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仗,彭德懷手中部隊是敵人2倍,不敢打,陳賡出了一計,絕妙

此仗,彭德懷手中部隊是敵人2倍,不敢打,陳賡出了一計,絕妙

彭德懷

在開國將帥中,彭德懷以打硬仗出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彭德懷的拿手好戲。有一次彭德懷手上的部隊達到敵軍2倍,彭德懷竟然不知道該怎麼打了。這時,陳賡來了,給彭德懷出了一個主意,很快打贏了。這件事發生在朝鮮戰爭時期。

朝鮮戰爭時,雙方一邊打仗,一邊談判。談判不順利,就打仗。打仗不順利,就談判。

8月前後,彭德懷又接到了20兵團進入朝鮮的命令。此時,彭德懷手上已經有100個師左右,從人數上超過了美軍的1倍。但對於是否組織下一次戰役,彭德懷一直在猶豫,總體來說,還是有點不敢打。

陳賡

彭德懷不敢打自然有原因。

1.裝備不如美軍,這是客觀事實。

2.洪水肆虐,對志願軍來說,進軍更加困難。

3.整個戰線比較長,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分兵把手。

4.不少部隊屬於後勤部隊,不能進行一線進攻。

綜合以上打算,志願軍的實力並沒有比美軍高出來多少,進行攻擊性作戰,並沒有一定的把握。而且美軍再次增強了一線部隊,正在彭德懷猶豫要不要打的時候,陳賡進來了。

朝鮮戰場

彭德懷把自己的想法和陳賡說了一下,談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另外說道:「毛主席把楊成武的20兵團派來了,說明有意打一仗,這仗怎麼打,想來想去總覺的過於冒險。」

陳賡思索了一下,給彭德懷講了一個戰例,講的是上黨戰役。上黨戰役發生時,毛主席和周總理還在重慶談判,解放軍顧慮毛主席等人的安危,不敢放開手腳打,只好請示周總理。周總理表示:只管打,還要狠狠的打。你們打的越漂亮,我們這邊的文章越好做。結果上黨戰役勝利,毛主席周總理也在重慶爭取到了更好的談判條件。

彭德懷若有所思,認為這是一個政治仗,只要打贏,怎麼打到時其次。中美正在談判,誰能在戰場上打贏,誰就更有話語權。

板門店談判

心中有了想法,但具體操作起來還是很難。彭德懷為難的說:「話是如此說,但擊敗美軍,這次把握不是很大。」陳賡笑著說:「進攻把握不大,那防守呢?」只要防守勝利了,不是一樣勝利嗎?

彭德懷茅塞頓開,大呼:「好計,你還真有辦法。怪不得主席那麼喜歡你!」

見志願軍不進攻,急需戰場勝利的美軍,在李奇微的率領下全線進攻志願軍。結果被部署得當的彭德懷打的毫無進展,半個月後美軍損失7.8萬人,依然達不到戰略目的,只要撤兵休戰。面對失敗,美軍不得不再次回到談判桌前。

打仗,有時候不是一定要進攻才勇猛,達到戰略目的才是第一要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彬姐談史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去世當天,此開國少將說:主席在叫我,隨後也去世
開國上將,生了一個「小日本兒」,後來「小日本兒」授銜中將

TAG:彬姐談史 |