烈的是俄國、巴西和芬蘭,但他們的豬鬃有很大缺陷,硬度不夠,韌性不足,最好的還是中國土豬種的豬鬃。

二戰爆發前夕,全世界豬鬃供應量為6000噸,中國就佔到了75%以上,天津、青島、東北、漢口、重慶、上海和昆明是最大的產地和集散中心。其中,重慶的豬鬃質量最好,民營企業家古耕虞壟斷了整個四川的豬鬃出口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豬鬃大王」。

二戰爆發後,古耕虞經營的「古青記」豬鬃成為各同盟國的搶手貨,為此英美蘇差點打起來。重慶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貿易公司,讓他做總經理,為國家換取外匯和軍用物資。1937年至1945年,我國共出口8萬多但豬鬃,價值超過70億法幣,極大地援助了國內抗戰。

美國政府把豬鬃和鴨絨一同列入A類戰略物資,共收購了中國70%的豬鬃出口量。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的豬鬃需求量暴漲,豬鬃也從戰前的每磅1美元上漲到2.5美元,戰爭結束時暴漲至6美元。在太平洋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刻,美國政府派出一名特使來到重慶,就中美之間易貨償債事宜進行談判,此行任務之一就是向中國要一萬箱豬鬃。貿易達成後,美軍特地出動了飛虎隊,護送一批豬鬃越過駝峰航線輾轉送到太平洋戰場。

就是這個小小的豬鬃,為中國換來六千多萬美元外匯,儘管大多數都落入某些人口袋裡,但還是極大地支援了中國抗戰。戰後,美國杜邦公司開始研製人造毛,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豬鬃的地位,但還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我國火箭導彈都能造,為啥就是造不出好汽車?這是什麼原因?
一刀斬斷自己右臂,別在腰上抓俘虜,左手敬禮感動國人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