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這種迫擊炮威力大,打得越軍落花流水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這種迫擊炮威力大,打得越軍落花流水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作戰地區到處都是高山深谷,河溪密林,自然環境複雜,對武器裝備的適應性提出了艱巨考驗。特別是很多戰鬥表現為雙方連排級步兵的山地攻防戰,由於環境限制,重炮兵的火力支援效果打了很多折扣,隨伴火炮發揮作用則相對突出,對於及時支援步兵攻堅拔點意義重大。

當時解放軍的武器裝備發展處於較落後的狀態,步兵隨伴火炮種類有限,主要為120/100/82/60毫米四種口徑的迫擊炮,還有82毫米無坐力炮。其中迫擊炮射擊角度大,彈道彎曲,適合繞過一定高度的山頭和障礙物,打擊其背後及反斜面處看不到的目標;無坐力炮則屬於直瞄火炮,能摧毀一般土木質工事和輕型坦克等裝甲目標。上述兩種火炮間瞄和直瞄相結合,成為團以下步兵分隊作戰的有力武器配系。

在1979年解放軍參戰部隊中,上述五種火炮裝備了四種,即步兵團編製一個100毫米迫擊炮連(6門炮)、一個82毫米無坐力炮連(9門炮);步兵營編製一個炮兵連,含兩個82毫米迫擊炮排(6門炮)、一個82毫米無坐力炮排(4門炮);步兵連編製一個60毫米迫擊炮班(2門炮)。

作戰期間,步兵團營屬的82毫米迫擊炮、82毫米無坐力炮會逐級向下加強,以提高步兵營連的整體作戰能力;步兵團屬100毫米迫擊炮通常編入團火力隊,支援主要方向步兵營連的戰鬥。本文的主角就是步兵團屬100毫米迫擊炮,在對越作戰中表現出色,被指戰員親切地稱為「功臣炮」。

這種火炮全稱為1971年式100毫米迫擊炮,於60年代研製,1971年定型生產並列裝部隊。與此前我軍使用的120毫米迫擊炮相比,100毫米迫擊炮更加輕便,分解攜行比較容易,而且精度有所提高,適合於在山地叢林中穿插作戰。

71式100毫米迫擊炮全重74.5公斤,炮彈重8公斤,有拉發和迫發兩種發射方式,射擊初速250米/秒,射速15-20發/分鐘,火力覆蓋範圍最小170米最大4700米。該炮便於攜行,平戰轉換速度快,威力較強,支援步兵可靠有效,因而很受部隊喜愛。

1979年2月19日,西線我第13軍37師步兵110團奉命向332高地攻擊,衝鋒中遭到越軍一個榴彈炮陣地火力襲擊。該團100毫米迫擊炮連接到命令,立即組織火力支援。在射擊陣地位置不佳的情況下,炮手技高膽大,精準射擊,連續發射22發炮彈,擊毀敵105毫米榴彈炮一門,並壓制了其他火炮,有效支援了己方步兵戰鬥。

1979年3月11日,東線我第43軍128師步兵383團3營奉命在龍頭村附近佔領陣地,攔阻越軍追擊,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回國。越軍乘汽車向龍頭村一帶集結,並部署了炮兵陣地。步兵383團100毫米迫擊炮連接到命令,以突然的火力急襲覆蓋敵群,當場擊毀2輛軍車,消滅敵軍一批。接著轉移火力,準確地將剛建立的越軍炮兵陣地摧毀,有效支援了本團戰鬥。

71式100毫米迫擊炮,不愧為象徵我軍勝利的「功臣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突擊長白山,卻落入火力埋伏圈傷亡29人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50周年,首次戰鬥有這些解放軍部隊參加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