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真明白什麼意思嗎?另外兩個是啥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真明白什麼意思嗎?另外兩個是啥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真明白什麼意思嗎?另外兩個是啥?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國家逐漸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一本本典籍,一行行詩句亦或是三兩句俗語,都無不體現了古代人們的智慧,而這些知識有許多放在現在看來也是極為有道理的,有些甚至被西方國家認為是人生至理。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一句俗語來頭不小,而且相信大家也應該是耳熟能詳,這句俗語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為什麼說它來頭不小呢?這句話的原文是出自《孟子·離婁上》第二十六章,看到這相信大家也就知道說這句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而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孟子不可能無的放矢,這一番話肯定也是有著他的目的所在的。

在《孟子·離婁上》的第二十六章中寫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在現在有兩種不一樣的解釋。

其一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但如果沒有娶妻生子,就是最不孝的行為。那麼在這樣的理解下,舜沒有告知自己的父母,就已經娶妻,就是怕因為反對不能娶妻生子而造成的這一種極大不孝,所以君子認為這種情況就等於告訴父母了。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如果沒有盡好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舜沒有告訴自己父母就娶妻了,這是沒有盡到後代職責的行為,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孟子·離婁上》共二十八章,可以說十分冗長了,可以說這對於尋常老百姓來說,理解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為什麼這句話卻能作為一句俗語流傳開來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東漢時期的趙琦,經過他對這段話的解釋,成書《十三經註疏》,在其中具體敘述了另外兩種不孝的行為,也是經過他的解釋,孟子的這段話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說了這麼多,接下來為大家講講另外的兩種不孝究竟是什麼。

這第二個不孝則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其實這句話看起來比較複雜,實際上分開來看也就很好理解,我們先看上半句,「家貧親老」說的就是:家裡貧窮親人老去。

而後半句則稍難一些,祿仕在古代指的是考取功名,為官食俸祿,而在古代年輕人表達自己的上進心最好的途徑就是居官食俸,那麼後半句話聯繫起來就是不考取功名,不求官職。

那麼前後聯繫起來整句話的意思就十分明了了,就是儘管家中已經貧困到揭不開鍋,生活非常困苦,親人老去,無力生產,然而子女卻不思進取,不想求取官職,如此又怎麼能夠侍奉自己年邁的父母呢?這便是第二等不孝。當然這句話放到現在來看就是描繪的現代社會的這樣一種群體,就是啃老族了,是不是十分形象。

第三個不孝順的行為:阿意曲從,陷親不義。阿,取阿諛的含義,所以阿意屈從即是迎合他人的意思,委屈自己服從他人,聯繫前後就是什麼事都聽從父母的,致使雙親陷入不義的境地。

而這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如此,我們不能任何事情都要遵從父母的意思,畢竟人無完人,父母也會有疏忽做錯事的時候,如果百依百順都聽他們的話,不僅耽誤自己,也會讓父母失職。我們做子女的如果不及時提醒,那麼這也是不孝順的行為。

其實不孝的行為有很多,但是對於以上的三種卻是十分的親近我們的生活,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頻繁出現,像什麼所謂的媽寶,啃老族,丁克,各有所謂,有褒有貶,在小編看來無愧於自己,無愧於社會,就是最好的了,各位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夫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後半句才是重點,女孩子不妨看看
俗語:顛倒柱子絞龍椽,好日子不過二三年,老講究現在還適用嗎?

TAG:子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